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真菌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89 阅读:8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通过化合二甲脒菌胺与20℃下其挥发度小于2Pa的有机酸所得的产物,该产物具有有价值的物理和生物特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ungicidal sal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duct which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an organic acid with two and a volatile of less than 2Pa, which has a valuabl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杀真菌活性的化合物。二甲脒菌胺(pyrimethanil)是一种公知的杀真菌剂,其化学名称为2-苯胺基-4,6-二甲基嘧啶。然而,这种杀真菌剂却具有比较高的蒸汽压,从而限制了其使用。我们现已发现,通过结合二甲脒菌胺与某些酸能够对这种化合物提供一些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结合二甲脒菌胺与20℃下挥发度小于2Pa的有机酸得到的产物。一般优选酸至少以化学计量量存在,并且在这种情形下,二甲脒菌胺与酸之间形成盐。过量酸可能比较有益,例如,酸与二甲脒菌胺的摩尔比高至2∶1。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产物的一种优点是与游离二甲脒菌胺相比具有低蒸汽压,进而增加了化合物对受保护作物免受真菌侵害的持久性。降低挥发性还能降低大气中的杀真菌剂含量。在很多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产物能减少对某些植物的植物毒性。在某些情形下,与游离二甲脒菌胺相比,盐具有增加的活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产物具有通常能使它们比游离二甲脒菌胺更适合于提供更好的加工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二甲脒菌胺与油酸形成的产物为液体,因此与固体形式的游离二甲脒菌胺相比,这种液体产物具有便于加工的优点。可与二甲脒菌胺结合的合适有机酸为脂肪酸,尤其是长链脂肪酸,如油酸和棕榈酸。其它合适的有机酸包括糖精,磺酸,如樟脑磺酸,水杨酸和茉莉酸。本专利技术产物可用于杀除二甲脒菌胺所适用的真菌病害,如葡萄孢病,尤其是灰色葡萄孢菌病,黑星菌病,链格孢菌病以及苹果褐腐病。不过,本专利技术的盐还对诸如霉菌病,特别是小麦白粉病和冰草颍枯病具有有效活性。本专利技术用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将二甲脒菌胺(1.0g),甲苯(50ml)和油酸(1.42g)的溶液在室温下放置过夜。减压蒸发甲苯,得到二甲脒菌胺油酸盐,为油状物(化合物1)NMR值CDCl3(δ值)0.9 (3H,t,CH3)1.25-1.42(20H,m,10xCH2)1.62-1.76(2H,m,CH2)1.95-2.1 (4H,m,2xCH2)2.34-2.42(8H,m,2xCH3,CH2)5.3-5.42 (2H,m,CH=CH)6.47 (1H,s,嘧啶CH)7.0 (1H,t,ArH)7.32 (2H,t,ArH)7.72 (2H,d,ArH)8.67 (1H,br s,NH)实施例2在二甲脒菌胺(1g)的甲苯(20ml)溶液中慢慢加入樟脑磺酸(1.25g)的乙醇(10ml)溶液,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然后减压蒸发混合物,残留物用二异丙基醚与乙酸乙酯混合物重结晶,得到二甲脒菌胺樟脑磺酸盐,m.p.166-7℃(化合物2)。按照类似方式,可以制得下列化合物a)二甲脒菌胺糖精酸盐,m.p.164-5℃.(化合物3)b)二甲脒菌胺7-三氟甲基糖精酸盐,m.p.233-5℃.(化合物4)c)二甲脒菌胺4,7-二甲氧基糖精酸盐,m.p.187-8℃.(化合物5)d)二甲脒菌胺4-氯-7-甲氧基糖精酸盐,m.p.244-6℃.(化合物6)e)二甲脒菌胺对-甲苯磺酸盐,m.p.200-2℃.(化合物7)f)二甲脒菌胺2H-1-苯并吡喃-3-羧酸盐,m.p.126-7℃.(化合物8)g)二甲脒菌胺苯氧基乙酸盐,m.p.76-8℃.(化合物9)h)二甲脒菌胺苯膦酸盐,m.p.126-8℃.(化合物10)i)二二甲脒菌胺丙二酸盐,m.p.126-8℃.(化合物11)j)二二甲脒菌胺邻苯二甲酸盐,m.p.144-6℃.(化合物12)k)二甲脒菌胺邻苯二甲酸氢盐,m.p.149-51℃.(化合物13)实施例3本实施例说明与游离苯胺基嘧啶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物的相对持久性将放射性标记的二甲脒菌胺的甲苯溶液(0.05%w/v)液滴(5x4μl)涂布在位于Petri皿内的显微镜盖玻板上(13mm直径)。以1∶1-1∶2二甲脒菌胺与酸的摩尔比向一些样品上加入不同脂肪酸。使Peetri皿在控制环境温度下放置(20℃,16小时光照),两天后,取出盖玻板以测定二甲脒菌胺的残留量。测定按下述进行将盖玻板放到闪烁瓶内,其中每一瓶中含有10ml二噁烷基闪烁鸡尾酒,然后通过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放射量。所得结果如下表1:2天后二甲脒菌胺的表面回收率 同样地,通过向二甲脒菌胺中加入所示量糖精(%w/v甲苯溶液)重复实施例。分别在2和8天后测量表面回收率。结果如下表2:2天后二甲脒菌胺的表面回收率< 表3:8天后二甲脒菌胺的表面回收率< 不难看出,加入各种酸能够增加二甲脒菌胺的持久性。与游离二甲脒菌胺相比,实施例1和2的化合物也显示出较高水平的持久性。实施例4将化合物的5%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喷洒到小麦受试植物上。一天后,将植物部分用合适的受试致病真菌接种。并在适于保持植物生长和病菌发育的受控环境条件下供养。适当时间后,目测评估植物受侵染程度。对于每一剂量受试化合物,重复5次。评估结果如下。表中a.i.(活性成分)的施用量基于游离二甲脒菌胺。a)灰霉病(Botrvtis cinerea)(接种7天后评估) SCALA是指市售40%二甲脒菌胺胶悬剂。b)小麦白粉病(接种7天后评估 ) c)冰草颍枯病(接种后21天评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结合二甲脒菌胺与20℃下其挥发度小于2Pa的有机酸得到的产物。

【技术特征摘要】
GB 1996-4-27 9608771.31.一种通过结合二甲脒菌胺与20℃下其挥发度小于2Pa的有机酸得到的产物。2.一种杀真菌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斯托克GG布里格斯DJ辛普森
申请(专利权)人:英国阿格里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