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防音材以及车辆的隔热防音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32920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并具有优良隔热防音性能的车辆的隔热构造。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防音材,其是在车体板表面设定的隔热防音材,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通气性硬质层和与车体板抵接的弹性通气性层,在所述通气性硬质层和所述弹性通气性层之间,夹着由纸浆纤维层构成或者由纸浆纤维层与无纺布的层叠体层构成的通气阻力调节层,所述纸浆纤维层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0~50g/m2,厚度为0.08~0.30mm,通气阻力为0.07~3.00kPa·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汽车等车辆所使用的隔热防音材以及使用了该隔热防音材的车辆的隔热防音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隔热防音材,例如公开有由总通气阻力Rt为500Nsm_3 2500Nsm_3,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0. 3kg/m2 2. Okg/m2的微细多孔质硬质层与多孔质弹性层所构成的结构。在上述隔热防音材与车体板表面抵接的状态下,上述隔热防音材和上述车体板表面之间形成约0. 2mm厚的空气层,并通过该空气层发挥轻量、且良好的隔热防音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0-51617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152384号公报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硬质层的总通气阻力Rt必须设定在500Nsm_3 2500Nsm_3的范围内。这种情况下,为了将上述总通气阻力Rt设定在上述范围内,例如当上述硬质层为纤维层时,通过高度压缩来实现;而当上述硬质层为树脂发泡体层时,通过调节发泡倍率来实现,但通过压缩程度或发泡倍率来正确地调节总通气阻力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为了获得所需的总通气阻力,必须增加上述硬质层的厚度,因而也有隔热防音材的质量变大的问题。此外,在上述隔热防音材与车辆板表面抵接时,为了在上述隔热防音材和上述车辆板之间设置空气层,必须在上述隔热防音材与车辆板的抵接面形成凹凸状,但如果在上述隔热防音材与车辆板的抵接面形成凹凸状,则会阻碍上述隔热防音材对车辆板的密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作为解决上述以往的隔热防音材或隔热防音构造中所具有的问题的方法, 提供一种隔热防音材1,11,21,31,其是与车体板6表面抵接设定的隔热防音材,其具备通气性硬质层2和弹性通气性层3,在上述通气性硬质层2和上述弹性通气性层3之间,夹着由纸浆纤维层如构成或者由纸浆纤维层如与无纺布4b的层叠体层构成的通气阻力调节层4,14,上述纸浆纤维层如至少含有90质量%的在其打浆度以JIS P 8121-1995之 4.加拿大标准游离度(Canadian Standard Freeness)所规定的加拿大标准型游离度计为350 650ml (CSF)的范围内打浆、并设有在表面开口的多个细孔的多孔质纸浆纤维,上述纸浆纤维层的起皱率为10 50%,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0 50g/m2,厚度为0. 08 0. 30mm,通气阻力为0. 07 3. OOkPa · s/m ;以及提供一种在车体板6表面抵接了上述隔热材1,11,21,31的车辆的隔热防音构造。此外,上述通气性硬质层2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0. 3 2. Okg/m2,厚度优选为3.0 10. Omm,弯曲强度优选为0. 05 5. 00N/25mm,通气阻力优选为0. 02 3. OOkPa · s/m。通常,优选在上述通气性硬质层2的上面设置有通气性设计层5,15,优选上述弹性通气性层3与车体板6的抵接面是平滑的。并且,也可在上述弹性通气性层3与上述车体板6的抵接面上铺设有摩擦片材7。(作用)构成上述通气阻力调节层4的纸浆纤维层如是至少含有90质量%的在其打浆度以JIS P 8121-1995之4.加拿大标准游离度所规定的加拿大标准型游离度计为350 650ml (CSF)的范围内打浆、并设有在表面开口的多个细孔的多孔质纸浆纤维,并且起皱率为10 50%的纸浆纤维层。该多孔质纸浆纤维为5 μ m 100 μ m的微细纤维,因为纤维自身多孔质化,且表面已成为起毛状态,所以即便减小厚度或减轻质量,对于吸音性能也具有优选的较高通气阻力值。但是在打浆度超过游离度650ml (CSF)的纸浆纤维的情况下,纸浆纤维的多孔质化变得不充分,从而空隙率下降,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防音材的隔热吸音性能变得不充分;而在游离度低于350ml (CSF)的纸浆纤维的情况下,极微细纤维增加,从而纸浆纤维层如的通气阻力变得过高,此时,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防音材的隔热吸音性能也变得不充分。而且,因为对上述纸浆纤维层如已施以皱褶率为10 50 %的起皱加工,所以具有更高的吸音性能,并且因伸缩性较大,即使深拉成型也能应对。但起皱率如果不足10%,则通气阻力变得过大,从而不能通过起皱加工显著提高吸音性能,且伸缩性也不足,从而难于应对深拉成型;另一方面,如果起皱率超过50 %,则通气阻力变得过小,从而吸音率变差。如果将上述纸浆纤维层如或者上述纸浆纤维层如与无纺布4b的层叠体层作为通气阻力调节层4,并夹在上述通气性硬质层2和上述弹性通气性层3之间,不必增加上述通气性硬质层2的压缩率或发泡倍率,也不必增加厚度,就可容易地调节所需的通气阻力值,因此,对于上述纸浆纤维层4a,即使将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定为10 50g/m2、将厚度设定为0. 08 0. 30mm,也能将通气阻力设定在0. 07 3. OOkPa ^/m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 上述纸浆纤维层如赋予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吸音材优良的吸音性。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防音材1,11,21,31中,即便是为了提高和车体板6之间的密合性而使该隔热防音材1,11,21,31与车体板6的抵接面平滑,而不设置空气层,也能发挥优良的隔热防音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防音材1,11,21,31中,为了促进与上述车体板6抵接的上述弹性通气性层3的面的平滑性和密合性,也可在该面上铺设摩擦片材6。(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防音材轻量且具有优良的隔热防音性。 附图说明图1表示说明通气阻力R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防音材的基本构造的部分侧剖视图。图3表示粘贴了摩擦片材的隔热防音材的部分侧剖视图。图4表示配置了通气性设计层的隔热防音材的部分侧剖视图。图5表示使用了在纸浆纤维层内衬有无纺布的通气阻力调节层的隔热防音材的部分侧剖视图。图6表示弯曲强度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7表示比较例1的试样(1-1)和实施例1的试样(A-I)的频率-吸音率的曲线图。图8表示比较例1的试样(1-1)、比较例2的试样(2-1)和实施例2的试样(B_l) 的频率-吸音率的曲线图。图9表示比较例2的试样(2-1)、比较例3的试样(3_1)和实施例3的试样(C_l) 的频率-吸音率的曲线图。图10表示比较例3的试样(3-1)、比较例4的试样(4-1)和实施例4的试样(D-I)的频率--吸音率的曲线图。符号说明1,11,21,31隔热防音材2通气性硬质层3弹性通气性层4,14通气阻力调节层4a纸浆纤维层4b无纺布5通气性设计层(地毡)6车体板7摩擦片材8承载层15通气性设计层(表面装·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防音材中,通气性硬质层由纤维层或树脂发泡层构成。(纤维层)作为纤维层,例如使用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聚氨酯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偏氯乙烯纤维、醋酸酯纤维等合成纤维,从玉米或甘蔗等植物中提取的淀粉形成的生物分解纤维(聚乳酸纤维)、纸浆、木棉、椰子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洋麻纤维等天然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石棉纤维等无机纤维,或将使用了这些纤维的纤维制品的碎屑分梳而得到的再生纤维的1种或2种以上的纤维;但也可使用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石棉纤维、不锈钢纤维等无机纤维,或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等芳族聚酰胺纤维,聚芳酯纤维,聚醚醚酮纤维, 聚苯硫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防音材,其是与车体板表面抵接设定的隔热防音材,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通气性硬质层和弹性通气性层,在所述通气性硬质层和所述弹性通气性层之间,夹着由纸浆纤维层构成或者由纸浆纤维层与无纺布的层叠体层构成的通气阻力调节层,所述纸浆纤维层至少含有90质量%的在其打浆度以JIS P 8121-1995之4.加拿大标准游离度所规定的加拿大标准型游离度计为350~650ml(CSF)的范围内打浆、并设有在表面开口的多个细孔的多孔质纸浆纤维,所述纸浆纤维层的起皱率为10~50%,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0~50g/m2,厚度为0.08~0.30mm,通气阻力为0.07~3.00kPa·s/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正则
申请(专利权)人:名古屋油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