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芯片(200)具有测定部(41)及测定部(42)。测定部(41)具有:包括电极(11)的部分(31)及电极(12)的部分(32)的电极系统(温度电极)、和收纳部分(31)及部分(32)的毛细管(40)的一部分。测定部(42)具有:包括传感器电极(13)的部分(33)及电极(14)的部分(34)的电极系统(分析电极)、和收纳反应试剂层(20)以及部分(33)及部分(34)的毛细管(40)的一部分。根据流过温度电极的电流的大小来获得与血液试样的温度相关的数据(a),根据流过分析电极间的电流的大小来获得与血液试样中的分析物的浓度相关的数据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芯片、生物传感器系统、生物试样的温度测定方法、血液试样的温度测定方法、血液试样中的分析物的浓度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测定血液试样中的分析物浓度例如血中葡萄糖浓度(血糖值),使用具备具有运算部的测定器、和可以自由装卸于测定器的传感器芯片的便携型生物传感器系统。关于分析物的浓度,可以通过基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的电化学式手法或光学式手法算出, 所述氧化剂或还原剂由借助以分析物为底物的氧化还原酶的酶循环反应产生。酶循环反应的速度依赖于反应在进行时的温度(反应温度)。为此,分析物的浓度优选基于反应温度来校正。反应温度例如可以通过配置于测定器的温度传感器来测定(专利文献1)。但是, 在专利文献1的生物传感器系统中,对测定器的内部温度进行测定,测定的反应温度未准确反映血液试样的温度。为此,分析物浓度的测定会产生误差。专利文献2 4公开了以提高反应温度的测定精度为目的的生物传感器系统。专利文献2及3的生物传感器系统,在传感器芯片的血液试样保持部的附近具有热传导构件, 通过在测定器配置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借助该热传导构件传输的血液试样的温度。在专利文献2及3的生物传感器系统中,在热传导构件和血液试样保持部之间配置有树脂板,所以热传导构件不会接触血液试样。在专利文献4的生物传感器系统中,在用于装配传感器芯片的测定器的安装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及热传导构件,血液试样的温度借助热传导构件向温度传感器传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15646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23M4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3_似995号公报专利文献4 国际公开第2003/062812号国际公开文本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课题携带了生物传感器系统的使用者,当在冷暖差大的场所移动(例如冬季或夏季从屋外向屋内移动)时,测定器无法追随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不久就与移动目的地的环境相比成为高温或低温。例如使测定器从40°C或10°C的环境向25°C的环境移动时,测定器的温度停止到25°C也需要约30分钟(专利文献1)。在利用测定器的温度传感器的反应温度测定中,不容易完全排除测定器的温度所致的影响。由此,在使用传感器的环境的温度急剧变化时,即便是专利文献2 4中记载的生物传感器系统,分析物浓度的测定也容易产生误差。另外,在专利文献2 4记载的生物传感器系统中,血液试样的温度借助树脂板及热传导构件被热传输给温度传感器,所以测得的反应温度未准确反映血液试样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血液试样的温度进行测定并能够抑制由使用环境的温度引起的测定误差的发生的生物传感器系统、及适于该传感器系统的传感器芯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使血液试样中的分析物浓度的测定精度提高的测定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对生物试样的温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芯片,具备为了对生物试样的温度进行测定而至少具有工作电极和反电极并被施加直流电压的温度电极、和将生物试样导入到温度电极的毛细管。温度电极的工作电极及/或反电极配置成与导入到毛细管的生物试样接触,以在施加直流电压时使血细胞比容对温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减小的方式设定直流电压。在该传感器芯片中,每当温度电极对生物试样的温度进行测定时,血细胞比容的影响少的规定直流电压被施加给温度电极。由此,可以进行不依赖于生物试样中的血细胞比容值的生物试样的温度的测定。 其结果,可以提高生物试样的温度测定的精度,且也可以提高与利用了生物试样的温度的各种校正有关的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1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毛细管中生物试样的摄入量为5μ L以下,温度电极中的直流电压的施加时间为15秒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3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1或第2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 规定的直流电压是生物试样的溶剂发生电解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第4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1 第3观点的任意一种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为一次性的。本专利技术的第5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对血液试样中的分析物的浓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芯片,具备配置成与血液试样接触且为了对血液试样的温度进行测定而至少具有工作电极和反电极的温度电极、和用于与测定血液试样的分析物的浓度相关项目的测定中的浓度测定部。由此,与以往的具备对借助树脂板、热传导构件等传输的热进行测定的温度电极的传感器芯片不同,可以直接测定血液试样的温度。其结果,可以抑制由使用环境的温度引起的测定误差的发生,提高血液试样中的分析物浓度的测定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第6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5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浓度测定部是至少具备工作电极和反电极的分析电极。本专利技术的第7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6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温度电极和分析电极分开设置。由此,可以准确测定血液试样中的分析物的浓度。本专利技术的第8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6或第7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 还具备试样导入口、和将血液试样从试样导入口导入到温度电极及分析电极的毛细管。温度电极配置在比分析电极更接近试样导入口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9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5 第8观点的任意一种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温度电极以不与氧化还原酶及电子媒介体的至少1种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可以准确测定血液试样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0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5 第9观点的任意一种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浓度测定部还具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试剂,温度电极配置成不与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试剂接触。由此,可以避免温度电极接触反应试剂,可以准确测定血液试样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1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5 第9观点的任意一种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被配置成不与任何试剂接触。由此,可以避免温度电极与任何试剂接触,可以准确测定血液试样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2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6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温度电极的工作电极至少与分析电极的工作电极或反电极的任意共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3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6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温度电极的反电极至少与分析电极的工作电极或反电极的任意共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4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6 第8观点的任意一种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浓度测定部具有1个以上的工作电极及反电极以外的电极,工作电极及反电极以外的浓度测定部的电极中的至少1个,与温度电极的工作电极及反电极中的至少1个共用。如第12 第14观点所述,浓度测定部所含的电极可以兼作温度电极的工作电极及反电极中的至少1个。第12及第13观点的传感器芯片,作为分析电极,可以具备多个工作电极及/或多个反电极。该多个工作电极及/或反电极中的至少1个,可以兼作温度电极的工作电极及 /或反电极。作为第14观点中的工作电极及反电极以外的电极的例子,可以举出如下电极-血细胞比容测定用电极、-还原物质的浓度或量的测定用电极、-对血液的导入进行探测的探测电极、-除了葡萄糖浓度、血细胞比容、或还原物质的浓度或量的测定用电极以外而设置的其他测定用电极。本专利技术的第15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6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中,温度电极中工作电极的面积与温度电极中反电极的面积相同或比其小。本专利技术的第16观点涉及的传感器芯片,是在第5 第15观点的任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芯片,其是对生物试样的温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芯片,其中,具备:为了对所述生物试样的温度进行测定而至少具有工作电极和反电极并被施加直流电压的温度电极,以及将所述生物试样导入到所述温度电极的毛细管,所述温度电极的工作电极及/或反电极被配置成与导入到所述毛细管的所述生物试样相接触的方式,所述直流电压被设成在施加所述直流电压时使血细胞比容对温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减小的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素记,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