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差动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3786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心差动传动装置,其包含两个可彼此相对旋转的从动元件(3,4),其中通过驱动元件(2)能被驱动的偏心齿轮(1)具有两个相继地布置的、具有不同的节圆直径的外齿部(z1,z2),并且第一外齿部(z1)配备第一从动元件(3),该第一从动元件具有与第一外齿部(z1)相对应的第一内齿部(z3),并且第二外齿部(z2)配备第二从动元件(4),该第二从动元件具有与第二外齿部(z2)相对应的第二内齿部(z4),并且第一及第二从动元件(3,4)与驱动元件在输出端对置地布置并且在一个共同的第二纵轴线(A2)上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二纵轴线相对于偏心齿轮(1)的第一纵轴线(A1)偏心地布置,其中从动元件(3,4)的转速根据存在的扭矩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偏心差动传动装置 (Differential-Exzentergetriebe)并且优选用于在两个可彼此相对旋转/偏转的元件之间的扭矩传递或用于将两个元件的彼此相对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一个构件的轴向运动。
技术介绍
由DE 197 34 536 C 2已知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装置的偏心传动装置,其中在传动装置壳体中支承一个被传动小齿轮驱动的且与行星齿轮连接的偏心轮和一个与从动轴连接的且与行星齿轮啮合的从动空心齿轮,其中行星齿轮在两个轴向错开的平面中具有一个与从动空心齿轮处于啮合的驱动轮和一个与固定在壳体上的支承-空心齿轮处于啮合的支承齿轮,并且支承-空心齿轮整合在与传动装置壳体连接的传动装置盖中。在DE 3226714C2中描述一种用于座椅的铰链五金配件,其中配备给座椅的固定的铰链件和配备给靠背的可偏转的铰链件经由偏转轴与偏心轮连接并且一个第一铰链件具有一个内齿部,在该内齿部上运行第二铰链件的构成偏心传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外齿部。 在第一铰链件上与其内齿部同心地设置一个在直径上较小的在轴线方向上错位的第二内齿部,该第二内齿部与在第二铰链件上与第二铰链件的外齿部同心布置的、同样在轴线方向上错位的第二外齿部处于啮合,其中每个铰链件的齿部的节圆锥角分别是相同的。第二外齿部与第一外齿部可转动地连接。为此一个外齿部相对于另外的外齿部稍微扭转地布置并且第二外齿部支承在一个位于第一外齿部中心的同心的凸肩上。此外在第一外齿部和第二外齿部之间的扭转角度通过止挡限制。两个所述的方案不能应用于汽车的横向稳定杆并且利用它们同样不能实现的是: 将两个元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转换成一个另外的元件的轴向运动。由WO 01/51301A1已知应用机电的横向稳定杆用于车辆特别是汽车的底盘,该横向稳定杆包含在两个横向稳定杆半部支架结合的且需要时将其彼此相对扭转一个扭转角度的致动器,其由一个电动机和一个连接在该电动机下游的传动装置构成。在此传动装置具有根据扭转角度改变的传动比。例如具有可变的传动比的传动装置可以构成为直线引导部的内摆线传动装置或构成为偏心传动装置。内摆线传动装置具有一个具有驱动轴的太阳轮,行星齿轮具有偏心布置的销并且被空心齿轮引导,其与两个横向稳定杆半部中的一个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该内摆线传动装置的从动元件与另外的横向稳定杆半部不能相对旋转地连接,在该从动元件中同样设置多个滑动块引导部,如在存在行星齿轮时。在每个滑动块引导部中支承一个滑动块,其具有用于配备的行星齿轮的销的容纳部。在偏心传动装置的情况下同样设置一个太阳轮,其驱动轴与电动马达必要时经由其它的具有恒定传动比的传动级相连接。行星齿轮具有偏心布置的销,其中行星齿轮的旋转轴线组合成轴颈, 其与两个横向稳定杆半部的其中一个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该偏心传动装置的从动元件与另外的横向稳定杆半部连接。在每个滑动块引导部中支承一个滑动块,其具有用于配备的行星齿轮的销的容纳部。这种方案是非常繁琐的并且需要较大的构造空间。由DE 10 2007 011 615 Al已知一种利用两个转子实现的车辆高度调节,其中,一个弹簧的高度调节通过一个螺纹实现,以便实现车辆的水平补偿。在这种方案中为了相对小的往复直线运动而需要高的输出转速。该系统相对慢地工作并且由于基于螺纹引起的高摩擦而具有不利的效率。由DE 10 2006 046 949A1已知一种借助于牵引力来操作两个机构的致动器,其具有一个可被驱动的偏心轴以及两个围绕偏心轴可旋转地设置的空心齿轮,在所述空心齿轮上可以安装合适的用于操纵所述机构的牵引机构。此外致动器具有一个可旋转地支承在偏心轴的偏心距上的齿元件,其具有两个不同大小的制齿区域并且与空心齿轮啮合。为了声学去耦,齿元件经由两个径向推力滚动轴承支承在偏心轴上,这两个径向推力滚动轴承的径向平面相交。一个从动轮设置在偏心轴的驱动侧上并且另外的从动轮设置在对置的一侧上,其中两个从动轮支承在偏心轴上并且经由齿元件被驱动。因此需要四个齿轮对,其在轴向方向上相继地布置,由此产生较大的空间需求。由于使用附加的空心齿轮和径向推力滚动轴承,这种结构是相对繁琐的。由DE 102 22 339 Al已知离合及换挡致动器,其用于汽车的离合器或换挡机构的控制。为此设置一个双小齿轮,其偏心地设置在从动轴上并且为了相对于该从动轴旋转而被固定。然而在这种方案中没有设置两个相对于驱动端可旋转的从动端。在文献DE 199 37 412 Al和DE 197 22 399 Al中描述了摆线传动装置,其不具有任何齿部并且按照另外的原理工作。由EP 1 627 757 Al已知一种横向稳定杆装置,然而没有使用具有不同的齿部的驱动元件并且没有相对于驱动侧设置两个从动端。在US 4. 016. 780中描述了一种变速器,其具有一个输入轴,其经由带动器驱动一个偏心轮和一个具有两个外齿部的偏心齿轮,一个壳体和一个输出轴经由所述外齿部能够彼此相对旋转。壳体在此支承在输入轴上。通过具有相对小的横截面的带动器,在较大的力时存在折断的危险。JP 2007162758A描述了一种换向电动机,其中,一个具有两个外齿部的空心齿轮经由偏心轮被驱动。然而设置两个对置的可彼此相对转动的输出端。横向稳定杆系统也在US2008/0150241A1中描述。它具有一个位于径向外部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具有设置在电机轴上的齿轮,其具有外齿部。这种传动小齿轮经由多个相互啮合的具有相应齿部的空心齿轮驱动两个对置的从动轴,它们彼此偏心地支承并且可彼此相对旋转。在WO 2008/049382A1描述的方案中是经由偏心轮实现驱动。此外在上述的方案和在该方案中不可能的是,设置两个与驱动侧对置的从动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偏心差动传动装置,其中设置两个环形的从动元件,它们以差动传动装置的方式相对于驱动装置和彼此相对地可旋转运动地设置,并且该偏心差动传动装置在小的空间需要的同时具有简单的构造。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实现,有利的构造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ο偏心差动传动装置包含两个可彼此相对旋转的从动元件,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通过驱动元件能被驱动的、具有第一纵轴线的偏心齿轮(Taumelrad)具有两个沿着第一纵轴线相继地布置的外齿部并且第一外齿部的节圆直径大于第二外齿部的节圆直径,并且偏心齿轮的第一外齿部配备第一个第一从动元件,该第一空心齿轮具有与第一外齿部相对应的第一内齿部,并且偏心齿轮的第二外齿部配备一个第二从动元件,该第二空心齿轮具有与第二外齿部相对应的第二内齿部,并且第一及第二从动元件在一个共同的第二纵轴线上可旋转地支承,偏心齿轮的第一纵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纵轴线偏心地布置,并且通过驱动元件被驱动的偏心齿轮部分地以其外齿部与从动元件的内齿部处于啮合并且所述外齿部和内齿部如此设计,使得在偏心齿轮旋转时第一从动元件和第二从动元件彼此之间实施相对的旋转运动,其中从动元件的转速根据存在的扭矩进行调节。偏心齿轮、第一从动元件和第二从动元件全部是可彼此相对旋转的。当其中一个从动元件“被固定保持”时,那么另外一个从动元件相应于传动比较快地旋转。偏心齿轮特别是构成为空心齿轮的形式,在其内直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偏心差动传动装置,其包含两个可彼此相对旋转的从动元件(3,4),其中一个通过驱动元件能被驱动的偏心齿轮(1)构成为空心齿轮的形式,该空心齿轮沿着其第一纵轴线(A1)具有两个相继地布置的、具有不同的节圆直径的外齿部(z1,z2),并且给偏心齿轮(1)的第一外齿部(z1)配备一个第一空心齿轮形式的第一从动元件(3),该第一空心齿轮具有与第一外齿部(z1)相对应的第一内齿部(z3),并且给偏心齿轮(1)的第二外齿部(z2)配备一个第二空心齿轮形式的第二从动元件(4),该第二空心齿轮具有与第二外齿部(z2)相对应的第二内齿部(z4),并且第一及第二从动元件(3,4)与驱动元件在输出端对置地设置并且第一及第二从动元件在一个共同的第二纵轴线(A2)上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二纵轴线相对于偏心齿轮(1)的第一纵轴线(A1)偏心地布置,并且所述通过驱动元件被驱动的偏心齿轮(1)部分地以其外齿部(z1,z2)与从动元件(3,4)的内齿部(z3,z4)如此处于啮合,使得在偏心齿轮(1)旋转时第一从动元件(3)和第二从动元件(4)相对于驱动元件实现旋转运动并且彼此相对地实施旋转运动,其中从动元件(3,4)的转速根据存在的扭矩进行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弗罗因德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图里亚汽车系统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