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272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由50~94质量%(A)粘均分子量16000~26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1~15质量%(B)含3~30质量%环氧基或者环氧丙基的聚烯烃系树脂和/或者聚烯烃系弹性体以及5~40质量%(C)通过淤浆聚合法制造的聚丙烯系树脂所构成的树脂成分,还含有0.001~1质量份(D)选自脂肪族胺盐、芳香族胺盐、胺碱、羟基铵盐之中的至少一种,且经过熔融混炼而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弯曲强度、流动性和耐药品性等,成形后不会呈现层状剥离且低光泽化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具体而言涉及成形后不会呈现层状 剥离,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弯曲强度、流动性和耐药品性等,用于汽车部件、电子机器或信 息机器等的机箱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技术介绍
作为汽车部件,大多使用聚丙烯填料进行填充,但是这样存在耐伤白化性、加纹转 印性、焊接外观差等问题。另一方面,聚碳酸酯(PC)虽然具有优异的以冲击强度为代表的 机械物理性的优点,但是却存在着流动性、耐药品性差的等缺点。作为其改良方法,有人提出,关于流动性的PC/ABS混合,还有关于耐药品性的PC/ 聚酯(PBT、PET)混合。可是,PC/ABS混合的耐药品性或耐气候性差,还有光泽(光辉)过 高,不能直接用于内部材料,这样会提高涂漆的必要成本,所以使用上受到限制。另外,PC/ 聚酯(PBT,PET)的流动性改良效果小,并且耐水解性差,存在光泽高,低光泽化困难等的问 题。PC/ABS混合、PC/聚酯(ΡΒΤ,ΡΕΤ)混合均存在着刮擦声高的这么一个缺点。因此,作为克服这些问题的组合材料,PC与聚烯烃树脂的混合、尤其是聚丙烯 (PP)与PC的混合备受期待,但是其相溶化困难,导致表面耐冲击性脆弱,作为注射模塑成 形品时存在产生层剥离等大的问题,实际实用化困难。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使用环氧改性SEBS作为PP与PC的相溶化剂,但是,PP和 PC不具有官能团,此方法在提高拉伸长度或防止层剥离方面存在困难。专利文献2提出作为PP与PC的相溶化剂,在具有末端脂肪族OH基的PC与含有 环氧基的PP熔融混炼时使用,但是含有环氧基的PP分子量小,延展率或冲击强度的改良效 果有限,同时,成形时助长了定向,在强烈的折皱弯曲等时会发生剥离。专利文献3提出作为PP与PC的相溶化剂,在具有末端脂肪族OH基的PC与含有 羧基的PP熔融混炼时使用,但是该反应的效应不充分,延展率的改良或防止层剥离的效果专利文献4提出使用SEBS作为PP与PC的相溶化剂,但是SEBS与PC的相溶化性 也很低,此方法也在提高拉伸长度或防止层剥离方面存在困难。专利文献5提出通过熔融混炼OH末端PC与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基酯(GMA) 的共聚物来改善低温冲击性,但是此方法几乎不能期待流动性的改善。此外,完全不能考虑 与PP的组合。专利文献6公开了酸酐改性聚烯烃(PO)与OH末端PC反应的树脂改质剂,同时提 出此改质剂可以作为PP与PC的相溶化剂使用。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显示出作为PC与PP的 改质剂的效果,酸酐改性PO与OH的反应不够充分,其延展率改良或防止层剥离的效果小。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7-20707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昭63-2157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公平8_19四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开2000-1712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特开平3-7758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专利特开平34943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在流动性或耐药品性方面差的缺 点,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弯曲强度、流动性及耐药品性等,成形后不会呈现层状 剥离,能够低光泽化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经过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以特定比例混合(A)具有 一定分子量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B)特定的聚烯烃系树脂和/或者聚烯烃系弹性体、 (C)淤浆聚合法所得的聚丙烯系树脂以及(D)选自脂肪族胺盐、芳香族胺盐、胺碱、羟基铵 盐之中的至少一种,经过熔融混炼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可以达成上述目的,据此完 成本专利技术。S卩,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1.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由50 94质量% (A)粘均分 子量16000 26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1 15质量% (B)含3 30质量%环氧基或 者环氧丙基的聚烯烃系树脂和/或者聚烯烃系弹性体以及5 40质量% (C)通过淤浆聚 合法制造的聚丙烯系树脂所构成的树脂成分,还含有0. 001 1质量份(D)选自脂肪族胺 盐、芳香族胺盐、胺碱、羟基铵盐之中的至少一种,且经过熔融混炼而成。2. (C)成分的熔体指数为2 40g/10分钟的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3.将上述1或者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经过注射模塑成形所形成的成形 体。4.汽车部件用的上述3所述的成形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即使混合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其流动性和耐药品性 仍然优异,且耐冲击性和弯曲强度亦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还提供一种使用此组合 物成形后,不会呈现出层状剥离,且低光泽化可能的成形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A)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B)特定的聚烯烃系树脂和/或者聚烯烃系弹性体、(C)淤浆聚合法所得的聚丙烯系树脂以 及(D)选自脂肪族胺盐、芳香族胺盐、胺碱、羟基铵盐之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中的(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只要粘均分子量为16000 沈000,即无特 别限制。通常,可以使用通过二元酚与碳酸酯前躯体的反应制造的各种芳香族聚碳酸酯。二元酚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尤其可以举出2,2_ 二-(4-羟苯基)丙烷〔双酚A〕、 双(4-羟苯基)甲烷、1,1_ 二-(4-羟苯基)乙烷、2,2_ 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 烷、4,4’ - 二羟基联苯、双(4-羟苯基)环烷烃、双(4-羟苯基)醚、双(4-羟苯基)硫、双 (4-羟苯基)砜、双(4-羟苯基)亚砜以及双(4-羟苯基)酮等。这些二元酚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特别地,二元酚优选双(羟苯基)链烷烃系,尤其优选双酚A或者以双酚A为主要 原料的二元酚。碳酸酯前躯体可以列举,例如碳酰卤、碳酰酯以及卤代甲酸酯等,具体地可以列举 碳酰氯、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酯以及碳酸二乙酯等。此外,芳香族聚碳酸酯可以具有支化结构,作为支化剂列举有,例如1,1,1-三 (4-羟苯基)乙烷、α,α,,α ”-三(4_羟苯基)_1,3,5_三异丙基苯、间苯三酚、偏苯三酸 及靛红联二甲酚等。本专利技术中的(A)成分,其粘均分子量为16000 沈000。当粘均分子量不足16000 时,拉伸伸长率或耐冲击性变得不充分,在高速落锤试验等中为脆性破坏。此外,超过26000 时,会发生成形体的层剥离,拉伸伸长率下降。粘均分子量优选17000 25000,更优选 18000 24000。本专利技术中的(A)成分的粘均分子量是通过以下方法求得在IOOcm3的二氯甲烷 中,于20°C下溶解约0. 7g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所得的溶液,使用乌式粘度计测定其比粘度 (η sp),将此比粘度代入下式计算而得。(nsp)/c= +o. 45X2c = 1. 23 X IO-5M0-83(其中,为极限粘度、C为聚合物浓度。)本专利技术中㈧成分的混合量,占㈧ (C)成分总量的50 94质量%。当不足 50质量%时,抗张强度和弹性率等下降,超过94质量%时,流动性和耐药品性等的改良效 果不够充分。故优选阳 92质量%,更优选60 88质量%。本专利技术中的(B)聚烯烃系树脂和/或者聚烯烃系弹性体含有3 30质量%的环氧基或者环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由50~94质量%(A)粘均分子量16000~26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1~15质量%(B)含3~30质量%环氧基或者环氧丙基的聚烯烃系树脂和/或者聚烯烃系弹性体以及5~40质量%(C)通过淤浆聚合法制造的聚丙烯系树脂所构成的树脂成分,还含有0.001~1质量份(D)选自脂肪族胺盐、芳香族胺盐、胺碱、羟基铵盐之中的至少一种,且经过熔融混炼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学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