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74144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控制方法,包括采收、预冷、分级挑选、清洗、杀菌剂处理、褐变抑制剂处理、晾干、自发气调包装、贮藏或流通销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持龙眼鲜果的食用品质、药用价值和加工价值基础上,应用防腐保鲜剂处理、醅酸丙酯处理及自发气调包装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鲜龙眼果实进行保鲜处理,能明显推迟采后龙眼果实果皮的褐变,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达9天以上,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蔬贮藏保鲜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是我国南亚热带著名特产水果,也是福建省驰名中外的特产之一,其果实俗称桂圆。龙眼果实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龙眼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补品,具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的作用,可作为治疗神经衰弱、贫血、病后体虚、妇女产后血亏等症的滋补品,素有“南方人参”的美誉。我国的龙眼及其加工制品如桂圆干,糖水龙眼罐头曾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为重要出口商品,畅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我国是世界上龙眼品种最多,种植面积最大,产量也最高的国家;福建省是我国龙眼主产区之一,中国龙眼种质资源圃就设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内。我国龙眼成熟期处在8 - 9月高温季节,因此采后生理代谢旺盛,鲜果易变色、 变质,不耐贮运,通常在室温下,3天左右发生果皮褐变,一周左右则全部变质腐烂。果皮褐变是龙眼采后品质劣变最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是限制龙眼长期贮藏和远距离运销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开发控制龙眼果实褐变的技术措施以延长其保鲜期,已经成为龙眼保鲜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能够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的褐变,保持其较好的外观品质及口感,延长货架期;而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是通过龙眼采收、预冷、分级挑选、清洗、杀菌剂处理,褐变抑制剂处理,晾干,包装、冷藏或者流通销售这些步骤实现的,其具体步骤如下(1)龙眼果实经采收预冷后,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新鲜果实;(2)将挑选出的龙眼果实清洗后,用杀菌剂进行杀菌处理;(3)对杀菌后的龙眼果实用褐变抑制剂进行褐变抑制处理,晾干;(4)褐变抑制剂处理后的龙眼果实采用自发气调包装;(5)将包装好的果实进行贮藏或流通销售。步骤(1)所述的新鲜果实的成熟度为八-九成熟。步骤(2)所述的杀菌剂是戴挫霉;所述的杀菌处理是把龙眼果实浸泡在体积分数为0. 05%-0. 1%的戴挫霉溶液中3-5 min。步骤(3)所述的褐变抑制剂是浓度为0. 01%-0. 1%的醅酸丙酯;所述的褐变抑制处理的时间是10-20 min。步骤(4)所述的包装是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薄膜袋厚度为0. 015-0. 030 mm。步骤(5)所述的贮藏温度为10°C -20°C。其余各操作,包括采收、预冷、清洗、晾干均为果蔬贮藏保鲜的一般采后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使龙眼果实在10-20°C下贮藏IOd仍未见果实出现果皮褐变症状,较好保持果实的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提高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1)在保持龙眼鲜果的食用品质、药用价值和加工价值基础上,应用防腐保鲜剂处理、 褐变抑制剂处理及自发气调包装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鲜龙眼果实进行保鲜处理,解决采后龙眼果实贮藏保鲜中常见的问题,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的褐变,保持其较好的外观品质及口感,延长货架期,提升鲜果的经济效益,为龙眼果实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2)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杀菌剂属于国际通用、使用安全的杀菌剂;自发气调包装属于无毒、无农药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3)安全该技术中所用的褐变抑制剂的成分无毒、为食品级,是我国允许添加的抗氧化剂,因此用于采后水果保鲜是安全的。(4)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易推广。(5)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龙眼果实采后第8天的褐变情况(1)未经处理的(2)经褐变抑制剂处理的。图2是采后天数与褐变指数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实施例1 操作流程按照以下步骤采收一预冷一分级挑选一清洗一杀菌剂处理一褐变抑制剂处理一晾干一自发气调包装一贮藏或流通销售(1)预冷将采收后的龙眼果实品温降至20-25°C;(2)分级挑选挑选大小均勻、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新鲜‘福眼’龙眼果实,果实约九成熟;(3)清洗流动水冲洗;(4)杀菌剂处理0.05%(V/V,每升水中含0. 5 mL戴挫霉)戴挫霉杀菌剂浸果3_5 min ;(5)褐变抑制剂处理用0.01%醅酸丙酯浸泡20min ;(6)晾干去除表面多余水分(7)自发气调包装聚乙烯薄膜袋包装,薄膜袋厚度为0.015mm,且每袋装果50个;(8)贮藏或流通销售贮藏温度为20°C,流通过程中应采用冷链系统。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20°C下贮藏8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较好保持果实的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2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 05%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20 V。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20°C下贮藏8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3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1%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20 °C。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20°C下贮藏9 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4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01%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15 °C。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15°C下贮藏10 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5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05%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15 °C。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15°C下贮藏10 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6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1%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15 °C。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15°C下贮藏12 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7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01%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10 °C。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10°C下贮藏12 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8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05%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10 °C。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10°C下贮藏12 d仍未见果实出现严重褐变症状,使龙眼果实保持新鲜颜色,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实施例9 处理时,使用浓度为0.1%的醅酸丙酯处理20 min,贮藏温度为10 °C。处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本方法处理及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在10°C下贮藏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龙眼果实经采收预冷后,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新鲜果实;(2) 将挑选出的龙眼果实清洗后,用杀菌剂进行杀菌处理;(3) 对杀菌后的龙眼果实用褐变抑制剂进行褐变抑制处理,晾干;(4) 褐变抑制剂处理后的龙眼果实采用自发气调包装;(5) 将包装好的果实进行贮藏或流通销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河通林艺芬陈艺晖李辉孔祥佳陈洪彬陈梦茵林钟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