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框杀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9401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框杀菌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杀菌罐、设置在该杀菌罐上方的待杀菌物料的输送装置,及设置在该杀菌罐后方的待杀菌物料的整理装置;该杀菌罐包括上盖结构、下盖结构、罐体;该上盖结构设置在该罐体的上部,该下盖结构设置在该罐体的下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框杀菌处理系统实现了杀菌设备的全自动化,避免了大量的人工操作使得作业的效率低下,同时避免了在人工操作时由于不小心磕碰到罐头而导致罐头的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菌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杀菌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密封有食品、饮料的罐头等待杀菌物料需要进行杀菌处理后才能打包出厂。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密封有食品、饮料的罐头装入物料框中,再将该物料框放入高温蒸煮杀菌室中后才能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处理完毕后将该物料框取出,将在该物料框中经过杀菌的罐头排列后打包。该杀菌处理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低,在搬运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罐头由于撞击而变形或损坏。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杀菌处理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框杀菌处理系统,以对现有技术的杀菌处理系统在作业时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导致作业效率低下的缺陷进行改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框杀菌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杀菌罐、设置在所述杀菌罐上方的待杀菌物料的输送装置,及设置在所述杀菌罐后方的待杀菌物料的整理装置;所述杀菌罐包括上盖结构、下盖结构、罐体;所述上盖结构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部,所述下盖结构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部。较佳地,所述待杀菌物料的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方的至少一个进料部件、分别与所述进料部件对应的杀菌罐;所述杀菌罐设置在所述进料部件下方。较佳地,所述传输整理结构包括传输结构、整理结构;所述传输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传输板、第二传输板;所述第一传输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板的第一端的上方; 所述第一传输板、所述第二传输板上都设置有网链;所述整理结构包括整理传输板、设置在所述整理传输板的第二端的至少一条分道导槽,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分道导槽下方的与所述分道导槽对应的传输槽。较佳地,所述上盖结构为一抽屉式快开门结构,包括上盖压紧装置;所述上盖压紧装置包括上盖盖体、与所述上盖盖体连动的位移工作缸、设置在所述上盖盖体周围的偏心凸轮,及设置在所述上盖结构上部的密封圈。较佳地,所述下盖结构为一抽屉式快开门结构,包括下盖压紧装置;所述下盖压紧装置包括下盖盖体、与所述下盖盖体连动的位移工作缸、设置在所述下盖压紧装置内侧的偏心凸轮,及设置在所述下盖结构下部的密封圈;所述下盖压紧装置内侧还设置有位移滚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无框杀菌处理系统由于传送带、进料部件,及杀菌罐的上盖结构的构造, 实现了同时将罐头输送入多组杀菌罐的自动化。由于采用了杀菌后物料的传输整理装置, 自动化了对从杀菌罐中取出的杀菌后物料的传输和整理。由于增设了上盖压紧装置和下盖压紧装置,实现了分别与其对应的上盖盖体和下盖盖体的打开/关闭的自动化。上述针对无框杀菌处理系统的自动化,避免了大量的人工操作使得作业的效率低下,同时避免了在人工操作时由于不小心磕碰到罐头而导致罐头的变形、损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杀菌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杀菌罐的上盖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杀菌罐的下盖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待杀菌物料的传输整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待杀菌物料的装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无框杀菌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杀菌罐、设置在杀菌罐上方的待杀菌物料的输送装置,及设置在杀菌罐后方的待杀菌物料的整理装置。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罐的待杀菌物料的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62、设置在传送带上方的四个进料部件、分别与进料部件对应的杀菌罐。杀菌罐设置在进料部件下方,杀菌罐的上部设置有上盖结构。四个进料部件的构造相同。第一进料部件包括设置在传送带62—侧的进料筒60、 设置在传送带62另一侧的导向挡板64。进料筒60还与升降工作缸67动力连接。进料筒60为一弧状长方体。进料筒60 设置在第一杀菌罐的上方。导向挡板64还与挡板工作缸63动力连接。该杀菌罐的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为第一杀菌罐进料时,首先第一杀菌罐的上盖盖体打开,其后第一进料部件的进料筒60降下,最后第一进料部件的导向挡板64闭合。物料由于导向挡板64的导向通过进料筒60进入第一杀菌罐。当第一杀菌罐满料时,首先第一进料部件的导向挡板64打开,其后第一进料部件的进料筒60上升,最后第一杀菌罐的上盖盖体闭合。物料在传送带62上被送至第二进料部件。第二杀菌罐、第三杀菌罐、第四杀菌罐的进料程序与上述第一杀菌罐的进料程序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罐的输送装置由于传送带62、进料部件,及杀菌罐的上盖结构100 的构造,实现了同时将罐头输送入多组杀菌罐的自动化。如图3、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罐包括上盖结构100、下盖结构200、罐体。上盖结构100设置在罐体的上部,下盖结构200设置在罐体的下部。下盖结构200浸没在水面下。上盖结构100包括上盖压紧装置10。上盖压紧装置10为一方形结构。上盖压紧装置10包括上盖盖体、与上盖盖体连动的位移工作缸12、设置在上盖盖体周围的偏心凸轮 11,及设置在上盖结构100上部的密封圈15。由于上盖结构100上部的密封圈15的使用, 避免了因为上盖结构100的密封性不好而导致杀菌效果的降低。上盖结构100还包括进水管道。由于上盖结构的进水管道的结构,避免了在为杀菌罐进水时还必须打开上盖盖体。上盖盖体可通过兼具滚轮功能的偏心凸轮11在上盖压紧装置10的方形结构中做抽屉式的位移。当上盖盖体关闭后,偏心凸轮11通过与其动力连接的工作缸转动使上盖盖体向下位移,以使该上盖盖体被压紧在上盖结构100的上部。该上盖盖体还与设置在上盖结构100上部的密封圈15配合,以达到容器的密闭。本专利技术的无框杀菌罐的上盖结构由于增设了上盖压紧装置10,实现了上盖盖体的打开/关闭的自动化,避免了在作业中人工的大量参与,在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下盖结构200包括下盖压紧装置20。下盖压紧装置20为一方形结构。下盖压紧装置20包括下盖盖体、与下盖盖体连动的位移工作缸22、设置在下盖压紧装置20内侧的偏心凸轮21,及设置在下盖结构200下部的密封圈。由于下盖结构200下部的密封圈的使用,避免了因为下盖结构200的密封性不好而导致杀菌效果的降低。下盖结构200还包括出水管道。由于下盖结构200的出水管道的结构,避免了在为杀菌罐放水时还必须打开下盖结构200。下盖压紧装置20内侧还设置有位移滚轮。下盖盖体可通过偏心凸轮、位移滚轮在下盖压紧装置20的方形结构中做抽屉式的位移。当下盖盖体关闭后,设置在下盖盖体的四周的八个偏心凸轮21通过与其动力连接的工作缸转动使下盖盖体整体上抬,以使该下盖盖体被压紧在下盖结构200的下部。该下盖盖体还与设置在下盖结构200下部的密封圈25 的配合,以达到容器的密闭。本专利技术的无框杀菌罐的下盖结构200由于增设了下盖压紧装置20,实现了下盖盖体的打开/关闭的自动化,避免了在作业中人工的大量参与,在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杀菌罐的作业流程为首先,为杀菌罐加水,并将待杀菌物料放入杀菌罐。然后,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对该物料进行高温蒸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框杀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杀菌罐、设置在所述杀菌罐上方的待杀菌物料的输送装置,及设置在所述杀菌罐后方的待杀菌物料的整理装置;所述杀菌罐包括上盖结构、下盖结构、罐体;所述上盖结构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部,所述下盖结构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方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本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