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洲工学院专利>正文

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47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膜污染和浓差极化的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将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2)使流体在弯曲的二次流膜内流动,产生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3)流体在二次流膜内流动,是用泵把流体经入料管泵入二次流膜的进口一端,保持进口端的压力为0.115-0.415MPa,渗透液从渗透液管排出,浓缩液从浓缩液管排出。用于本方法的二次流膜装置,其特征是由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编织成二次流膜并置于膜壳管内,其一端与入料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浓缩液管相连通,膜壳管的一侧还有一根渗透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尤其是处理污水的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生物化学及食品工业的净化与浓缩方面,其商业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膜过滤过程中,膜污染和浓差极化是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它限制了渗透量。降低膜污染和浓差极化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膜的表面改性或膜系统结构的改进,但由于能耗高,膜处理系统复杂和运行可靠性差等原因,效果不理想,制约了膜过程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膜污染和浓差极化的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从而提高膜的分离效率,降低能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使流体在弯曲的二次流膜内流动并产生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冲刷膜内壁,以降低膜的污染和浓差极化,提高膜的分离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流膜分离方法采用流体,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将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2)使流体在弯曲的二次流膜内流动,产生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3)流体在二次流膜内流动,是用泵把流体经入料管泵入二次流膜的进口一端,保持进口端的流体压力为0.115-0.415MPa,流体在二次流膜内进行分离,渗透液从膜壁经渗透液管流出,浓缩液则从二次流膜的出口一端经浓缩液管排出,从而完成分离过程。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二次流膜装置,包括二次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流膜2由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7、7′编织组成,二次流膜2置于膜壳管3内,其一端与入料管1相连通,另一端与浓缩液管5相连通,所述的膜壳管3的一侧,还有一根渗透液管6。所述的二次流膜2是由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而成。所述的二次流膜2是由三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而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组成的二次流膜,使流体在弯曲的二次流膜内流动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旋涡冲刷膜的内壁,从而能有力的降低膜的污染和浓差极化,提高膜的分离效率和渗透液的回收率、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二次流膜内两个方向相反的旋涡流向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二次流膜装置(二次流膜由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编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二次流膜一个实施例(二次流膜由两根中空纤维膜按不等螺距编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二次流膜的另一个实施例(二次流膜由三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编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二次流膜的又一个实施例(二次流膜由三根中空纤维膜按不等螺距编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入料管、2-二次流膜、3-膜壳管、4-连结法兰、5-浓缩液管、6-渗透液管、7,7′-中空纤维管、8-流体、9,9′-流体旋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例1参见图1-2,将两根中空纤维膜7、7′按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2,并将多个二次流膜置于膜壳管3中,然后,用泵将流体经入料管1泵入二次流膜2,流体在二次流膜2内流动时产生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9、9′(二次流)冲刷膜的内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膜的污染和浓差极化,流体在二次流膜进口端的压力为0.115MPa的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渗透液从膜壁经渗透液管6排出,浓缩液从浓缩管5排出,从而完成分离过程。实例2参见图3,将两根中空纤维膜按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进行分离作业,流体在二次流膜进口端的压力为0.165MPa,其余同实例1。实例3参见图4,将三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进行分离作业,流体在二次流膜进口端的压力为0.215MPa,其余同实例1。实例4参见图5,将三根中空纤维膜按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进行分离作业,流体在二次流膜进口端的压力为0.415MPa,其余同实例1。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流膜分离方法,采用流体,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4)将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5)使流体在弯曲的二次流膜内流动,产生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6)流体在二次流膜内流动,是用泵把流体经入料管泵入二次流膜的进口一端,保持进口端的流体压力为0.115-0.415MPa,流体在二次流膜内进行分离,渗透液从膜壁经渗透液管流出,浓缩液则从二次流膜的出口一端经浓缩液管排出,从而完成分离过程。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方法的二次流膜装置,包括二次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流膜(2)由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7、7′)编织组成,二次流膜(2)置于膜壳管(3)内,其一端与入料管(1)相连通,另一端与浓缩液管(5)相连通,所述的膜壳管(3)的一侧,还有一根渗透液管(6)。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流膜(2)是由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而成。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流膜(2)是由三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而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膜污染和浓差极化的二次流膜分离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将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2)使流体在弯曲的二次流膜内流动,产生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3)流体在二次流膜内流动,是用泵把流体经入料管泵入二次流膜的进口一端,保持进口端的压力为0.115-0.415MPa,渗透液从渗透液管排出,浓缩液从浓缩液管排出。用于本方法的二次流膜装置,其特征是由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编织成二次流膜并置于膜壳管内,其一端与入料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浓缩液管相连通,膜壳管的一侧还有一根渗透液管。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文档编号B01D63/02GK1631497SQ20041004696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湛含辉, 罗定提, 张晶晶, 张晓琪, 李伟丰 申请人:株洲工学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流膜分离方法,采用流体,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4)将至少两根中空纤维膜按等螺距或不等螺距编织成二次流膜;(5)使流体在弯曲的二次流膜内流动,产生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6)流体在二次流膜内流动,是用泵把流体经入料管泵入二次流膜的进口一端,保持进口端的流体压力为0.115-0.415MPa,流体在二次流膜内进行分离,渗透液从膜壁经渗透液管流出,浓缩液则从二次流膜的出口一端经浓缩液管排出,从而完成分离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湛含辉罗定提张晶晶张晓琪李伟丰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