手持式工作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4122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其具有驱动马达(26),驱动马达(26)经由驱动轴(25)驱动工具。该工作器械具有与驱动轴(25)抗扭地相连接的制动鼓(8)以及由驱动轴(25)经由驱动蜗轮(20)驱动的油泵(15)。当驱动蜗轮(20)构造在罐状的构件(31)处时,实现简单的构造和较高的使用寿命,其中,罐状的构件(31)的边缘(30)与制动鼓(8)抗扭地相连接,且罐状的构件(31)在其底部(40)的区域中支撑在驱动轴(25)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手持式工作器械
技术介绍
由文件DE 10 2005 030 389 Al已知一种带有油泵机构的机动锯(Motorsaege)。 用于链锯(Saegekette)的驱动小齿轮布置在离合器鼓与用于驱动油泵的蜗杆之间。驱动小齿轮和蜗轮经由端面啮合彼此作用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在在于提供这种类型的手持式工作器械,其具有简单的构造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手持式工作器械来实现。对于蜗轮啮合的使用寿命而言,驱动蜗杆和油泵小齿轮的定位的精度是决定性的。罐状的构件与制动鼓直接抗扭连接和在驱动轴处支撑在罐状的构件的面对的侧面处导致非常精确的定位,而不用遵循过度精确的制造公差。由于构件的罐状的构造,驱动蜗轮的外径此外可相对较大地构造。有利地,在驱动轴处的支撑部构造成定心部。通过在该区域中设置有仅仅一个支撑部且无到驱动轴的抗扭连接,可简单且精确地制造支撑部,从而存在良好的定心。此外, 通过转动带动件(Drehmitnahme)与定心部在空间上的分离可良好地平衡制造公差。有利地,定心部延伸直到径向上在驱动蜗轮内部的区域中,从而对于驱动蜗轮取得非常精确的定心。当定心部构造在构造成柱形的且围绕驱动轴的套环处时,得到简单的构型。套环在轴向上有利地在背向制动鼓一侧支撑在驱动轴的轴承处。由此,在驱动轴的轴向上实现良好的定位。为了在周向上固定尤其设置成,罐状的构件与制动鼓以形状接合的方式经由至少一个带动件相连接。尤其地,多个带动件分布地布置在圆周上。当带动件被模制在罐状的构件处时,得到带有较少的配件的简单的构型。带动件可伸到制动鼓的相应的空隙中且因此以简单的方式建立抗扭的连接。因为在轴向上的支撑经由罐状的构件的套环实现,所以转动带动件不须引起在轴向上的固定。为了实现用于转矩传递的较大的杠杆力臂和因此对相对制动鼓的固定的良好的力引入而设置成,罐状的构件在驱动蜗轮与边缘之间具有锥形的截段,在其中罐状的构件的外径在朝向边缘的方向上增大。由此,此外可良好地利用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在此,罐状的构件在制动鼓处的固定有利地布置得尽可能在外。有利地,罐状的构件由塑料制成。由此得到工作器械的较少的总重量。通过所提出的罐状的构造,对于由塑料制成的构件也实现足够的定位精度。设置成,制动鼓具有柱形的截段,其被制动带缠绕。为了在轴向上实现较小的结构尺寸,尤其设置成,罐状的构件至少部分伸到柱形的截段中。在此,制动鼓有利地布置成大致壳状,其中,制动鼓的边缘在锥形的截段的区域中搭接罐状的构件。当驱动轴与制动鼓之间的抗扭连接经由在驱动轴处的至少一个削平部(Abflachung)实现时,得到简单的构型, 削平部在制动鼓中伸到相应削平的孔中。在此,削平部有利地仅在制动鼓和驱动小齿轮的区域中延伸而不延伸到罐状的构件的区域中。由此,构造成柱形的驱动轴的区域可长形地构造。由此,可以以简化的方法(例如无心磨削)实现制造。制动鼓和罐状的构件的轴向固定有利地经由固定环(Sicherungsring)实现。由此,不需要构件在驱动轴上的夹紧,从而得到结构的进一步简化。在此,固定环尤其布置在制动鼓的背向罐状的构件一侧。有利地,工具由驱动小齿轮来驱动,驱动小齿轮与制动鼓一体地构造且其在制动鼓处布置在背向罐状的构件一侧。制动鼓有利地是烧结件。在此,尤其地制动鼓与驱动小齿轮一起以烧结方法制成共同的构件。有利地,工作器械是机动锯,而工具是链锯。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显示了机动锯的透视图,图2显示了图1中的机动锯的侧视图,其中移除了链轮盖,图3显示了机动锯的油泵的透视图,图4显示了机动锯在驱动轴的区域中的部分剖面图,图5显示了机动锯的驱动部的透视图,图6显示了驱动蜗轮和制动鼓的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实施例,图1显示了机动锯1。机动锯1具有壳体2,充当能源的蓄电池42被从上面插入到壳体2中。在壳体2处布置有后部的把手3,节气门杆7可摆动地支撑在把手3处。此外,机动锯1在面向后部的把手3 —侧具有操作管(Griffrohr) 4, 其搭接壳体2。在壳体2处,相邻于操作管4布置有油箱盖17,其封闭构造在壳体2中的油箱。在壳体2的面向后部的把手3 —侧,导向轨道5向前伸,在导向轨道5处示意性地显示的链锯6被旋转地驱动。如图2所示,在壳体2处安置有固定螺栓13和导向螺栓14,在这些螺栓上保持有导向轨道5。相邻于导向轨道5的端部,在壳体2处布置有制动鼓8。在制动鼓8处布置有在图4中进一步显示的驱动小齿轮10。为了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Lagesicherung),在旋转地驱动制动鼓8的驱动轴25上布置有固定环12。在固定环12与驱动小齿轮10之间布置有垫片(Scheibe) 11。在操作中,链锯6以润滑油来润滑。对于润滑油,在壳体2中设置有在图3中所示的油箱16。在油箱16中布置有抽吸头18,其经由导管19与油泵15相连接。油泵15具有油泵小齿轮21,其由驱动蜗轮20旋转地驱动。油泵15的纵轴线与驱动蜗轮20的旋转轴线彼此垂直且间隔地布置。图4详细地显示了机动锯1的驱动部的构型。为了驱动链锯6使用驱动马达26, 其构造成电机,即电子整流的外转子马达。为了驱动马达沈的能源供给使用在图1中所示4的蓄电池42。驱动马达沈具有转子27,其在连接部43处抗扭地与驱动轴25相连接。连接部43布置在驱动轴25的背向驱动小齿轮的端部处。驱动轴25经由轴承四被可转动地支承在驱动马达沈的定子观中。驱动马达沈的定子观与马达凸缘34相连接,在马达凸缘34处模制有边缘37。在边缘37中布置有轴承24 (即球轴承),利用轴承M同样旋转地支撑驱动轴25。此外,在定子观处保持有用于驱动马达沈的电子整流的操控电路板35。在轴承M与驱动小齿轮10之间布置有离合器鼓(Kupplungstrommel) 8和罐状的构件31。罐状的构件31布置在制动鼓8与驱动轴25处的轴承M之间。罐状的构件31具有边缘30,其贴靠在制动鼓8处且经由带动件23与制动鼓8抗扭地相连接。锥形的截段 32联接到边缘30处,在锥形的截段32中罐形的构件31的外径随着与制动鼓8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驱动蜗轮20联接到锥形的截段32处,驱动蜗轮20构造在罐状的构件31的外圆周处。驱动蜗轮20延伸直至罐状的构件31的底部40。底部40被驱动轴25穿过。在直接围绕驱动轴25的区域中,罐状的构件31具有套环41,其构造成柱形且平行于驱动轴25 取向。在套环41的内圆周处形成有定心部22。套环41从底部40不仅延伸到罐状的构件 31的内部而且向外在朝向轴承M的方向上延伸。套环41贴靠在轴承M的内圈处且在轴向上支撑在该处。套环41和定心部22的伸到罐状的构件31的内部的截段径向上布置在驱动蜗轮20的截段内部,从而得到驱动蜗轮20的直接的定心。也如图4所示,驱动轴25在罐状的构件31的区域中具有外径a。罐状的构件31 在驱动蜗轮20的区域中具有外径b,其明显大于驱动轴25的外径a。直径b为驱动轴的外径a的至少大约两倍,有利地至少大约2. 5倍。驱动小齿轮10与制动鼓8 一体地构造成烧结件。制动鼓8在其外圆周处被制动带9缠绕,制动带9在制动鼓8的外圆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其带有:驱动马达(26),其经由驱动轴(25)驱动工具;制动鼓(8),其与所述驱动轴(25)抗扭地相连接;油泵(15),其由所述驱动轴(25)经由驱动蜗轮(20)来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蜗轮(20)构造在罐状的构件(31)处,其中,所述罐状的构件(31)的边缘(30)与所述制动鼓(8)抗扭地相连接,且所述罐状的构件(31)在其底部(40)的区域中支撑在所述驱动轴(25)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海因策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