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6926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包括用以置放于脊柱相邻两椎体棘突之间的定位柱、固定于定位柱一端的板状体;板状体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固定螺钉螺钉头配合的螺纹孔。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的定位柱可以撑开两棘突,满足脊柱正常弯曲和直立的需要;而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椎弓根钉实现椎体连接的方式不同,与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连接的固定螺钉插入椎体椎板即可实现相邻椎体的连接,手术操作过程更为安全可靠;与固定螺钉植入体内时,定位柱稳定卡于两棘突之间,从而提高整个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和固定螺钉的稳定性;此外,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体积较小,结构稳定,无需大量手术器械辅助固定螺钉和内固定装置的连接,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内固定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内固定技术应用脊柱复位装置进行治疗,脊柱复位装置主要包括复位棒以及椎弓根钉。手术操作步骤如下(1)进行术前准备主要根据手术具体需要,选取直径、长度均合适的椎弓根钉, 同时确定合适的入钉角度;(2)入钉角度确定后,按照该角度进行椎弓根的定位和钉道准的备,确定椎弓根钉的进钉点;(3)植入椎弓根钉至椎弓根处;(4)进行弯棒、装棒和压棒操作相邻两椎体中植入的椎弓根钉需要连接于一体方能实现两椎体的复位,现有技术中采用复位棒连接椎弓根钉,根据脊柱弯曲角度的不同, 需要将复位棒弯折至合适的角度(也可以与锥弓根钉连接后再进行体内弯折);再将复位棒连接两椎弓根钉,椎弓根钉为U形钉时,将复位棒置于椎弓根钉的U形槽中,即装棒操作, 然后,使用锁紧螺钉初步压紧复位棒;(5)对手术处脊柱进行矫形复位,并锁紧螺钉完全锁紧复位棒和椎弓根钉。上述脊柱复位采用了脊柱后路复位的方式,主要于椎弓根处植入椎弓根钉,由于相邻椎体一侧的两椎弓根钉的距离较长,且由于结构空间的限制,复位棒的长度和弯曲角度必须于体外或体内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需要进行弯棒、装棒和压棒等操作,操作繁琐;而且这些操作需要借助大量的配套器械,比如蛙式钳、摇摆钳、压棒器等,使用该类器械时,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也相应较高;此外,仅依靠复位棒的连接实现复位, 复位易丢失。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更为简便的脊柱固位装置,降低手术风险,保持复位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将其定位柱置于脊柱两椎体的棘突之间,与之相连的固定螺钉插入椎板即可起到脊柱复位的作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便于手术操作,可以降低手术风险。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与固定螺钉连接,包括用以置放于脊柱相邻两椎体棘突之间的定位柱、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一端的板状体;所述板状体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固定螺钉螺钉头配合的螺纹孔。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径向尺寸沿远离所述板状体的方向渐增。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上设有轴向孔。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径向孔,且所述径向孔和所述轴向孔相通。优选地,所述板状体上设有支撑柱。该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其定位柱位于两相邻脊柱椎体的棘突之间,可以撑开两棘突,增大二者的间隙,满足脊柱正常弯曲和直立的需要;而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插入椎弓根的椎弓根钉实现椎体连接的方式不同,与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连接的固定螺钉插入椎体椎板即可实现相邻椎体的连接,手术时,可以避开穿越高危险解剖区域,无需切割分离大量肌肉组织或牵连其他关节组织,操作过程更为安全可靠,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与固定螺钉植入体内时,其板状体与定位柱固定或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柱稳定卡于两棘突之间,从而提高整个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和固定螺钉的稳定性;此外,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体积较小,结构稳定,无需大量手术器械辅助固定螺钉和内固定装置的连接,手术过程操作简单,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定位柱上设有轴向孔和径向孔,且径向孔和轴向孔均相通,则定位柱四周的组织长入径向或轴向孔后,可以融合于轴向孔中,从而使骨融合的效果更为良好,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复位的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与固定螺钉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与固定螺钉植入两相邻脊柱椎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且该图仅示出一节椎体;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此处轴向指的是定位柱的轴向;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板状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将其定位柱置于脊柱两椎体的棘突之间,与之相连的固定螺钉插入椎板即可起到脊柱复位的作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便于手术操作,可以降低手术风险。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与固定螺钉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与固定螺钉3共同完成脊柱的复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具有定位柱21和位于定位柱21 —端的板状体22,板状体22上设有至少两个供固定螺钉3贯穿的螺纹孔222,图1中所示板状体22的两端各设有一螺纹孔222,图2中两固定螺钉3分别插入一螺纹孔222,两固定螺钉3的钉体与定位柱21位于同一侧。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植入人体时,结合图3和图4理解,图3为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与固定螺钉植入两相邻脊柱椎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且该图仅示出一节椎体。手术时,将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的定位柱21置于上下两椎体4的棘突41之间,如图3所示,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 —端的板状体22位于棘突41 一侧的椎板上,且板状体22 的两端与两相邻棘突41抵触,插入板状体22两端两螺纹孔222中的两固定螺钉3插入对应的棘突41并穿出,再插入与板状体22相对侧的椎板上,两固定螺钉3分别插入两椎体4 的椎板,实现两椎体4的连接。由于两固定螺钉3插入板状体22相对侧的椎板,其钉体与定位柱21位于同一侧, 则板状体22大致与固定螺钉3垂直,定位柱21大致垂直于板状体22的板面。当然,固定螺钉3也可以直接插入板状体22 —侧的椎板,由于椎板结构的限制,固定螺钉3插入板状体22相对侧的椎板更便于实际操作。由上述内容可知,两椎体4通过板状体22和固定螺钉3实现位置的相对固定。板状体22的螺纹孔22与固定螺钉3的螺纹钉头配合,则可以实现固定螺钉3与板状体22的可靠固定,具有良好的锁定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板状体22上的螺纹孔222的数目也可以多于两个,相应地,插入一个椎体椎板的固定螺钉3数目可以多于一个,鉴于椎板的体积,设置两个螺纹孔222已经可以满足稳定固定的需求。该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其定位柱21位于两相邻脊柱椎体4的棘突41 之间,可以撑开两棘突41 (通常脊柱椎体4发生变形、损伤时,两棘突41之间的间隙过小甚至贴合,影响正常机能),满足脊柱正常弯曲和直立的需要;而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插入椎弓根的椎弓根钉实现椎体连接的方式不同,与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连接的固定螺钉3 插入椎体4椎板即可实现相邻椎体4的连接,手术时,可以避开穿越高危险解剖区域,无需切割分离大量肌肉组织或牵连其他关节组织,操作过程更为安全可靠,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相应地,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与固定螺钉3植入体内时,脊柱后路固位装置 2的板状体22与定位柱21固定或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柱21稳定卡于两棘突之间,从而提高整个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和固定螺钉3的稳定性;此外,该脊柱后路固位装置2体积较小, 结构稳定,无需大量手术器械辅助固定螺钉3和内固定装置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后路固位装置,与固定螺钉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置放于脊柱相邻两椎体棘突之间的定位柱(21)、固定于所述定位柱(21)一端的板状体(22);所述板状体(22)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固定螺钉(3)螺钉头配合的螺纹孔(2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张文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拓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