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附件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071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压电气领域中塑壳断路器的附件壳结构,附件壳设置在大盖的附件壳槽中,大盖上方是小盖,附件壳槽的左、右上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第二凹槽,附件壳的左、右上侧壁分别是弹性变形卡脚和固定卡脚,固定卡脚卡在第二凹槽中,弹性变形卡脚底端是向左延伸的卡勾,该卡勾卡入第一凹槽中,弹性变形卡脚与附件壳的壁之间形成缝隙,位于缝隙的正上方设置一个中间是不可变形的直杆的填充结构,在直杆与附件壳的内壁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弹性变形杆,弹性变形卡脚底端的卡勾宽度大于直杆与弹性变形卡脚之间的缝隙宽度,直杆下压后填充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断路器内部产生很大的向上的气吹力造成变形卡脚受力向其后方变形而脱离卡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具体涉及塑壳断路器的附件壳结构,属于低压电气

技术介绍
附件壳是现有塑壳断路器的一个重要部件,附件壳一般安装在塑壳断路器的一个盖子内,盖子有大盖和小盖组成,大盖上具有一个附件槽,附件壳便安装在该附件槽中,大盖的上部是小盖,小盖的一端通过其本身的小凸台卡在大盖的孔里且绕着这一端旋转,小盖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大盖上,只需拧开小盖上另一端上的螺钉就可以将需要的附件安装在大盖的附件槽里,确保了断路器的可靠性,也给用户带来了方便。现有塑壳断路器的附件壳前后有两个卡脚,附件壳通过这两个卡脚分别固定卡在塑壳断路器大盖的附件槽内。两个卡脚中的一个卡脚是从附件壳外壁上延伸的死脚,该死脚不可变形且与附件壳外壁之间没有缝隙,而另一个卡脚是有弹性的可变形卡脚,这种带有弹性变形的卡脚要变形后才可卡入槽内,所以它与附件壳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在塑壳断路器使用时,断路器内部会产生很大的向上的气吹力,而附件壳结构处由于要与断路器内部配合,所以其缝隙的影响较大,气体就会大量的涌向缝隙处,使缝隙处的气吹力很大,就易造成有弹性的可变形卡脚受力变形而脱离卡槽,从而使整个附件由于气吹力而绕着死脚向上翻转并向上顶小盖,导致小盖的旋转端部分裂开,最终使小盖部分脱离大盖而造成整台断路器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性能优良的塑壳断路器附件壳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附件壳设置在大盖的附件壳槽中,大盖上方是小盖,附件壳槽的左、右上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第二凹槽,附件壳的左、右上侧壁分别是弹性变形卡脚和固定卡脚,固定卡脚卡在第二凹槽中,弹性变形卡脚底端是向左延伸的卡勾,该卡勾卡入第一凹槽中,弹性变形卡脚与附件壳的壁之间形成缝隙,位于缝隙的正上方设置一个填充结构,该填充结构的中间是不可变形的直杆,在直杆与附件壳的内壁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弹性变形杆,弹性变形卡脚底端的卡勾宽度大于直杆与弹性变形卡脚之间的缝隙宽度, 直杆下压后填充缝隙。弹性变形杆是前后对称的两个,在直杆和附件壳的前后内壁之间分别对称连接第一弹性变形杆和第二弹性变形杆。弹性变形杆为波浪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附件壳的有弹性的可变形卡脚与附件壳壁之间的缝隙内做一定的填充,这样可以解决在使用时由于断路器内部产生的很大的向上的气吹力造成可变形卡脚受力向其后方变形而脱离卡槽、使整个附件会由于气吹力而绕着死脚向上翻转顶小盖、造成小盖可以绕一端旋转的部分裂开、最终会使小盖部分脱离大盖而造成断路器不能使用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起到支撑弹性变形卡脚的作用,无需另加零件就可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附件壳卡脚不牢固的问题。附图说明以下由结合附图以非限定的例子示出的对优选但非唯一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性和优点。图1为本专利技术附件壳结构装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大盖3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附件壳1与直杆1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主剖视图。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图6为图1中小盖闭合后的装配结构剖视图。图中1.附件壳;2.小盖;3.大盖;11.直杆;111.第一弹性变形杆;112.第二弹性变形杆;12.弹性变形卡脚;13.固定卡脚;14.缝隙;31.附件壳槽;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附件壳1、小盖2和大盖3。小盖2在大盖3的上方, 小盖2的一活动端连接大盖3且小盖2可绕这一端旋转,小盖2的另一端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大盖3上。如图2所示,大盖3的中间部位是附件壳槽31,用于容纳附件壳1。附件壳槽 31的左上侧壁上开有第一凹槽311,附件壳槽31的右上侧壁上开有第二凹槽312。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12的位置左右相对。参见图3和4,附件壳1的左上侧壁连接一个弹性变形卡脚12,附件壳1的右上侧壁有一个固定卡脚13,固定卡脚13由附件壳1外壁延伸得到,与附件壳1的外壁之间没有缝隙。弹性变形卡脚12底端是向左延伸的卡勾,卡勾的宽度是W1,由于弹性变形卡脚12通过弹性变形后以其底端的卡勾卡入第一凹槽311,所以弹性变形卡脚12与附件壳1的壁之间形成缝隙14,缝隙14保证弹性变形卡脚12有足够的向后变形空间,即,弹性变形卡脚12 由于缝隙14的存在,在安装时弹性变形卡脚12向图4的左向变形。在位于缝隙14的正上方,设置一个填充结构,该填充结构的中间是直杆11,直杆11与弹性变形卡脚12之间的缝隙宽度是W2,直杆11为不可变形的杆,在直杆11与附件壳1的内壁之间连接弹性变形杆, 即弹性变形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直杆11与附件壳1内壁上,弹性变形杆可设计成波浪形,弹性变形杆的数量至少是一个。如图4-5所示,本专利技术最优实施例为弹性变形杆是前后对称的两个,即在直杆11和附件壳1的前后内壁之间对称连接第一弹性变形杆111和第二弹性变形杆112。直杆11的上端高出附件壳1上表面。弹性变形卡脚12底端的卡勾宽度Wl要大于直杆11与弹性变形卡脚12之间的缝隙宽度W2,这样,在弹性变形卡脚12安装后,由于有直杆11的支撑,可使弹性变形卡脚12不能脱离第一凹槽311。如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安装时,首先将附件壳1放在大盖3的附件壳槽31内,接着将附件壳1倾斜后将固定卡脚13卡在大盖3的第二凹槽312中,最后将附件壳1的弹性变形卡脚12卡在大盖3的第一凹槽311中,卡好附件壳1后将小盖2从图1所示的位置旋转到图4所示的置,这时,上端伸出附件壳1的直杆11被小盖2下压向下,弹性变形杆扩张变形, 或左右对称的第一弹性变形杆111和第二弹性变形杆112向左右扩张变形,直杆11被下压到缝隙14处后起到填充缝隙14的作用。第一弹性变形杆111和第二弹性变形杆112设计成波浪形,这样有助于直杆11被小盖2下压时第一弹性变形杆111和第二弹性变形杆112 的可靠变形,保证直杆11可以可靠地填充缝隙14,解决了在使用时由于断路器内部产生很大的向上的气吹力造成弹性变形卡脚12受力向其后方运动而脱离第一凹槽311的问题,使整个附件不会由于气吹力而绕着死脚向上翻转顶小盖2。同时,当弹性变形卡脚12受力朝着其右侧面的方向变形后,由于弹性变形卡脚12底端的卡勾宽度Wl大于直杆11与弹性变形卡脚12之间的缝隙宽度W2,所以直杆11可以起到支撑弹性变形卡脚12的作用且在直杆11的右部有缝隙14右侧面的支撑,可以防止由于可变形卡脚12的变形使直杆11向右运动造成可变形卡脚12脱离第一凹槽311,从而解决了目前附件壳1的弹性变形卡脚12所存在的安装不牢固而引起小盖2在使用时飞掉后造成断路器不能再使用的问题。当小盖2 与大盖3完全接触后再用螺钉固定。本专利技术在设计时,直杆11的上端可以低于附件壳1上表面或与附件壳1上表面平齐,这样,相应地,在小盖2上设计一个与直杆11位置相应的凸台,当小盖2下压时,由小盖 2上的凸台带动直杆11向下运动。本专利技术在安装时,也可以不用小盖2来提供直杆11的下压力,而是通过手指按压提供其向下的下压力,然后盖上小盖2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附件壳结构,附件壳(1)设置在大盖(3)的附件壳槽(31)中,大盖 (3)上方是小盖(2),附件壳槽(31)的左、右上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第二凹槽(311、3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附件壳结构,附件壳(1)设置在大盖(3)的附件壳槽(31)中,大盖(3)上方是小盖(2),附件壳槽(31)的左、右上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第二凹槽(311、312),附件壳(1)的左、右上侧壁分别是弹性变形卡脚(12)和固定卡脚(13),固定卡脚(13)卡在第二凹槽(312)中,弹性变形卡脚(12)底端是向左延伸的卡勾,该卡勾卡入第一凹槽(311)中,弹性变形卡脚(12)与附件壳(1)的壁之间形成缝隙(14),其特征是:位于缝隙(14)的正上方设置一个填充结构,该填充结构的中间是不可变形的直杆(11),在所述直杆(11)与附件壳(1)的内壁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弹性变形杆,弹性变形卡脚(12)底端的卡勾宽度W1大于直杆(11)与弹性变形卡脚(12)之间的缝隙宽度W2,直杆(11)下压后填充于缝隙(14)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咸任飞李冰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