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084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它们相互间隔开一个第一距离以分别容纳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的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之间相互间隔一个第二距离。每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触构件,用于接触对应的插接导体;和一个夹持构件,设置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以向接触构件和对应的插接导体施加保持力;其中,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并且夹持构件和该对接触构件适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的方向偏摆,以允许补偿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在这种电连接器中,可插接端子组件设计成浮动式,可实现更大的转动或摆动,当进行插接时,允许较大的位置和距离误差,从而实现顺畅插接和优良接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能够与存在较大位置误差的插接导体实现良好接触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通常用在配电系统中,以将来自电源的电力分配到多个电气装置中,或实现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在这种配电系统或电气装置中,电连接器与对应的两个或多个插接导体相互插接接触,实现电力的传输。通常,如图IA所示,插接导体20之间相互隔开的预定距离与电连接器10的接触端子11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同,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正确插接。但是,由于生产公差,这些隔开距离与标准距离之间存在偏差,并且在安装电连接器时无法避免安装位置误差,如图IB所示中的“A”所示。当这种偏差或位置误差较大时,插接导体顺场地插接到电连接器上,或者虽然能够实现插接,但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不能与插接导体接触或接触不牢固,从而导致电接触不良。现有的电连接器仅允许上述距离具有非常小的误差,如0. 1到0. 15mm,因此对电连接器和插接导体的生产和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现有电连接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 其至少能够解决上述多个问题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其可插接端子组件设计成浮动式,或在一定角度内可转动或摆动,当进行插接或对接时,该电连接器允许较大的距离误差,从而实现顺畅插接和优良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它们相互间隔开一个第一距离以分别容纳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相互间隔一个第二距离。每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触构件,用于接触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对应的一个;和一个夹持构件,设置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以在该对接触构件和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之间施加保持力;其中,所述夹持构件沿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并且所述夹持构件和该对接触构件适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的方向偏摆,以允许补偿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每个接触构件可以包括一个接触端子和与该接触端子连接的一个弹性S形结构,该接触端子具有适于接触插接导体的一个接触面,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弹性S形结构。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每个接触构件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设置成在所述接触端子之间保持适于所述插接导体插入其中的间隙。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弹性S形结构可以包括一个第一 U形部和一个第二 U形部,其中第一 U形部和第二 U形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S形形状,该第一 U形部与该接触端子连接,并且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第二 U形部。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二 U形部可以包括顺次连接在一起以形成U形形状的一个第一端、一个凹部和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U形部连接,该第二端与适于将该电连接器固定安装至一个电路板的一个固定件连接,该凹部形成有适合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的至少一个开口。在上述电连接器中,U形的夹持构件可以沿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以围绕所述第二 U形部的所述第一端和凹部并使所述第二 U形部的所述第二端位于该U形构件之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夹持构件可以包括适于插入穿过所述弹性S性结构或其开口的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所述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构造为紧密接触所述接触构件,以施加所述保持力。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每个接触构件可以包括与所述多个指状夹持体接触的一个夹持面,该夹持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每个指状夹持体设置有大体垂直于所述夹持面的一个突出端,该突出端适于嵌入对应的一个凹槽中并在进行所述偏摆时适于在该凹槽中滑动。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夹持构件可以为U形构件,所述多个指状夹持体形成在该U形构件的两端上。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电连接器,其可插接端子组件构造成浮动式,或在一定角度内可左右摆动或转动,从而能够根据可插接端子组件和插接导体之间的位置偏差和距离偏差进行角度调整,使得插接导体顺利插接。并且,由于与接触端子连接的部分采用S形结构,利用S形结构的较大的弹性变形实现较大的角度调整,而且,夹持构件插入穿过S形结构中的开口,在开口中能够以常规夹持构件大的幅度左右摆动,从而容许更大的位置和距离误差,并且通过S形结构的弹性和/或夹持构件在开口中更大幅度的摆动,能够随时施加足够的夹持力,实现良好的电接触,并避免插接导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在参阅下述详细的实施方式及相关的图示与申请专利范围后,阅者将能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附图说明参阅后续的图示与描述将可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原理。文中未详列暨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则请参考该后续图示的描述。图示中的组成元件并不一定符合比例,而系以强调的方式描绘出本技术的原理。在图示中,相同的元件系于不同图示中标出相同对应的部分。图IA示出了正在进行插接的电连接器和插接导体;图IB示出了电连接器和插接导体之间的偏差;图2A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封装前的可插接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封装后的可插接端子组件的示意图;图3A和;3B为分别示出一个可插接端子组件的左、右接触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示出一个可插接端子组件的夹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A和5B示出了在存在距离偏差的情况下,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与插接导体之间的插接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2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封装前的可插接端子组件的结构,图 2B示出了该可插接端子组件由壳体5封装之后的结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适于与至少两个插接导体对接的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例如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如图IA所示。如图2A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可插接端子组件1包括一对接触构件 2和一个夹持构件3,该对接触构件包括右接触构件21和左接触构件22。每个接触构件2 都设置有一个接触端子211和221,接触端子适于与插入其中的插接导体接触,实现电力的输送或电连接。夹持构件3设置或构造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2,以在该对接触构件和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之间施加保持力,以实现良好的电接触。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夹持构件3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2,对该对接触构件的接触端子211和221进行夹持,使接触端子牢固地接触插接导体。图3A和;3B详细示出了右接触构件21和左接触构件22的结构。右接触构件21 和左接触构件22具有对称的镜像结构,以下将参照图3A对左接触构件22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左接触构件22包括所述接触端子221和一个S 形结构222。接触端子221和S形结构222可以一体形成,或者可以连接在一起。接触端子 221由导电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适于与插接导体接触的一个接触面,如图所示,接触面可以具有向内突出的弧形形状,但不限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S形结构222 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接触端子221由于插接导体的插入而转动或偏转时,S形结构222的一部分弹性变形,以施加抵抗这种偏转的作用力。如图3A所示,S形结构222包括一个第一 U形部223和一个第二 U形部224,其中第一 U形部223和第二 U形部2M连接在一起以形成S形形状,第一 U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相互间隔开一个第一距离以分别容纳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相互间隔一个第二距离;每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触构件,用于接触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对应的一个;和一个夹持构件,设置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以向该对接触构件和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施加保持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沿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并且所述夹持构件和该对接触构件适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的方向偏摆,以允许补偿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金龙王曼倩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