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航空器的起落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3743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航空器的起落架机构,所述起落架机构包括:至少第一连接臂(2’)和第二连接臂(2),每个与连接臂(2’、2)中的一个结合的至少两个机轮,即前机轮(3’)和后机轮(3),所述起落架机构还包括摇臂(4),所述摇臂(4)通过相应的连接臂(2’、2)和减震器(1’、1)而间接地链接到所述前机轮(3’)和后机轮(3),使得摇臂(4)的前部分与第一减震器(1’)的一部分结合,所述第一减震器(1’)又具有与第一连接臂(2’)的第一部分结合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连接臂(2’)又具有与航空器结构(10)结合的第二部分,且所述摇臂(4)的所述后部分与第二减震器(1)的第一部分结合,所述第二减震器(1)又具有与第二连接臂(2)的第一部分结合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连接臂(2)又具有与航空器结构(10)结合的第二部分。所述起落架机构进一步包括减震和定位元件(9),所述减震和定位元件(9)被铰接连接到航空器结构(10)并且铰接连接到摇臂(4)的主体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在航空器内的起落架机构,优选地涉及用于货物运输航空器中所要求使用的允许被收回到航空器的机身上的可收回起落架的起落架机构。
技术介绍
使用在货运航空器内的现有起落架具有坚固的结构,以在降落时支承地面上的高冲击载荷,特别是那些在地面不规则的未准备好的跑道上的降落。这样的结构基于独立的臂组以支承机轮,所述臂被附接到航空器的机身上,且因为所述臂的移动的独立性而提供了复杂且不很有效的实施例。在此意义上,特别是货运航空器的航空器在具有不规则地面的跑道上降落时面临困难,因为现有起落架的结构,特别是支承机轮的臂,因它们的移动的独立性而不与机轮的运动同步。这些结构可在如下给出的现有技术文献中更好地被理解。现有技术描述现有技术包括一些涉及起落架的专利文献,且因此用于此类结构的技术已熟知。2002 年 6 月 26 日由 Messier-Dowty S. A.公司提交的欧洲文献 EP 1279591 Al 描述了一种着陆装置,所述着陆装置包括多个在平行于航空器中间纵向轴线的直线上的支腿,且在每个臂的下端上带有一对机轮。每个支腿包括固定到航空器结构上的管状体,且带有安放在位于管状体的下端处轴线上的平衡臂,和放置在平衡臂上的一部分和管状体内侧的滑动件之间的轴线上的减震器。所述滑动件通过位于管状体的顶部处的连杆而被连接到促动动力缸,使得滑动件在所述着陆装置的对应于所述着陆装置收回和伸展的两个位置之间轴向地移动。2004年7月1日也由Messier-Dowty S. Α.公司提交的美国文献US 7007891 B2涉及用于航空器的可收回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多个独立的支腿,每个支腿包括刚性地固定到航空器结构的结构部分,在支承一对机轮的平衡梁的轴线上旋转的梁,和减震器。根据这个美国文献,每个支腿的减震器通过定位部分伸展,所述定位部分实现了将已伸展的减震器的总长度缩短,以便于折叠所述支腿。每个支腿进一步包括以铰接方式连接到已延伸的减震器且布置为相对于正常使用位置而伸长的定位促动器,以便于将相应的支腿伸长。 这使得可能在航空器静止或缓慢滑行时缩短和/或伸长起落架的支腿中的一个或另一个。2006 年 8 月 4 日由 Messier-Dowty Limited 公司提交的文献 WO 2007/015104 Al 涉及用于航空器的半升高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连接到机身的减震器的主支承;沿机身的前后延伸的底盘的梁,所述梁带有前机轮和后机轮;负责将底盘、主支承和辅助促动器的铰接的连接枢轴,所述辅助促动器被连接在支承和底盘梁的前部分之间的辅助枢轴处。辅助促动器包括两级伸缩液压单元,所述辅助促动器包括第一级缸的活塞和促动器,以及第二级缸的活塞和促动器,其在外壳内共轴运行。各个活塞杆从结构的每端延伸,且被连接到底盘梁的所述支承的相应的一个。第一级促动器可在伸展位置下操作,且第二级促动器可在收回位置下操作。由各端部限定的伸展位置在外壳内终止,用于控制底盘相对于支承件的倾斜位置。当第二级促动器处于收回位置而第一级促动器处于伸展位置时,第二级促动器限制了辅助促动器在其与支承件和与底盘的连接之间的长度,以呈现出预先确定的中间长度,在所述中间长度中底盘梁被限制为在辅助枢轴上倾斜,且因此在起飞期间延长起落架。当第二级促动器处于伸展位置而且第一级促动器处于伸展位置时,第二级促动器允许辅助促动器的长度呈现出预先确定的最大长度,使得底盘梁在主枢轴上倾斜,以实现用于将起落架收起到航空器内的收起位置。2003 年 12 月四日也由 Messier-Dowty S. A.公司提交的文献 WO 2004/069652 Al涉及可竖直收回的航空器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多个独立的支承件,每个支承件包括刚性固定到航空器结构的结构部件、在轴线上旋转的平衡梁的臂和阻尼器。这一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每个支承件进一步包括被铰接地联接到阻尼器的定位促动器,整个组件插入在平衡梁臂的附件和形成起落架操作链接件的部分的可移动元件之间。连杆插入在平衡梁臂和铰接点之间,所述铰接点在定位促动器和阻尼器之间。所述定位促动器设计为被缩短和/或伸长,以当航空器停止或沿地面缓慢移动时用于折叠或伸展所关注的支承件。在分析已提及的现有技术时,可推断文献US 7007891 B2的起落架相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具有如下缺点a)起落架具有用于固定到航空器结构的每个支腿的独立的组;b)每个支腿包括定位促动器;c)起落架不具有为在具有不规则地面和未准备好地面的跑道上降落而提供前机轮和后机轮之间的平衡效果的同步移动的结构;d)在组的某些部件中过载;和e)阻尼器和定位促动器内的复杂的控制电路。相对于文献EP 1279591 Al和文献WO 2004/069652 Al,因为各起落架的技术特征非常类似于文献US 7007891 B2的起落架的技术特征,所以这些起落架所具有的缺点实际上与以上参考的美国文献所表现出的缺点相同。最后,对于在文献WO 2007/015104 Al中公开的起落架的实施例,该起落架通常使用在大型航空器中,且进一步具有其如下主要特点, 即对于每对机轮仅使用一个减震器装置,从而使得所述装置在着陆的情况中过载。而且,现有技术文献都不具有结构设有允许机轮适合于未准备好的地面上的跑道的不规则地面的机构的起落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文献所面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器,优选地用于货运航空器的起落架机构。该机构包括铰接的结构,所述铰接的结构具有称为平衡梁的平衡梁元件,和至少一对机轮。为使得起落架可收回到航空器结构内,所述平衡梁被连接到锁定臂,所述锁定臂又与操纵促动器装置相互连接,所述操纵促动器装置连接到航空器结构。 每个机轮连接到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连接到减震器元件,所述减震器元件又连接到平衡梁。 还预见了铰接地在端部连接到平衡梁部分且连接到航空器结构的定位阻尼器元件。作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替代,提供了至少一个减震器元件和固定的杆的布置结构,作为第二减震器元件的替代。包括起落架的此铰接结构允许使用单个操纵促动器和仅一个定位阻尼器元件的多个机轮的使用,从而提供了机轮在地面上的正确定位和载荷在各机轮上的适当分布。此外,相对于现有的用于货运航空器的起落架,应注意到本专利技术的机构具有如下优点-机轮的侧向振动(摆振不稳定性)的明显降低,这是鉴于如下事实连接臂组、 减震器装置和机轮与起飞方向对齐操作,使得在着陆、起飞和滑行时,连接臂在牵引作用下操作;-降落中过载的降低。当起落架准备好航空器的降落时,平衡梁元件以倾斜形式定位,因此将后机轮定位为低于前机轮。因此,后机轮总是在前机轮之前触地。这降低了在起落架自身内和在航空器结构中发生的作用力;-由于所述机轮之间通过平衡梁、减震器元件和连接臂的间接连接而导致的起落架机轮相对于航空器的重心更好的定位。在此情况中,这样的定位不取决于特定的机轮,而是根据平衡梁的中心。机轮相对于航空器的重心的此最佳定位也增加了航空器陀螺点直至水平尾翼的距离,因此允许使用带有较小面积的水平尾翼;-载荷在起落架机轮之间的更好的分布,以及避免了起落架内的过载;-在具有不规则地面的未准备好和半准备好的跑道上的运行条件;和-在航空器已准备好的地面中的运行中,即在平地面的运行中,平衡梁提供了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航空器,优选地用于货运航空器的起落架机构,所述起落架机构包括:至少第一连接臂(2’)和第二连接臂(2),至少前机轮(3’)和后机轮(3),每个机轮与所述连接臂(2’、2)中的一个相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机构包括平衡梁元件(4),所述平衡梁元件(4)通过所述连接臂(2’、2)中的每一个连接闭和减震器元件(1’、1)中的每个减震器元件而分别间接链接到所述前机轮(3’)和后机轮(3),使得所述平衡梁元件(4)的前部分与第一减震器元件(1’)的第一部分结合,所述第一减震器元件(1’)又具有与第一连接臂(2’)的第一部分结合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连接臂(2’)又具有与航空器结构(10)结合的第二部分,且所述平衡梁元件(4)的所述后部分与第二减震器元件(1)的第一部分结合,所述第二减震器元件(1)又具有与第二连接臂(2)的第一部分结合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连接臂(2)又具有与航空器结构(10)结合的第二部分,且所述起落架机构进一步包括定位阻尼器元件(9),所述定位阻尼器元件(9)被铰接连接到航空器结构(10)且也被直接或间接地铰接连接到所述平衡梁元件(4)的主体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里奥·塞尔吉奥·迪亚斯·费拉斯
申请(专利权)人:埃姆普里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