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794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包括一对前脚、一对后脚、一对推车杆、一后叉杆、一下叉杆及一车架收合件,每一所述推车杆的下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端枢接;每一所述前脚的上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段枢接;所述后叉杆的两上端分别与所述推车杆枢接,所述后叉杆的两下端与所述车架收合件的两端分别枢接后与所述后脚的下段枢接;所述下叉杆的两前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脚的下段,两后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脚的下段;所述车架收合件设有一致动件,藉由操作所述致动件,所述车架收合件带动所述后叉杆、后脚、下叉杆、前脚及推车杆的枢转以将车架从一展开状态转变至一收合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收合车体的操作极为简易迅速、且收合后车体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便于使用者携带和收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收折婴儿车一般由车骨架和绑在车骨架上的座布组成,其中车骨架主要由前脚、后脚、坐杆、躺靠架及推车杆等组合连接构成车体,这种婴儿车推车杆,除可推移车体前进外,亦可产生向下推压达到收合车体的功效。另外,为了节省收纳空间及携带方便起见,还有所谓的伞式婴儿车。伞式婴儿车除了可以在高度方向收合外,在宽度方向也可以进行收合。然而,现有的可收折的伞式婴儿车仍存在如下缺点首先,由于可在宽度方向收合,使得在宽度方向上的支撑不如一般婴儿车般稳固,容易在关节部分产生松动,造成车架在宽度方向上往内塌陷;其次,在收折时,管件与连接塑料之间的缝隙易将手夹伤,尤其常发生于车手推杆的枢接位置;另外,当展开车架使用时,需一一固定折弯的关节部分,让消费者在使用上非常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合车体的操作极为简易迅速、且收合后车体体积小、 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包括一对前脚、一对后脚、一对推车杆、一后叉杆、一下叉杆及一车架收合件,每一所述推车杆的下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端枢接;每一所述前脚的上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段枢接;所述后叉杆的两上端分别与所述推车杆枢接,所述后叉杆的两下端与所述车架收合件的两端分别枢接后与所述后脚的下段枢接;所述下叉杆的两前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脚的下段,两后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脚的下段;所述车架收合件设有一致动件,藉由操作所述致动件,所述车架收合件带动所述后叉杆、后脚、下叉杆、前脚及推车杆的枢转以将车架从一展开状态转变至一收合状态。较佳地,所述车架收合件包括二连动件,所述致动件为一 U型铁片,所述二连动件分别插入所述U型铁片之两端并分别枢接于所述U型铁片。较佳地,还包括一对连接座,每一所述后脚的上端对应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每一所述推车杆的下端对应枢接于所述连接座上。较佳地,每一所述连接座包括一枢接座,所述枢接座枢设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枢接座具有一套接部,所述推车杆杆插入所述套接部内,藉由所述枢接座相对于所述连接座枢转。较佳地,每一所述后脚上具有一枢接座,所述枢接座具有一套接部,所述前脚的上端插入所述套接部内,藉由所述枢接座相对于所述后脚枢转。较佳地,所述连接座向前突伸形成一支撑件。较佳地,还包括一对组接件,每一所述组接件具有一第一臂部及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分别弯折延伸有一第一枢接端及一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交点处枢接于所述后脚的下段,所述后叉杆的两下端分别与车架收合件的两连动件通过所述第一枢接端实现枢接,进而实现所述后叉杆及所述车架收合件与后脚的枢接;所述下叉杆与所述后脚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枢接端实现枢接。较佳地,所述后叉杆的两下端与所述车架收合件的两端分别共享一枢接点枢接于所述组接件上。较佳地,所述第一枢接端及所述第二枢接端自所述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弯折后分别往同一方向延伸。较佳地,还包括一车架支撑件,所述车架支撑件包括连接件和两侧杆,所述两侧杆的外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各前脚,内端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一挠性件连接到所述后叉杆的交叉点处,当展开车架时,所述车架支撑件横向撑开车架。较佳地,还包括一靠背件,所述靠背件包括两背靠杆,每一所述背靠杆的底部分别枢接于所述连接座上。较佳地,所述前脚、下叉杆及后脚以一第二枢转点、一第五枢转点及一第六枢转点彼此枢接成一三角形;推车杆、后叉杆、后脚以一第一枢转点、一第四枢转点及一第三枢转点彼此枢接成另一三角形,两三角形以后脚彼此邻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便于收折的婴儿车,包括一对前脚、一对后脚、一对推车杆、一后叉杆、一下叉杆及一车架收合件,每一所述前脚及每一所述后脚的下端分别连接一车轮,每一所述推车杆的下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端以一第一枢转点枢接;每一所述前脚的上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段以一第二枢转点枢接;所述后叉杆的两上端分别与所述推车杆以一第三枢转点枢接,所述后叉的两下端与所述车架收合件的两端分别枢接后以一第四枢转点与所述后脚的下段枢接;所述下叉杆的两前端分别以一第五枢转点枢接于所述前脚的下段,两后端以一第六枢转点枢接于所述后脚的下段;所述车架收合件设有一致动件,藉由操作所述致动件,所述车架收合件带动所述后叉杆、后脚、下叉杆、 前脚及推车杆的枢转以将车架从一展开状态转变至一收合状态;其中,所述前脚、下叉杆及后脚以所述第二枢转点、第五枢转点及第六枢转点彼此枢接成一第一三角形;所述推车杆、 后叉杆及后脚以所述第一枢转点、第四枢转点及第三枢转点彼此枢接成一第二三角形,两三角形以所述后脚彼此邻接。较佳地,还包括一组接件,所述组接件具有一第一臂部及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分别弯折延伸有一第一枢接端及一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交点处枢接于所述后脚的下段,所述后叉杆的两下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收合件的两连动件通过所述第一枢接端于第四枢转点枢接,进而实现所述后叉杆及所述车架收合件与后脚的枢接;所述下叉杆与所述后脚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枢接端于第六枢转点枢接实现枢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收合车体的操作极为简易迅速、且收合后车体体积小占用空间小的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要收合车架时,只需藉由拉力向上提拉车架收合件的U型铁片,使U型铁片和二连动的铁片之间枢接的枢转点越过死点位置,从而使二连动的铁片转动,进而带动后叉杆、后脚、下叉杆、前脚及推车杆的枢转以实现车架的收合,而需要展开车架时只需要进行逆操作,操作极为简易迅速,并且也符合安全规格。另外,收合后的车架的前脚及后脚的宽度距离均减少,使收合后的车架体积大大缩小,便于使用者携带和收藏。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前视图。图3为图1所示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后视图。图4为图1所示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所示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所示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局部放大图。图7a 7c为系列视图,展示了本专利技术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收合过程。图8为本专利技术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完全收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收合车体的操作极为简易迅速、收合体积小、便于收折且便于携带的婴儿车架。首先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ι包括两前脚10、两后脚20、两推车杆30、后叉杆40、下叉杆50、车架收合件60、车架支撑件70及靠背件80,上述部件通过连接构成类人字形的车体。每一所述前脚10的上端11通过枢轴对应枢接于一所述后脚20的上段23,且所述前脚10与对应的后脚20可围绕枢轴转动。所述前脚10的底端12和后脚20的底端22均设有车轮90,较佳地,所述前脚10连接的前轮91为单轮,所述后脚20连接的后轮92为双轮。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后脚20的上端21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00,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收折的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前脚、一对后脚、一对推车杆、一后叉杆、一下叉杆及一车架收合件,每一所述推车杆的下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端枢接;每一所述前脚的上端对应与一所述后脚的上段枢接;所述后叉杆的两上端分别与所述推车杆枢接,所述后叉杆的两下端与所述车架收合件的两端分别枢接后与所述后脚的下段枢接;所述下叉杆的两前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脚的下段,两后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脚的下段;所述车架收合件设有一致动件,藉由操作所述致动件,所述车架收合件带动所述后叉杆、后脚、下叉杆、前脚及推车杆的枢转以将车架从一展开状态转变至一收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