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大学专利>正文

帽蕊木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和在制备保肝护肝药物方面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113583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其选自帽蕊木茎皮和/或叶用丙酮水溶液提取后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位;该有效部位经下述方法提取获得:取干燥的帽蕊木茎皮和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进行浸提,浸提液浓缩得浸膏;将浸膏分散于蒸馏水中,然后依次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液挥干溶剂后即分别得到帽蕊木茎皮和叶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其中,正丁醇部位为有效部位。该帽蕊木的茎皮和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GPT、GOT的活力以及小鼠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升高SOD的活力,可用于制备保肝护肝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该帽蕊木有效部位具有保肝护肝作用。
技术介绍
肝损伤是多种因素如毒物(CC14、AP、IC)的中间产物与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缺氧、脂质过氧化、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和内毒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作用。肝损伤引发的肝脏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更为严重的是其引发的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很多因素都可引起肝损伤。体内模型特别是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在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某些方面与人慢性肝病较为相似。腹腔注射CCl4 植物油溶液是目前常用的肝炎模型。CCl4引起肝损伤的机制是CCl4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激活下生成自由基CCI3·及Cl·,这些自由基可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也可攻击膜下不饱和脂质,引起脂质过氧化,从而使肝细胞损伤,细胞质内GPT、GOT渗入血液, 表现为血清中GPT、G0T活性升高。SOD活性及MDA含量常可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 间接反映机体组织、细胞损伤的程度。通过检测小鼠肝勻浆中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可反映出药物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以血清GPT、G0T、肝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作为指标来探讨药物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肝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虽然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首先,西药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且疗效并不确切。其次,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在抗菌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抗氧化、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有效,进一步显示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合理性,突显了中药在治疗肝损伤,尤其是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方面的良好前景。帽蕊木(Mit ragyna rotund folia Kuntze )为茜草科帽蕊木属(M itragyna L. )植物。本属植物约有10种,非洲分布4种,亚洲分布6种,大多位于印度、孟加拉、缅甸、 泰国和老挝等国家。我国仅有1种,产于云南南部海拔IOOOm处的密林中。该属的植物民间用途广泛,可用于发热、疝气、肌肉疼痛的治疗,抗疟,并可驱虫。帽蕊木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类生物碱成分上,药理研究也相当明确,主要为抗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抗菌活性。文献研究表明,帽蕊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于帽蕊木提取物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该有效部位具有保肝护肝作用,可用来制备保护急性肝损伤的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其选自帽蕊木茎皮和/或叶用丙酮水溶液提取后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位;该有效部位经下述方法提取获得取干燥的帽蕊木茎皮和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进行浸提,浸提液浓缩得浸膏;将浸膏分散于蒸馏水中,然后依次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液挥干溶剂后即分别得到帽蕊木茎皮和叶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其中,正丁醇部位为有效部位。所述帽蕊木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取干燥的帽蕊木茎皮和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进行浸提,浸提液浓缩得浸膏;将浸膏分散于蒸馏水中,然后依次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以各萃取三次为宜);萃取液挥干溶剂(如萃取液可通过真空减压干燥的方法来挥干溶剂)后即分别得到帽蕊木茎皮和叶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其中,正丁醇部位为有效部位。具体的,干燥的帽蕊木茎皮和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在室温下浸泡2 - 4次,每次7天,合并所得浸提液并浓缩成浸膏。所述帽蕊木有效部位在制备保肝护肝药物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具有保护急性肝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帽蕊木有效部位选自帽蕊木茎皮和叶分别用丙酮水溶液(Vwfi=V7J^ =7:3)提取后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位。为证实该有效部位的保肝护肝作用,本专利技术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分别考察了帽蕊木的茎皮正丁醇部位(MRFBU)和叶正丁醇部位(MRLBU) 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帽蕊木的茎皮正丁醇部位 (MRFBU)和叶正丁醇部位(MRLBU)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的GPT、G0T活力。除了帽蕊木的叶正丁醇部位中剂量组外,其它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的MDA含量, 升高SOD活力。由此充分表明,本专利技术帽蕊木的茎皮正丁醇部位(MRFBU)和叶正丁醇部位 (MRLBU)对急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其选自帽蕊木茎皮和/或叶用丙酮水溶液提取后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位;该有效部位经下述方法提取获得取干燥的IOOOg帽蕊木茎皮和IOOOg帽蕊木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在室温下浸泡3次(丙酮水溶液的添加量为帽蕊木茎皮或叶粉末重量的3 — 5倍),每次7天,合并3次所得浸提液并浓缩成浸膏;将所得的茎皮和叶两种浸膏分别分散于IOOOml蒸馏水中,然后依次用溶剂石油醚(3000ml)、 乙酸乙酯(3000ml)和正丁醇(3000ml)进行萃取,各萃取三次;萃取液挥干溶剂后即分别得到帽蕊木茎皮和叶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其中帽蕊木茎皮正丁醇部位41 g (记为MRFBU,提取率4. 1%)和帽蕊木叶正丁醇部位38g (记为MRLBU,提取率3. 8%) 为有效部位。具体的萃取过程为先用石油醚萃取三次,萃取液分层,取上层石油醚部分(挥干后即为石油醚部位),下层为水层;水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萃取液分层,取上层乙酸乙酯部分(挥干后即为乙酸乙酯部位),下层为水层;水层最后用正丁醇萃取三次,萃取液分层,取上层正丁醇部分(挥干后即为正丁醇部位)。这样操作的目的在于将浸膏中的有效成分按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萃取出来,因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极性是递增的。效果试验(一)主要试剂与仪器四氯化碳(分析纯)购自开封化学试剂总厂;橄榄油购自上海卫辉化学试剂厂;联苯双酯滴丸购自浙江万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205 ;考马斯亮蓝G250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分装厂,批号20050115 ;牛清蛋白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 20100526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谷草转氨酶(GOT)试剂盒、谷丙转氨酶(GPT)试剂盒、丙二醛(MDA)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0. 4V%CC14油溶液取四氯化碳分散到橄榄油中,用磁力搅拌器强力搅拌2 h ;现用现配。UV 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Multiskan MK3酶标仪(Thermo Electron) ;LRH-150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二)实验方法取健康的成年雄性昆明小鼠(4 6周龄,体重20 士 2 g) 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 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70 mg/kg)、帽蕊木茎皮正丁醇部位 (MRFBU)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mg/kg)和帽蕊木叶正丁醇部位(MRLBU)高、中、低剂量组(300、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其特征在于,选自帽蕊木茎皮和/或叶用丙酮水溶液提取后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文艺巩芳尹震花李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