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2661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300)具有:壳体(310);排列在壳体(310)内的一对侧壁(313,315)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发光装置(200);从壳体(310)的基底面突出而使从发光装置(200)射出的光向壳体(310)的开口部反射的反射部件(340);以及具有光漫射性和透光性,覆盖所述开口部的发光面部件(330)。发光装置(200)以发光元件的光轴与壳体(310)的基底面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侧壁(313、315)上。反射部件(340)具有与壳体(310)的侧面和顶面平行的棱线(340a),其顶部由包含棱线(340a)的曲面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不使用导光板的中空构造的侧光方式(edge-littype)的面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的光源,开始使用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ED”)。在这样的面光源装置中,为了控制从LED射出的光的配光,有时将LED和光束控制部件(透镜)组合而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的结构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面光源装置10具有:中空的单元外壳11;在单元外壳11内的相互对置的两个侧面上配置成一列的LED光源单元12;控制从LED光源单元12射出的光的配光的聚光透镜13;在单元外壳11内的底面侧配置的反射部件14;以及在单元外壳11内的顶面侧配置的发光面部件15。反射部件14具有从位于单元外壳11的所述相对置的侧面间的中央的棱线向所述侧面倾斜的倾斜面。从LED光源单元12射出的光被聚光透镜13控制配光。从聚光透镜13射出的光由反射部件14漫射和反射后,在发光面部件15透射射出到外部。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中,通过使反射部件14的表面粗糙度Ra超过1μm,从而实现发光区域中辉度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有:空腔,其由底面、侧面和顶面包围,而且在所述顶面形成有发光区域;多个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控制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的光束控制部件,而且在所述空腔内的相互对置的一对侧面上,以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从所述一对侧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的方式而排列;反射部件,其形成所述底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发光面部件,其具有光漫射性和透光性,形成所述发光区域,所述反射部件向所述空腔内部突出以使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向所述发光区域反射,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侧面和所述顶面平行的棱线,顶部由包含所述棱线的曲面形成,在将从所述光轴到所述发光面部件侧增加的、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相对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07 JP 2012-175008;2013.02.27 JP 2013-03714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有:空腔,其由底面、侧面和顶面包围,而且在所述顶面形成有发光区域;多个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控制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以使其窄角配光化的光束控制部件,而且在所述空腔内的相互对置的一对侧面上,以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从所述一对侧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的方式而排列;反射部件,其形成所述底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发光面部件,其具有光漫射性和透光性,形成所述发光区域,所述反射部件向所述空腔内部突出以使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向所述发光区域反射,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侧面和所述顶面平行的棱线,顶部由包含所述棱线的曲面形成,在将从所述光轴到所述发光面部件侧增加的、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相对于所述光轴的出射角度设为θ,将从所述发光装置以出射角度θ射出并由所述反射部件进行了一次正反射后的光线到达所述发光面部件的位置,与所述发光面部件中的所述发光区域的距所述发光装置最近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且成为所述反射部件的切线的光线的相对于所述光轴的出射角度设为θ1时,在包含所述θ1的所述θ1以下的规定范围内,随着所述θ减少,ΔL1/Δθ逐渐减少,在将从所述发光装置以出射角度θ射出的光线由所述发光面部件和所述反射部件各进行了一次正反射后的光线再次到达所述发光面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鸟洋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