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蓄热式热回收方式的选择性催化剂及无催化剂还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67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处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的蓄热式还原装置,该装置包括: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流入的废气流入口(26);在所述废气流入口(26)上连接设置的、使所述废气流入蓄热式底座(2,4,6)的流入风门(22a,22b,22c);在所述各流入风门(22a,22b,22c)上连接设置的、在其内部具备从已被处理的气体回收热的蓄热层(12)及供给还原剂的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14)的至少两个以上的蓄热式底座(2,4,6);在所述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14)上连接设置的、在其内部填充有还原剂的还原剂箱(40);在所述各蓄热式底座(2,4,6)的一侧上连接设置的、还原流入的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的反应室(10);在所述蓄热式底座(2,4,6)的一侧上分别连接设置的、把在所述反应室(10)中被还原处理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风门(20a,20b,20c);在所述排出风门(20a,20b,20c)上连接设置的、向外部排出已被处理的气体的已被处理气体的排出口(30);以及在所述蓄热式底座(2,4,6)的一侧上分别连接设置的、净化在蓄热式底座(2,4,6)中残存的废气的净化风门(24a,24b,24c)。(*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处理氮氧化物的蓄热式还原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把废气中存在的氮氧化物直接还原或催化还原,同时回收并重新利用在进行所述还原时产生的热的蓄热式还原装置。
技术介绍
从防止公害的角度上考虑,一般发电厂、锅炉、焚化炉、烧成炉等燃料燃烧设备产生的污染物质中代表性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排放,所以氮氧化物是需要除去的物质。特别是因为所述氮氧化物具有引起呼吸器官障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光化学烟雾等,而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迄今为止,人们为处理所述氮氧化物,改进了利用非过剩空气的燃烧及燃烧温度调节等的燃烧方法,或利用洗净技术、选择性催化剂还原技术、选择性无催化剂还原技术等处理氮氧化物。但是,容易应用的大部分技术仅表现出20-60%的低的除去氮氧化物的效率,可以高效率地除去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剂还原技术也需要高的运转费用来维持200-400度的运转温度。而且,在可用小规模设备高效率地除去氮氧化物的选择性无催化剂还原技术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工业规模设备的温度,故其除去效率低。为维持750-1200度的反应温度,需要高的运转费用,因此,可应用于工业规模的设备的例子还很少见。为减小所述的因反应温度而使运转费用增加的问题,开发了通过在废气流入的地方设置蓄热材料,然后使所述被处理的废气通过蓄热材料并排出来回收废热,并利用所述回收的废热预热待处理的气体的蓄热式燃烧装置。用这样的蓄热式燃烧法进行的污染物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回收了已被处理的气体的废热,并将其用于预热流入蓄热式还原装置的待处理气体,为使所述废热的回收最大化,不使用换热器,而把陶瓷等的蓄热材料直接同待反应处理成高温干净的气体接触,回收废热。作为这样的一个例子,韩国技术专利第0312741号作为焚烧处理包含有机化合物的有害气体的设备,公开了在反应室下部设置陶瓷蓄热介质,并设置有害气体流入管及干净空气排出管,和通过各自的阀连通关闭蓄热室1及蓄热室2的蓄热式还原设备;韩国专利公报专1998-082082号公开了把有机废水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同空气混合后,在蓄热式火化炉烧毁为特征的蒸发蓄热式烧毁工艺流程;韩国专利公报专2003-0041649号公开了以处理在生产工序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蓄热式催化剂氧化燃烧装置(RCO)构成的蓄热式燃烧装置。但是,所述方法都是为了除去作为碳氢化合物的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或恶臭的方法,在燃烧去除所述待处理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或恶臭时,存在大气中的氮同氧结合生成氮氧化物的问题,因此属于用单纯的氧化工序处理污染物的方法,不适合用于处理氮氧化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者们在持续研究处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中发现,在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或恶臭等的同时,在为减小燃料费而使用的蓄热式燃烧装置上设置供给还原剂的机构及/或催化剂层等,可把氮氧化物还原为氮,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所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技术课题是提供通过还原处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同时回收从还原装置排出的已被处理的气体的废热,并用其预热流入还原装置的待处理气体,从而减小维持运转费用的还原装置。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在至少两个以上的蓄热式底座的内部设置可向待处理气体供给还原剂的还原剂供给机构及/或催化剂层,并具备回收被还原处理的气体的废热的蓄热层的蓄热式还原装置。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在待处理气体流入所述至少两个以上的蓄热式底座中的催化剂层的移动路径上设置还原剂供给机构,并能回收被还原处理的气体的废热的蓄热式还原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的三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以及催化剂层的三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的二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的其它形式的二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及催化剂层的二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二还原剂供给机构的三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二还原剂供给机构及催化剂层的三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二还原剂供给机构的二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第二还原剂供给机构的其它形式的二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包含第二还原剂供给机构及催化剂层的二底座型蓄热式还原装置的结构图。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2第一蓄热式底座4第二蓄热式底座6第三蓄热式底座8燃烧器 10反应室12蓄热层14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16喷嘴18催化剂层20a第一排出风门20b第二排出风门20c第三排出风门22a第一流入风门22b第二流入风门22c第三流入风门24a第一净化风门24b第二净化风门24c第三净化风门26废气流入口28空气流入口30已被处理的气体的排出口32送风机34缓冲箱36第二还原剂供给机构38a第一阀38b第二阀38c第三阀40还原剂箱具体实施方式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处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的蓄热式还原装置,该装置包括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流入的废气流入口26;在所述废气流入口26上连接设置的、使所述废气流入蓄热式底座2,4,6的流入风门22a,22b,22c;在所述各流入风门22a,22b,22c上连接设置的、在其内部具备从已被处理的气体回收热的蓄热层12及供给还原剂的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14的至少两个以上的蓄热式底座2,4,6;在所述第一还原剂供给机构14上连接设置的、在其内部填充有还原剂的还原剂箱40;在所述各蓄热式底座2,4,6的一侧上连接设置的、用于还原流入的含有氮氧化物废气的反应室10;在所述蓄热式底座2,4,6的一侧上分别连接设置的、向外部排出在所述反应室10中被还原处理的气体的排出风门20a,20b,20c;在所述排出风门20a,20b,20c上连接设置的、向外部排出已被处理的气体的排出口30及在所述蓄热式底座2,4,6的一侧上连接设置的、净化在蓄热式底座2,4,6中残存的废气的净化风门24a,24,b,24c。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处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的蓄热式还原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I)使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通过至少两个以上的蓄热式底座中的一个蓄热式底座的蓄热层,并供给还原剂后,使其流入反应室的步骤;II)还原流入所述反应室的含有氮氧化物废气的步骤;III)使所述被还原处理的气体通过所述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流入的蓄热式底座之外的另一蓄热式底座,并向外部排出,由此在蓄热层内回收废热的步骤;IV)用包含所述回收了废热的蓄热层的蓄热式底座把流入的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预热并供给还原剂后,使其流入反应室的步骤;V)还原流入所述反应室的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的步骤;以及,VI)重复所述步骤II)到V)步骤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蓄热式还原装置可采用能还原处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从所述被还原处理的气体回收废热,并用其预热流入的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的任何结构的装置,但具备至少两个以上包含能回收废热的蓄热层和向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供给还原剂的还原剂供给机构及/或催化剂层的底座,并优选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上连接设置反应室,更优选的是,在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斗晟金正浩李镇九赵汉才李承宰贾明镇
申请(专利权)人:高化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