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触点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861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触点开关,包括底座、上盖相扣合构成的壳体以及呈相对活动配合的操作杆与动触架,壳体内还设置有止动架,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止动架与操作杆之间设置解锁机构;动触架设有两端部位置,动触架处于端部位置时,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通过锁止机构相锁止;操作杆在其行程中设置有解锁点,通过调节解锁点在操作杆行程的位置点达到合适的解锁时机;当所述操作杆行程到达解锁点后,通过操作杆与止动架之间的解锁机构解锁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的锁止机构;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的锁止机构解锁后,操作杆可通过弹性元件驱动动触架在壳体内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稳定性更高、安全性更好、寿命更长的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为电气线路、电器设备提供接通,分断的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带触点的开关。
技术介绍
传统的带触点开关,通常包括底座、上盖相扣合构成的壳体以及呈相对活动配合的操作杆与动触架,所述操作杆驱动动触架在壳体内活动实现接通与断开过程相转换。当前市场上的带触点开关从接通后再断开,开关回复到初始断开位置的过程中,不能实现突跳的功能,动作时间较慢,触点损伤严重,开关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接通后再断开,开关回复到初始断开位置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突跳功能的带触点开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触点开关,包括底座、 上盖相扣合构成的壳体以及呈相对活动配合的操作杆与动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止动架,所述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止动架与操作杆之间设置解锁机构;所述动触架设有两端部位置,动触架处于端部位置时,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通过锁止机构相锁止;所述操作杆在其行程中设置有解锁点,通过调节解锁点在操作杆行程的位置点达到合适的解锁时机;当所述操作杆行程到达解锁点后,通过操作杆与止动架之间的解锁机构解锁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的锁止机构;所述止动架与动触架之间的锁止机构解锁后,操作杆可通过弹性元件驱动动触架在壳体内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触点开关从断开状态转换至接通状态后,止动架与动触架实现锁止,使得带触点开关复位到断开状态过程中,在解锁机构动作前,动触架不动作,当操作杆运动到解锁点后,止动架与操作杆之间的解锁机构对锁止机构进行解锁,动触架在操作杆与动触架之间的弹性元件作用下快速动作,动触架上的动触点与壳体上的静触点快速分离,动触架回到断开状态,达到突跳的功能。本技术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止动架包括锁止部、解锁部、复位部、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壳体上设有的限位部链接,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动触架上设有的卡位部相配合构成锁止机构;所述复位部一端与壳体抵触形成复位力,促成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动触架上的卡位部接靠,所述锁止机构锁止;所述操作杆上设有抵靠部,所述抵靠部抵压所述解锁部,克服所述复位部的复位力,促成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动触架上的卡位部分离,所述锁止机构解锁,构成解锁机构。本技术还可被设置为所述止动架包括锁止部、解锁部、复位部、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壳体上设有的限位部链接,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动触架上设有的卡位部相配合构成锁止机构;所述复位部一端与操作杆抵触并被安置在操作杆上一槽内可随操作杆滑动,所述复位部随操作杆运动到所述锁止部一侧时,形成顺时针复位力,促成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动动触架上的卡位部接靠,所述锁止机构锁止;所述复位部随操作杆运动到所述解锁部一侧时,形成逆时针解锁力,促成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动动触架上的卡位部分离,所述锁止机构解锁,构成解锁机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部为一杆件,所述限位部为一缺口,所述定位部可在所述限位部内转动。所述复位部为一弹性元件。所述定位部为一直面,所述限位部为一直面,所述定位部可在所述限位部上滑动。所述抵靠部为一斜面,所述解锁部为一斜面,斜面抵靠斜面形成分析,克服所述复位部的复位力。所述动触架设有两端部位置分别为开关的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所述动触架在开关的接通位置时的端部位置,所述止动架与所述动触架之间通过锁止机构相锁止。所述动触架设有动触点,所述壳体上设有静触点,在开关的接通位置时,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贴合,形成通路导通电路;在开关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导通电路被切断,形成断路。通过调节合适的解锁点,达到所述动触架在所述壳体内从接通位置运动到断开位置所需时间较短。采用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操作杆2和动触架3之间增加了止动架4,操作杆2在其运动行程中而未到达解锁点前,虽然操作杆2通过弹性元件 2a对动触架3产生向右的分断力,但动触架被卡位部3a锁止部如构成锁止机构锁止,不能产生分断动作;操作杆2在其运动行程中到达解锁点后,通过其上的抵靠部2b抵压解锁部4b,解锁机构动作,促使锁止机构中的锁止部如和卡位部3a分离,动触架3开始在弹性元件加的弹力作用下快速动作,动触架3上的动触点北和壳体1上的静触点Ia分离,产生分断动作,有效避免了因操纵人员对操作杆的动作而影响触点分离动作的快慢的人为因素,触点的分断稳定性大大提高,进一步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提高开关的稳定性。(2)本技术在动触架上增加了锁止机构,虽然动触架通过弹性元件作用于动触架的弹力在其行程中不断变化,但锁止机构的增加避免了因为弹性元件的弹力变化到一定数值导致触点的压力减小到接近于零而开关未断开的情况,只有当操作杆运动到解锁点后,动触点与静触点才分离,避免触点无压力烧粘而不能切断电路,大大提高开关的安全性。(3)本技术在动触架上增加了锁止机构,开关从断开位置到接通位置过程时,由于动触架在弹性元件作用下加速并产生一定的速度,动触点与静触点接通后,动触架被锁止,避免了动触架因冲击壳体反弹进而带动动触点与静触头分离而后再次接通形成二次接通电弧的危险,大大降低了触点的烧弧损耗,提高了触点和开关的寿命。(4)本技术在动触架上增加了锁止机构,开关在其使用寿命中,触点的压力不会因为弹性元件的弹力变小而受影响,触点与触点之间的接通压力更加有保证,开关的安全性更加有保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拆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初始断开状态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接通过程局部剖视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接通状态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接通结束后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释放过程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释放过程解锁点时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释放过程解锁点后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回复初始断开状态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止动架正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初始断开状态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拆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分断过程局部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分断后局部剖视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拆分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初始打开状态局部剖视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闭合过程局部剖视图一;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闭合过程局部剖视图二 ;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四闭合状态局部剖视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释放过程局部剖视图一;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四释放过程局部剖视图二 ;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回复初始打开状态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带触点开关,包括底座11、上盖12相扣合构成的壳体1以及呈相对活动配合的操作杆2与动触架3,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止动架4,所述止动架4与动触架3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5,所述止动架4与操作杆2之间设置解锁机构6 ;所述动触架3设有两端部位置,动触架3处于端部位置时,止动架4与动触架3之间通过锁止机构5 相锁止;所述操作杆2在其行程中设置有解锁点,通过调节解锁点在操作杆2行程的位置点达到合适的解锁时机;当所述操作杆2行程到达解锁点后,通过操作杆2与止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触点开关,包括底座(11)、上盖(12)相扣合构成的壳体(1)以及呈相对活动配合的操作杆(2)与动触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止动架(4),所述止动架(4)与动触架(3)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5),所述止动架(4)与操作杆(2)之间设置解锁机构(6);所述动触架(3)设有两端部位置,动触架处于端部位置时,止动架(4)与动触架(3)之间通过锁止机构(5)相锁止;所述操作杆(2)在其行程中设置有解锁点,通过调节解锁点在操作杆(2)行程的位置点达到合适的解锁时机;当所述操作杆(2)行程到达解锁点后,通过操作杆(2)与止动架(4)之间的解锁机构(6)解锁止动架(4)与动触架(3)之间的锁止机构(5);所述止动架(4)与动触架(3)之间的锁止机构(5)解锁后,操作杆(2)可通过弹性元件(2a)驱动动触架(3)在壳体(1)内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都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