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喜平专利>正文

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09910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源(1)、热源供水管路(2)、热源回水管路(3)、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末端用户(6)、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旁通管路(8)组成。其特点是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装设在热源供水管路(2)与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旁通管路(8)之间;旁通管路(8)装设在热源回水管路(3)与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之间。本系统运行时可以使用户侧循环水电耗比以往供热系统电耗降低50%~70,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系统领域,尤其是末端用户比较分散且相对复杂的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采暖供热系统存在设计保守、系统各个部位阻力大小不一、末端用户复杂等情况,造成系统水力失衡、水循环普遍存在大流量小温差、用户冷热不均的现象,致使用户侧水循环的电能浪费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装设在末端用户入户处的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降低用户侧循环水泵运行电耗,间接提高热源测的运行效率,达到节电、节煤、 节气等节能降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解决传统水力(热量)失衡问题;2.提高系统供回水温差;3.减少管网的系统阻力;4.实现按需供热;5.可分别满足不同用户(一步、二步、三步节能建筑、地暖、普通散热片、空调等) 不同供水温度的要求;6.用户侧供水温度可调;7.适合直供系统以及间供系统中换热站的二次系统;8.降低运行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为1-热源2-热源供水管路3-热源回水管路4-末端用户供水管路5-末端用户回水管路6-末端用户7-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8-旁通管路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说明书附图通过装设在热源供水管路O)、末端用户供水管路G)、旁通管路(8)之间的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使流经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中的回水通过旁通管路(8)与热源供水管路(2)中的热水混合,并克服末端用户(6)的系统阻力,使末端用户(6)的流量大于热源(1)的流量,且使末端用户(6)侧的供回水温差小于热源(1)侧的供回水温差,部分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中的回水通过热源回水管路(3)回到热源(1),经热源(1)升温,再次进入热源供水管路( 形成循环供热系统。通过上述改进,本专利技术仅在用户侧水循环的电耗节能率可以达到50% 70%。权利要求1. 一种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供热系统,由热源(1)、热源供水管路O)、热源回水管路(3)、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末端用户回水管路( 、末端用户(6)、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旁通管路(8)组成。其特征在于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装设在热源供水管路 (2)、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旁通管路(8)之间;旁通管路(8)装设在热源回水管路(3)、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之间。全文摘要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源(1)、热源供水管路(2)、热源回水管路(3)、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末端用户(6)、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旁通管路(8)组成。其特点是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装设在热源供水管路(2)与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旁通管路(8)之间;旁通管路(8)装设在热源回水管路(3)与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之间。本系统运行时可以使用户侧循环水电耗比以往供热系统电耗降低50%~70,节能降耗效果明显。文档编号F24D3/02GK102345894SQ20111003670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2日专利技术者尚鹏, 曾喜平, 曾洪春 申请人:尚鹏, 曾喜平, 曾洪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供热系统,由热源(1)、热源供水管路(2)、热源回水管路(3)、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末端用户(6)、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旁通管路(8)组成。其特征在于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7)装设在热源供水管路(2)、末端用户供水管路(4)、旁通管路(8)之间;旁通管路(8)装设在热源回水管路(3)、末端用户回水管路(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喜平尚鹏曾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曾喜平尚鹏曾洪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