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987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现有的面光源装置,若要提高光的利用率,则光的角度分布变得非常狭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包括:光源(1);导光板(2),将来自光源的光从导光板入射面导入,并扩展到光出射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出射;和光源侧反射元件(3),将来自光源的光和来自光源的光中被导光板入射面反射的光反射,并向导光板入射面照射,该面光源装置还包括:使从导光板下表面出射的光再次入射到导光板内的下表面反射元件(5);和使作为从导光板入射面入射、通过导光板内并从导光板上表面出射的光的第一光(10)的前进路线变更为向着垂直上方的光学部件(4),下表面反射元件相对于导光板下表面倾斜5°~60°的角度,光学部件的顶角的角度θ2相对于从导光板上表面出射的第一光的出射方向与导光板上表面所成的最大角度θ1,满足θ2=90°-θ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光源装置,详细而言,涉及适用于透射型LCD(LCD是液晶显示器的简称)或半透射LCD的背光源等的面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利用率为目的的面光源装置,已知下述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边光型背光源导光板的光源装置,在边光型背光源导光板的一面,配置有使垂直入射光线透过而将倾斜入射光线反射的透过率角度依赖性层,在边光型背光源导光板的另一面,配置有具有反复倾斜结构的反射板。其利用反射等的反复来减少吸收损失。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设置有兼用作导光板的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的液晶层侧的第一低折射率层;和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的非液晶层侧的第二低折射率层,并且,当令第二透明基板的折射率为n0,第一和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分别为nl和n2时,满足不等式nl < η2 < ηΟ。其通过抑制导入到透明基板内部的来自光源的光经由第一低折射率层直接出射到液晶层侧,并使来自光源的大部分的光从第二低折射率层出射到偏振板侧,以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利用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79008号公报(2005年3月M日公开)”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47303号公报(2007年2月22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需要使垂直入射光透过且使倾斜入射光反射的透过率角度依赖性层。但若向透过率角度依赖性层的倾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较低,则该倾斜入射光线透过,成为杂散光而导致角度特性的劣化(例如,向液晶面板照射的光中产生不均),因此,认为发现合适的透过率依赖性层的角度特性(例如,向液晶面板照射的光的分布)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在透射率角度依赖性层上反射的光,被具有反复倾斜结构的反射板反射到垂直方向上,向液晶面板照射。另外,还存在从导光板直接照射到反射板的光, 该光也被反射板反射到垂直方向上,向液晶面板照射。因此,从该面光源装置获取的光的角度分布(详细来说,指表示光的行进方向的角度的分布)变得非常狭小。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中,从相当于导光板的部分的下表面出射的光,被倾斜的反射板反射到垂直方向上,向液晶面板照射。因为在相当于导光板的部分的上下形成有折射率不同的两个层,所以被反射板反射到垂直方向上的光通过较多的界面,产生几%的界面反射,透过率降低。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了光不从相当于导光板的部分的上表面出射的记载,但实际上光也会从上表面通过而直接入射到液晶层。从这种路径入射的光由于是没有通过偏振元件的光,所以会使显示品质显著降低。即,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中,正常的光只在垂直方向上到达液晶面板,视野角狭窄,并且由于非偏振光也会入射到液晶面板,所以倾斜视角的显示品质会降低。如上所述,现有的面光源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S卩,若要提高光的利用率,则光的角度分布将变得非常狭小。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能够高效地从导光板上表面获取光,并且获取的光以导光板上表面的相对于导光板向外的法线方向为中心具有合适的角度分布。解决课题的方法专利技术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仔细研究了能够高效地从导光板的上表面获取光并使获取的光具有一定程度的角度分布的方法,其结果即为以下记载的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导光板,其具有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发射光入射到内部的光入射面,和作为使入射到内部的光出射的一对光出射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和光源侧反射元件,其使没有从上述光入射面直接入射到上述导光板的内部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发射光向着该光入射面反射,该面光源装置还包括使从上述下表面出射的光反射并再次入射到上述导光板的内部的、与该下表面相对配置的反射部件;和使从上述上表面出射的光的前进路线变更为相对于该上表面的从上述导光板向外的法线方向在10°以内的方向的、与该上表面相对配置的光学部件,其中,在上述反射部件上,多个反射元件以与上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为5° 60°的范围的方式,以自上述光源起的近端为起点立起设置,上述光学部件以向着上述上表面具有顶角的方式形成,上述顶角的角度 θ2(° ),相对于从上述上表面出射的光的出射方向与该上表面之间的最大角度Q1C ), 由下述式⑴规定,θ 2 = 90° -QiilO0(1)。根据上述结构,具有使从上述上表面出射的光的前进路线变更为相对于该上表面的从上述导光板向外的法线方向在10°以内的方向的、与该上表面相对配置的光学部件, 并且上述光学部件以向着上述上表面具有顶角的方式形成,上述顶角的角度θ2(° ),相对于从上述上表面出射的光的出射方向与该上表面之间的最大角度Q1C ),由下式(1)规定,因此,从上述上表面出射的光入射到上述光学部件,在上述光学部件内发生全反射而从上述光学部件的上表面出射时的出射角度相对于垂直上方在士 10°以内,能够有效减少杂散光。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具有将从上述下表面出射的光反射并使其再次入射到上述导光板的内部的、与该下表面相对配置的反射部件,并且在上述反射部件上,多个反射元件以与上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在5° 60°的范围内的方式,以自上述光源起的近端为起点立起设置,因此,从上述下表面出射的光被上述反射部件向大致垂直上方反射,行进方向大致不变地通过上述导光板,在入射到上述光学部件时,能够使光的行进路线变更为与可称作大致垂直上方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其结果,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能够高效地从导光板上表面获取光,并能够使获取的光以垂直上方的方位角度为中心具有一定程度的角度分布。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光源;导光板,其由板构成,以上述板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部为导光板入射面,以上述板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为导光板上表面,另一端部为导光板下表面,以上述导光板上表面和上述导光板下表面为光出射面,以上述导光板上表面的相对于导光板向外的法线方向为垂直上方,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从上述导光板入射面导入,并扩展到上述光出射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出射;和光源侧反射元件,其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和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中被上述导光板入射面反射后的光反射,并向上述导光板入射面照射,该面光源装置还包括使从上述导光板下表面出射的光再次入射到上述导光板内的下表面反射元件;和光学部件,其使作为从上述导光板入射面入射、通过上述导光板内并从上述导光板上表面出射的光的第一光的前进路线变更为向着大致垂直上方,其中,上述下表面反射元件与上述导光板下表面相对,在上述下表面反射元件上形成有多个小反射面,上述多个小反射面,以越远离上述导光板入射面越接近上述导光板下表面的方式,相对于上述导光板下表面倾斜5° 60°的角度,上述光学部件以在与上述导光板上表面相对的一侧具有顶角的方式形成,上述光学部件的顶角的角度θ2(° ),相对于从上述导光板上表面出射的上述第一光的出射方向与上述导光板上表面所成的最大角度Q1C ),满足下述式(1),θ 2 = 90° -QiilO0(1)。根据上述结构,具有使作为从上述导光板入射面入射、通过上述导光板内并从上述导光板上表面出射的光的第一光的前进路线变更为向着垂直上方的光学部件,并且,上述光学部件以在与上述导光板上表面相对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导光板,其具有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发射光入射到内部的光入射面,和作为使入射到内部的光出射的一对光出射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和光源侧反射元件,其使没有从所述光入射面直接入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发射光向着该光入射面反射,该面光源装置还包括:使从所述下表面出射的光反射并再次入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的、与该下表面相对配置的反射部件;和使从所述上表面出射的光的前进路线变更为相对于该上表面的从所述导光板向外的法线方向在10°以内的方向的、与该上表面相对配置的光学部件,其中,在所述反射部件上,多个反射元件以与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为5°~60°的范围的方式,以自所述光源起的近端为起点立起设置,所述光学部件以向着所述上表面具有顶角的方式形成,所述顶角的角度θ2(°),相对于从所述上表面出射的光的出射方向与该上表面之间的最大角度θ1(°),由下述式(1)规定,θ2=90°-θ1±10°           (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龙男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