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气装置、膜组件、膜分离装置、散气方法和膜分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965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从各通孔大体均匀地散布气泡且实现配置散气装置的空间的缩小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散气装置,具备具有多个通孔的多孔板和配置使得向污泥混合液中吐出气泡的吐出口位于所述多孔板的下方的散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位于包围所述多孔板的通孔且大小最小的圆的中心的大体正下方,所述吐出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铅垂下方向和水平方向与铅垂下方向之间的方向的任一方向,所述吐出口的内径是16mm以上,所述多孔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的距离L相对于所述圆的直径D之比(L/D)是0.8~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污泥混合液中散布气泡的散气装置、具备该散气装置而构成的膜组件、设有该膜组件而构成的膜分离装置、在污泥混合液中散布气泡的散气方法和使用了该膜组件的膜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进行废水等的处理时,因各种目的而向被处理水中进行散布气泡 (主要是空气)。例如,在使用活性污泥来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法中,出于为了由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而供给所需的氧气的目的,在将活性污泥和废水等混合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进行空气的散布。此外,作为其他目的,出于以污泥与水的固液分离为目的而抑制附着物在污泥混合液中浸渍的分离膜上附着,且将附着物从分离膜的表面剥离的目的,从分离膜的下方散布气泡来进行散气,以通过在气泡浮起时的水流和气泡与分离膜的接触摇动分离膜。作为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散布气泡的散气装置,通常使用从装入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活性污泥处理槽内的下方散布气泡的装置。作为该散气装置,具体地,已知有如下述那样地构成的装置,该装置具备具有多个通孔的多孔板、和向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吐出气泡的吐出口位于上述多孔板的下方地配置的散气管,且上述吐出口的开口方向朝向上方(例如, 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第2004-89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该散气装置存在当吐出口小时从吐出口吐出的气泡的分裂和扩散不充分的问题。此外,该散气装置存在当吐出口和多孔板的距离短时有时不能从各通孔均勻散布气泡的问题,相反,还存在当想要使来自各通孔的气泡均勻散布时吐出口和多孔板的距离非常长,散气装置本身过大从而有时难以在设置在想要散布气泡的污泥分离槽(装入有污泥混合液的槽)内的问题。再有,该散气装置,由于从吐出口吐出的气泡具有向上的初速度, 所以为了使气泡扩散必须使吐出口和多孔板的距离更长,散气装置本身变得更大,其结果, 存在散气的动力也增加的问题,此外,也存在污泥进入散气管从而引起堵塞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从各通孔大体均勻地散布气泡且谋求配置散气装置的空间的缩小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散气装置,具备具有多个通孔的多孔板和配置使得向污泥混合液中吐出气泡的吐出口位于所述多孔板的下方的散气管,其特征在于,该散气装置被构成为,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位于包围所述多孔板的通孔且大小最小的圆的中心的大体正下方,所述吐出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铅垂下方向和水平方向与铅垂下方向之间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所述吐出口的内径是16mm以上,所述多孔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的距离L相对于所述圆的直径D之比(L/D)是0.8 1.2。根据该散气装置,由于所述吐出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铅垂下方向和水平方向与铅垂下方向之间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所以从吐出口吐出的气泡的向上的初速度为 Om/s以下,气泡易于与离吐出口的距离成比例地在水平方向上扩散。此外,由于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位于包围所述多孔板的通孔且大小最小的圆的中心的大体正下方,因而从吐出口到外侧的通孔气泡要扩散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较短。再有,因为所述吐出口的内径是 16mm以上,所述多孔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的距离L相对于所述圆的直径D之比(L/D)是0.8 1.2,因而从吐出口吐出的气泡比较大,该大气泡瞬间分裂为小气泡并扩散,气泡能够到达最外侧的通孔。因此,能够使气泡从各通孔均勻地散布。此外,由于所述多孔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的距离L相对于所述圆的直径D之比(L/D)是1.2以下,能够与多孔板的水平方向的大小成比例地实现配置散气装置的纵方向的空间的缩小化。再有,通过使吐出口的内径是16mm以上的散气管构成为其吐出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铅垂下方向和水平方向与铅垂下方向之间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能够抑制污泥混合液向散气管内进入,其结果,能够进一步从各通孔大体均勻地散布气泡。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散气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多孔板的外周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裙部。根据该散气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裙部,具有如下优点,S卩,在没有裙部的情况下不从通孔散布而能从其他部分漏出的气泡,能够高效地从各通孔散布。再有,在设置所述裙部而成的散气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裙部的下端部设置开口部。根据该散气装置,在由所述裙部包围的散气装置的内部滞留的污泥混合液的污泥易于从该开口部流出,在该内部,该污泥难以滞留,因此,作为其结果,可进一步从各通孔大体均勻地散布气泡。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膜组件,在所述散气装置的多孔板的上部,设置由多个分离膜成束地构成的分离膜部。再有,本专利技术的膜分离装置,具备收纳污泥混合液的槽,在该槽内,作为浸渍膜设置所述膜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散气方法,用所述散气装置向污泥混合液中散布气泡。还有,本专利技术的膜分离方法,用所述膜组件将污泥混合液膜分离以得到净化水。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从各通孔大体均勻地散布气泡且实现配置散气装置的空间的缩小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散气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散气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散气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散气装置的侧面剖视图,是图2中I-I剖视图。图5(a)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散气管的侧视图,(b)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散气管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散气装置1具备具有多个通孔加的多孔板2 和散气管3,该散气管3被配置使得向污泥混合液中吐出气泡的吐出口 3a位于上述多孔板 2的下方。上述多孔板2被构成为在配置于污泥混合液中时多孔板2的面成为大体水平面。 此外,多孔板2被形成使得面的形状成为大体圆形。上述多孔板2的通孔加在多孔板2上被设置有多个。此外,通孔加的形状形成为大体圆形状。再有,通孔加的直径形成为5 15mm,优选为8 11mm。本实施方式的散气装置1,通过使通孔加的直径为5mm以上,具有由污泥混合液的污泥所导致的通孔加的堵塞难以产生这样的优点。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散气装置1,通过使通孔加的直径为15mm以下,具有通过通孔加的气泡变小、氧气溶解效率易于提高的优点。上述多孔板2形成为通孔加的轴相对于多孔板的面大体垂直。此外,多孔板2形成为包围通孔加且大小最小的圆的中心和多孔板2的大体圆形状的中心大体为同心。上述散气管3构成为在配置于活性污泥处理槽、污泥分离槽等的污泥混合液中时上述吐出口 3a位于上述多孔板2的下方。此外,如图5所示,散气管3形成为剖面形状为圆状。再有,散气管3构成为在一端具备吐出气泡的吐出口 3a,另一端与气体供给装置连通。 上述吐出口 3a形成为在散气管3的轴向上开口。如图5 (a)所示,上述吐出口 3a的形状形成为大体圆形,其内径R形成为16mm以上,优选地,从散气装置自身更紧凑的观点来看,形成为20mm以上50mm以下。本实施方式的散气装置1,由于吐出口 3a的内径R为16mm以上,从而从吐出口 3a 吐出的大气泡瞬间分裂为小气泡而扩散,因此能够缩小多孔板2和散气管3的吐出口 3a的距离。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散气装置1,通过使吐出口 3a的内径R为20mm以上,从而可吐出更大直径的气泡,因此能更可靠地使气泡扩散,故而能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气装置,具备具有多个通孔的多孔板和被配置使得向污泥混合液中吐出气泡的吐出口位于所述多孔板的下方的散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位于包围所述多孔板的通孔且大小最小的圆的中心的大体正下方,所述吐出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铅垂下方向和水平方向与铅垂下方向之间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所述吐出口的内径为16mm以上,所述多孔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面的中心的距离L相对于所述圆的直径D之比L/D为0.8~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山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钢环境舒立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