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9498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能够使后片踵顺利地通过台阶的部分,充分地确保在通过后的三角面中的重叠余量而进行可靠的导向。在滑架左行的移圈时,成为接受针的编织针(1)的后片踵(7),以作为轨迹(7H)所示的方式移动。相对于左侧的移圈接受三角(46)而言,后片踵(7)的上端的前端挂在倾斜面(46d)上,后片踵(7)的后端由中间三角(42c)的前缘的三角面(42b)导向。通过后片踵(7)的前进,反抗压缩弹簧(47)的加载力而推压倾斜面(46d),移圈接受三角(46)成为自由端侧沉没、后片踵(7)的上端与移圈接受三角(46)的表面(46c)抵接的状态。由于表面(46c)沉没,能够在中间三角(42c)的顶部附近减小或消除后片踵(7)的通过路径的台阶。由于如果通过顶部附近,则与突出状态的三角面(42b)抵接,所以能够充分地增加重叠余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在沿横编机的针床往复行走的滑架上,对移圈的接受针进行驱动的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夹着齿口的两侧具备针床的横编机中,通过选择性地驱动配备在各针床上的多个编织针来编织线圈,同时并用针床之间的移圈,可以编织多样组织的编织物。在各针床上,在进退于齿口的方向并列设置了可滑动位移地收容编织针的针槽。片踵从被收容在各针槽内的编织针向针床的表面突出,搭载在沿针槽并列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三角装置作用在片踵上而驱动编织针。在搭载于滑架上的三角装置中,在能进行编织线圈的编织动作的同时,也能进行移圈的动作,实现了紧凑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图4表示在能进行编织动作的同时也能进行移圈的动作的编织针1的结构。编织针1是舌针,在面对齿口的前端侧的针主体2上,具备卡定编织线圈的钩3和开闭钩3的针舌4。在针主体2上,在基端侧连结针主体挺针片5,在一侧方附加了移圈片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进入齿口的方向作为前而将从齿口退出的方向作为后来表示前后。另外圆形标记表示以贯通针槽的方式设置在针床上的钢丝。在挺针片5上,空开间隔地设置了后片踵7及前片踵8。挺针片5大致是弧状,尾端与针槽的底部抵接,中间部具有弹性力地以从针槽浮起的方式被加载。在挺针片5浮起的状态下,后片踵7成为其上端侧从针槽突出、接受搭载在滑架上的三角装置的作用的状态。前片踵8通常上端侧从针槽突出。挺针片5在针槽内的浮沉能由底脚片9的选择用片踵10的推压状态切换。选择用片踵10的推压状态,与配置在由选针片11切换的底脚片9 的轨道上的压板相应地进行变化。在选针片11上,在设置了用于后退的下降用片踵12及用于前进的上升用片踵13的同时设置了选针用片踵14。选针用片踵14,选择性地设置在多个位置之中的一个上,以便与邻接的编织针1位置不同。图5以滑架的行走方向成为横向的方式表示作用在编织针1的后片踵7及前片踵 8上来进行编织动作及移圈动作的三角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三角装置20,不管行走方向是左右的哪一个,都能够使编织针1进行同等的动作,在滑架与针床面对的一侧的底板的表面上搭载一个或多个。在搭载多个三角装置20的情况下,在图的横向上并列。在一个三角装置20上,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固定上升三角22及可动上升三角23设置在中央部分,成圈三角M设置在行走方向的两侧。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及可动上升三角23是从滑架的底板的表面出没的可动式的三角,能分别以在编织动作中可动上升三角23突出,在移圈动作中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突出的方式切换。如果一方的三角突出则另一方的三角没入。在固定上升三角22的中央部分,形成具有与滑架的底板面接近的高度的凹部25 的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26。在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沈上,包含从滑架的底板面算起的高度与固定上升三角22同等的山形的全高度三角27。在全高度三角27的顶部的两侧,设置从底板的表面算起的高度与全高度三角27相比低的半高度三角观。从滑架的底板面附近到半高度三角观,高度以斜面四连续地变化。这样的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26,作用于编织针1的后片踵7而进行接受针侧的移圈动作。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在突出状态下作用于编织针1的前片踵8,由前缘 21a进行送出针侧的前进动作,由后缘21b进行接受针侧的后退动作。送出针和接受针的动作,与底脚片9的选择用片踵10通过的轨道相应地切换。在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 的前缘21a的前方,设置进行送出针侧的后退动作的固定的导向三角30。通过省略了图示的选针机构中的相对于选针片11的选针动作,选择用片踵10切换到前进的A位置10a、中间的H位置IOh及基底的B位置IOb中的某一个。在A位置10a, 没有配置压板。在H位置10h,配置集圈压板31及半压板32。集圈压板31及半压板32是出没可控制的可动式的压板。在B位置10b,配置固定压板33。在移圈时预先使集圈压板 31没入,使半压板32突出。如果在移圈时编织针1被选针至A位置10a,则例如在滑架左行时,后片踵7以通过沿固定上升三角22的侧方的三角面2 前进的轨迹7a的方式被导向。如果后片踵7前进而到达固定上升三角22的三角面2 的顶部,则前片踵8到达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 21的前缘21a的基部,通过轨迹8a后编织针1进一步前进,进行作为送出针的动作。由于可动上升三角23成为没入状态,所以后片踵7的轨迹7a能够通过可动上升三角23的位置。 在与这样的轨迹7a、8a相当的动作中,卡定在成为送出针的编织针1的钩3上的编织线圈与针主体2向齿口的前进相应地沿针杆后退到移圈片6的位置。如果成为接受针的编织针 1从相向的针床向齿口前进,接受针的钩3侵入送出针的移圈片6内,送出针从齿口后退,则能够将编织线圈移动到接受针的钩3上。图6表示放大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沈的附近部分的结构,进而表示从前方看见的侧面结构26a。参照图5及图6,如果编织针1被选针至H位置10h,则由于选择用片踵 10由半压板32推压,所以后片踵7的轨迹7h,通过固定上升三角22的侧方的三角面22a, 并通过倾斜面四,到达从底板35算起成为H高度的半高度三角观的表面。后片踵7的后端,在半高度三角观的表面上,与从底板35算起成为F高度的全高度三角27的前缘的三角面27a抵接。后片踵7以在沿三角面27a的倾斜面的轨迹几前进,到达山形的全高度三角27的顶部。在全高度三角27的顶部附近,由于没有设置半高度三角观,所以后片踵7以从半高度三角观的表面进出于凹部25,后片踵7的后端与半高度三角观的前缘的三角面 28a抵接并通过轨迹几的方式前进。如编织针1成为接受针时的作为前片踵8的轨迹他所示的那样,作为接受针的后退动作,由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的后缘21b对前片踵8 的前端进行导向来进行。另外,在固定上升三角22上也可以不设置凹部25而是将半高度三角观的三角面28a形成到底板35。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62-37142号公报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第07/074944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作为图6的侧面结构26a所示的那样,在移圈时的接受针中,在先行侧,在后片踵7的上端与半高度三角观的表面抵接的同时,后片踵7的后端由全高度三角27的三角面27a导向。由于全高度三角27的前缘大致具有山形的形状,在前缘形成的三角面27a以中央部分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倾斜,所以接受针前进。沿轨迹几的后片踵7的路径,在全高度三角27的顶部附近,从半高度三角观的表面到凹部25的底面,从底板35算起的高度呈阶段性地变化而产生台阶D。在后片踵7通过台阶D的部分时,由于向后片踵7的上端的推压被解除,所以挺针片5由弹性力在针槽内浮起,后片踵7从针槽表面进一步突出。后片踵 7在侵入凹部25内之后,前端与半高度三角观的表面相比突出到与底板35表面接近。在凹部25内突出的后片踵7,后端受到由半高度三角观的三角面^a进行的导向而前进。这样的台阶D,是为了在滑架的往复的双方,后片踵7在先行侧的半高度三角观中通过表面、 在后行侧的半高度三角观中受到由前缘的三角面28a进行的导向而设置的。但是,由于在全高度F内设置了台阶D,所以后片踵7对三角面27a JSa的重叠余量27b、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搭载在沿横编机的针床往复行走的滑架上,为了以进退于齿口的前后的方式驱动并列设置在针床上并在前后分别具有两个片踵的编织针,作为包含将用于作用在后片踵上使编织针进行编织线圈编织动作及移圈的送出动作的三角面设置在外侧的大致山形的上升三角在内的编织用三角装置的一部分,设置在上升三角的内侧并作用在后片踵上,用于使编织针作为移圈的接受针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对移圈接受三角,该一对移圈接受三角分开地设置在滑架的行走方向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分别具有如果成为先行侧的三角由后片踵推压则沉没的表面及与滑架的行走相应地在成为后行侧的三角突出的状态下驱动后片踵的后端的前缘侧的三角面,能独立出没;弹簧,该弹簧分别设置在各移圈接受三角上,以使各移圈接受三角成为突出状态的方式加载;中间三角,该中间三角大致具有山形的形状,与从移圈接受三角的先行侧向后行侧过渡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顶部,以由直到顶部的先行侧使编织针前进、后片踵的后端与后行侧的移圈接受三角的三角面抵接的方式进行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野浩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