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608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导电端子,容设于本体,导电端子具有底部,自底部延伸焊接部,底部向上弯折延伸基部,基部与底部所在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自基部相对两侧弯折延伸出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同侧且与基部弯折方向一致,第一臂部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二臂部具有第二接触部;基部自远离底部那一端延伸一第三臂部,第三臂部倾斜朝向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方向,其中第三臂部倾斜度未超出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与插接脚的最初接触部位,且第三臂部具有第三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用于共同夹持并接触插接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零插入力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申请案号为CN200520005867的中国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连接器设有一端子,所述端子具有一本体,一自所述本体一端垂直弯折的一焊接部,以及自所述本体相对两侧大致同向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臂部与一第二臂部。 所述本体包括一与所述焊接部连接的一基部,一自所述基部另一端弯折延伸的一第三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基部之间存在一弹性位移,由于所述基部是紧贴端子收容槽的槽壁,因而所述第三接触部自由端与所述端子收容槽壁之间亦存在一弹性位移,当插接脚推进至抵靠所述第三接触部时,所述第三接触部可产生相应的足够的弹性变形,进一步的与插入的所述插接脚紧密接触。但,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所述端子在与所述插接脚紧密接触时却存在以下缺失1.由于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端子偏上方,在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基部接合处所述第三接触部折弯,导致所述第三接触臂的力臂过小,而随着所述插接脚插拔的次数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所述第三接触臂的疲乏,进而影响所述插接脚与所述端子的电性连接。2. 一般插座连接器上的所述端子结构都是比较短小的,而在有限的所述端子的上方部位再进行折弯,这样,治具的摆放存在困难而造成折弯难度大,且不利于操作,同时产生的弹性形变也非常有限。因此,由上述,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插座连接器,以克服以上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上的端子具有一第三臂部,所述第三臂部可以防止所述端子疲乏且在与插入的一插接脚接触时能产生足够的弹性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折弯且保证所述插接脚可以实现三点接触的插座连接器。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本体;一导电端子,容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底部,自所述底部延伸一焊接部,所述底部向上弯折延伸一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底部所在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自所述基部相对两侧弯折延伸出一第一臂部与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同侧且与所述基部弯折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臂部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基部自远离所述底部那一端延伸一第三臂部,所述第三臂部倾斜朝向所述第一臂部及所述第二臂部方向,其中所述第三臂部倾斜度未超出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插接脚的最初接触部位,且所述第三臂部具有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用于共同夹持并接触所述插接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部具有一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一端连接所述底部, 另一端延伸形成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 对称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第二本体部,延伸有对称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由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插座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距离足够长,且所述第三接触部由所述底部处 倾斜弯折而出的,从而当所述插接脚插入时,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力臂愈长,则所述插接脚插 入时愈省力,还具有较强的弹性力,实现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接脚真正三点接触,具有 非常稳定的电性连接效果,同时,随着所述插接脚插拔的次数越来越多,还可以减小所述第 三臂部的疲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上的端子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中端子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中端子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中端子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中端子收容于一相应收容槽中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导电端子1底部10焊接部11基部12第一臂部13第一本体部131 第一连接部132第一接触部133第一导引部134 第二臂部14第二本体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第二接触部143 第二导引部144 第三臂部15第三接触部151第一缺口化第二缺口 17本体2收容槽21引导空间3夹持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有益效果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结 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最佳实施例,一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导 电端子1,其用于与插入的配合器件的一插接脚(未图示)电性连接,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 括一本体2,所述导电端子1收容在所述本体2所开设的一收容槽21内,其中,所述导电端 子1具有一底部10,所述底部10自一端延伸一焊接部11及自所述底部10另一端延伸一基 部12,所述基部12与所述本体2所设的所述收容槽21的内壁干涉配合,用以固定所述导电 端子1,所述基部12的相对两侧延伸出一第一臂部13与一第二臂部14,所述第一臂部13 与所述第二臂部14同侧且与所述基部12弯折方向一致,所述基部12自远离所述底部10的那一端还延伸一第三臂部15,所述第三臂部15呈板状,所述第三臂部15未接触所述第一臂部13与所述第二臂部14,且所述第三臂部15未延伸进所述第一臂部13与所述第二臂部14之间,且其中所述第三臂部15倾斜度以不接触所述第一臂部13、所述第二臂部14最靠近所述第三臂部15的部位为宜,所述第三臂部15高度大致与所述第一臂部13、所述第二臂部14同高,且所述第三臂部15具有一第三接触部151。所述第一臂部13具有一第一本体部131,所述第一本体部131经所述基部12延伸而出,且所述第一本体部131所在平面大致与所述第三臂部15所在平面相垂直,以及所述第一本体部131向上延伸一第一连接部132,所述第一连接部132向内侧弯折,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32连接着一第一接触部133,所述第一接触部133与所述插接脚相接触,同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133的前端部位处还设有一第一导引部134,所述第一导引部134用以导引所述插接脚进入与所述第一接触部133相接触。所述第二臂部14与所述第一臂部13大小一致形状相同呈对称状,所述第二臂部 14具有一第二本体部141,所述第二本体部141经所述基部12延伸而出,且所述第二本体部141所在平面大致与所述第三臂部15所在平面相垂直,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141向上延伸一第二连接部142,所述第二连接部142向内侧弯折,即所述第一连接部1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2相对朝内侧弯折,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42连接着一第二接触部143,且所述第二接触部143对称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33,所述第三接触部15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133、所述第二接触部143大致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接触部143与所述插接脚相接触,同时在所述第二接触部143的前端部位处还设有对称于所述第一导引部134的一第二导引部144,所述第二导引部144用以导引所述插接脚进入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143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导引部134与所述第二导引部144之间为一宽阔的引导空间3,所述引导空间3的最小宽度大于插入的所述插接脚的直径,在所述第一接触部13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2之间设有一第一缺口 16,所述第二接触部14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2之间设有一第二缺口 17,所述第一缺口 16与所述第二缺口 17减小了所述导电端子1处的强度,有利于当所述插接脚进入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于与插入的配合器件的一插接脚接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导电端子,容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底部,自所述底部延伸一焊接部,所述底部向上弯折延伸一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底部所在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自所述基部相对两侧弯折延伸出一第一臂部与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同侧且与所述基部弯折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臂部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基部自远离所述底部那一端延伸一第三臂部,所述第三臂部倾斜朝向所述第一臂部及所述第二臂部方向,其中所述第三臂部倾斜度未超出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插接脚的最初接触部位,且所述第三臂部具有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用于共同夹持并接触所述插接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详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