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8056 阅读:4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冷铰刀,所述铰刀由刀头(1)和刀柄(2)组成,刀头末端为锥形,所述刀头焊接与刀柄前端对应的基座(3)上,所述刀柄中心设置有冷却液孔Ⅰ(4),所述冷却液孔Ⅰ(4)一端穿透刀柄底面,另一端与设置于刀头中心的冷却液孔Ⅱ(5)贯通,所述刀头上还设置有冷却液孔Ⅲ(6),所述冷却液孔Ⅲ(6)一端穿透铰齿齿背,另一端与冷却液孔Ⅱ贯通。该铰刀采用了内冷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冷却液经由刀柄的冷却液孔进入,由位于刀头的冷却液孔排出,喷洒至加工区域,冷却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刀,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冷却液通道的铰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使用铰刀进行工件加工作业时,需要在工作区域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冷却液喷头,将冷却液喷洒至加工区域以降低温度。当铰刀转速较大时,这种方法不能有效的冷却铰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率较高的铰刀。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冷铰刀,所述铰刀由刀头和刀柄组成,刀头末端为锥形,所述刀头焊接与刀柄前端对应的基座上,所述刀柄中心设置有冷却液孔I,所述冷却液孔I 一端穿透刀柄底面,另一端与设置于刀头中心的冷却液孔II贯通,所述刀头上还设置有冷却液孔III,所述冷却液孔III 一端穿透铰齿齿背,另一端与冷却液孔II贯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铰刀采用了内冷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冷却液经由刀柄的冷却液孔进入,由位于刀头的冷却液孔排出,喷洒至加工区域,冷却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冷铰刀,由刀头1和刀柄2组成,刀头末端为锥形,焊接在刀柄前端与之对应的基座3上;刀柄中心设置有冷却液孔I 4,该冷却液孔I 4 一端穿透刀柄底面,另一端与设置于刀头中心的冷却液孔II 5贯通,所述刀头上还设置有冷却液孔III 6,所述冷却液孔III 6 一端穿透铰齿齿背,另一端与冷却液孔II 5贯通。权利要求1. 一种内冷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由刀头(1)和刀柄(2)组成,刀头末端为锥形, 所述刀头焊接与刀柄前端对应的基座(3)上,所述刀柄中心设置有冷却液孔I (4),所述冷却液孔I (4) 一端穿透刀柄底面,另一端与设置于刀头中心的冷却液孔II (5)贯通,所述刀头上还设置有冷却液孔111(6),所述冷却液孔111(6)—端穿透铰齿齿背,另一端与冷却液孔II贯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冷铰刀,所述铰刀由刀头(1)和刀柄(2)组成,刀头末端为锥形,所述刀头焊接与刀柄前端对应的基座(3)上,所述刀柄中心设置有冷却液孔Ⅰ(4),所述冷却液孔Ⅰ(4)一端穿透刀柄底面,另一端与设置于刀头中心的冷却液孔Ⅱ(5)贯通,所述刀头上还设置有冷却液孔Ⅲ(6),所述冷却液孔Ⅲ(6)一端穿透铰齿齿背,另一端与冷却液孔Ⅱ贯通。该铰刀采用了内冷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冷却液经由刀柄的冷却液孔进入,由位于刀头的冷却液孔排出,喷洒至加工区域,冷却效率较高。文档编号B23D77/00GK202162458SQ20112021078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朱胜雷 申请人:无锡雨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冷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由刀头(1)和刀柄(2)组成,刀头末端为锥形,所述刀头焊接与刀柄前端对应的基座(3)上,所述刀柄中心设置有冷却液孔Ⅰ(4),所述冷却液孔Ⅰ(4)一端穿透刀柄底面,另一端与设置于刀头中心的冷却液孔Ⅱ(5)贯通,所述刀头上还设置有冷却液孔Ⅲ(6),所述冷却液孔Ⅲ(6)一端穿透铰齿齿背,另一端与冷却液孔Ⅱ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雨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