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754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它包括基座、动平台以及连接在基座与动平台之间的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三运动支链。第一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万向铰链、伸缩架、第一转动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转动副。第二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和第二连接杆。第三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五转动副、第二万向铰链、移动副、第六转动副和第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解耦的三个转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仅依赖运动支链的运动副的线性控制,实现原理非常简单,具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并联结构虚轴数控机床和并联机器人的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
技术介绍
并联机构广泛应用于重载模拟设备、机器人、数控机床、传感器及微操作领域。然而,并联机构各驱动单元之间是耦合的,即并联机构整体输出平台(动平台)沿任一方向的运动都是所有驱动单元的运动合成,并且各驱动单元的运动与并联机构整体运动(即输入与输出)之间是非线性的。这一特性导致并联机构控制复杂,标定困难,且制约了精度的提高。因此,如何实现并联机构解耦,以简化控制和标定,提高运动精度,一直是一个困难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运动解耦并联机器人是指输出运动的任一自由度都仅依赖单个驱动单元,其他驱动单元的动作不对此自由度产生影响。具有完全解耦的并联机构运动关系简单、标定简便、 控制精度高、刚度大,在虚轴机床和机器人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中国专利文献CN101036986A报道了由动平台、基座及连接它们的四条闭环运动支链组成的两转动一移动并联机构,每条闭环支链含有一组对称结构的六杆球形机构,动平台和基座与每条支链用转动副连接。文献中报道了具有两移动一转动自由度的并联机构,由动平台、基座和串并联混搭的运动支链组成。文献提出一种具有三角化解耦特性的两转动一移动并联机构,但输出自由度不完全由单个驱动器控制,仍属于部分解耦并联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控制不便、运动精度低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包括基座、动平台以及连接在基座与动平台之间的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三运动支链;其特点是所述第一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万向铰链、伸缩架、第一转动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转动副,第一转动副的轴线与第一万向铰链的第二转动轴平行,第一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第二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并与第一连接杆的轴线重合,第一万向节铰链还与基座相连;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和第二连接杆;第三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四转动副的轴线,第三转动副还与基座相连,第二连接杆还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五转动副、第二万向铰链、移动副、第六转动副和第三连接杆,第六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移动副的轴线并垂直于第五转动副的轴线,第三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第六转动副的轴线,第三连接杆还与动平台相连并越过动平台与第二转动副垂直相连,第五转动副还与基座相连。所述伸缩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七转动副、第八转动副、第九转动副、第十转动副和第十一转动副;第九转动副设置在中间,第七转动副、第八转动副、第十转动副和第十一转动副分别设置在第九转动副的四方并分别通过杆件与第九转动副相连;所述第一万向铰链的第二转动轴为转动副结构;第七转动副和第八转动副还分别通过杆件与第一万向铰链的第二转动轴垂直相连,第十转动副和第十一转动副还分别通过杆件与第一转动副垂直相连。所述第三转动副的轴线、第五转动副的轴线与第一万向铰链的第一转动轴在同一条轴线上并且与第二万向铰链的第一转动轴的轴线、第二转动副的轴线、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汇交于一点,该点位于第二转动副的轴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由一段水平杆和一段斜杆连接构成,水平杆与第四转动副同轴相连,斜杆与第一连接杆斜交相连。本技术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具有解耦的三个转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仅依赖运动支链的运动副的线性控制,实现原理非常简单,具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2、仅含少量运动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转动惯量小,运动响应快。3、运动解耦,基本单个输出自由度仅需要控制单个驱动单元,标定容易,控制简单,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附图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参见图1,本技术的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包括基座1、动平台2以及连接在基座1与动平台2之间的第一运动支链3、第二运动支链4和第三运动支链5。本技术中的第一运动支链3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万向铰链31、伸缩架32、第一转动副33、第一连接杆34和第二转动副35,第一转动副33的轴线与第一万向铰链31的第二转动轴312平行,第一连接杆34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33的轴线,第二转动副35 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33的轴线并与第一连接杆34的轴线重合,第一万向节铰链31还与基座1相连。其中的伸缩架3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七转动副321、第八转动副322、第九转动副323、第十转动副3 和第i^一转动副325 ;第九转动副323设置在中间,第七转动副 321、第八转动副322、第十转动副3 和第十一转动副325分别设置在第九转动副321的四4方并分别通过杆件与第九转动副相连;第一万向铰链31的第二转动轴312为转动副结构。 第七转动副321和第八转动副322还分别通过杆件与第一万向铰链的第二转动轴312垂直相连,第十转动副3M和第十一转动副325还分别通过杆件与第一转动副33垂直相连。本技术中的第二运动支链4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三转动副41、第四转动副42和第二连接杆43。第三转动副41的轴线垂直于第四转动副42的轴线,第三转动副41还与基座1相连,第二连接杆43还与第一连接杆34相连。第二连接杆43由一段水平杆和一段斜杆连接构成,水平杆与第四转动副42同轴相连,斜杆与第一连接杆34斜交相连。本技术中的第三运动支链5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五转动副51、第二万向铰链 52、移动副53、第六转动副M和第三连接杆55,第六转动副M的轴线垂直于移动副53的轴线并垂直于第五转动副51的轴线,第三连接杆55的轴线垂直于第六转动副M的轴线, 第三连接杆阳还与动平台2相连并越过动平台2与第二转动副35垂直相连,第五转动副 51还与基座1相连。上述第三转动副41的轴线、第五转动副51的轴线与第一万向铰链31的第一转动轴311在同一条轴线上并且与第二万向铰链52的第一转动轴521的轴线、第二转动副35 的轴线、第四转动副41的轴线汇交于一点,该点位于第二转动副35的轴上。本技术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的工作原理可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当第一运动支链3中的伸缩架作伸缩运动时,带动动平台2绕第一转动副33转动;而第二运动支链4具有同轴的转动副,第三运动支链5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因此,伸缩架作伸缩运动时,动平台2绕第一转动副33转动。当第二运动支链4中的第三转动副41转动时,带动动平台2绕第三转动副41转动;而第一运动支链3和第三运动支链5具有绕第三转动副41的转动自由度,因此,在第三转动副41驱动下,动平台2绕第三转动副41转动。当第三运动支链5内的移动副53转动时,带动动平台2绕第二转动副35转动;而第一运动支链3和第二运动支链4具有绕第二转动副35的转动自由度,因此,在移动副53 驱动下,动平台2绕第二转动副35转动。由于第三转动副41、第四转动副42、第二转动副35轴线汇交,并且第三转动副41、 第四转动副42垂直,因此机构具有三个解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包括基座、动平台以及连接在基座与动平台之间的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三运动支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万向铰链、伸缩架、第一转动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转动副,第一转动副的轴线与第一万向铰链的第二转动轴平行,第一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第二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并与第一连接杆的轴线重合,第一万向节铰链还与基座相连;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和第二连接杆;第三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四转动副的轴线,第三转动副还与基座相连,第二连接杆还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五转动副、第二万向铰链、移动副、第六转动副和第三连接杆,第六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移动副的轴线并垂直于第五转动副的轴线,第三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第六转动副的轴线,第三连接杆还与动平台相连并越过动平台与第二转动副垂直相连,第五转动副还与基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