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湘林专利>正文

便携式踏板驱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6167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踏板驱动自行车,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短途交通工具,将传统自行车的骑乘方式,改变为驾乘者双脚平行站立在踏板上,并上下踩动踏板,通过具有定向驱动功能的传动齿条和传动齿轮结构驱动后轮转动,使车体产生驱动力。所述便携式踏板驱动自行车具有滑板车的外形和便携性,同时具有自行车的脚踏驱动功能,并可通过改变双脚踩踏位置,实现不同的扭力输出,是人力交通工具的创新,同时也具有娱乐、健身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的人力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让使用者以站立方式上下踩动踏板驱动车体前进,进而达到提高交通效率、健身以及娱乐的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大中城市通过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网络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由于交通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乘客与公交站点之间也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国外采取由政府投资在公交站点租赁自行车的方式提高交通效率,但由于受到场地、投资额等条件限制,推行效果并不理想。近十几年以来为提高自行车的便携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折叠自行车,包括近几年出现的A-BIKE等超级折叠自行车,但由于折叠后尺寸、重量的限制,仍难以随身携带;自行车采取曲柄驱动模式,由于向下蹬踏方向与脚蹬圆周运动的方向不同,存在传动扭力不均衡的问题,即当脚蹬处于上止点和下止点时力矩最小,反之力矩最大。另外由于人骑乘在车上,难以有效利用人体自身的重力增加驱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人力交通工具的便携性,在使用后可折叠并放入背包随身带入城市交通车辆,下车后可打开继续使用。与传统自行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使用者以站立方式踩动踏板驱动车辆前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类似滑板车的整体结构和折叠方式,以减少车体重量和折叠后体积。车体上设有一个转向前轮和一个驱动后轮,其前轮与一直立的车把连接,将固定两个车把横杆的车把锁紧装置松开后,两个车把横杆可以从车把固定套管中拉出,卡扣到车把竖杆伸缩套管上,以减少车体宽度;松开伸缩竖杆的竖杆锁紧装置可将伸缩竖杆插入到竖杆套管中,以减少车体高度;在车把转向轴套上刚接一折叠支杆,另一端通过车把折叠固定轴与固定后轮的车架铰接,在折叠支杆靠近中间部位通过车把折叠锁紧装置使其与车架固定成一体,松开车把折叠锁紧装置后可将车把向后轮一侧折叠。使用者双脚平行站立在踏板上,踏板中间安装有轴承,当双脚脚掌向下用力蹬踏时,带动踏板后方翘起,当脚掌停止蹬踏时,踏板后方会被使用者身体的重量下压复位,踏板驱动具有定向驱动功能的传动齿条,传动齿条带动后轮轴上的传动齿轮驱动后轮转动, 进而驱动车体前行,使用者身体动作幅度较小、驱动力均衡;在起步和上坡需要较大驱动扭力时,可将双脚前后分开,分别踩踏两侧踏板的前部和后部,由于力矩的增加,可大幅提高驱动扭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折叠收储迅速、占用空间少、便于随身携带,可作为城市交通工具的补充,提高交通效率,同时也可作为休闲娱乐健身工具。附图说明4.车把手闸5.伸缩竖杆6.竖杆锁紧装置7.车把横杆固定夹8.车把转向轴套管9.前叉10前轮11折叠支杆12车把折叠固定轴13车把折叠锁紧装置14弧形导向孔15径向定位凹孔16车架17踏板18踏板支架19传动齿条20踏板中轴21长方形孔22阻尼摩擦片23环形弹簧24单向锁紧轴25导向孔26传动齿牙27传动齿轮28后轮轴29后轮30后轮鼓式刹车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踏板驱动自行车,主要包括车架、车把、车轮等部分。其整体结构如图ι所示,其在车体上设有一个转向前轮10和一个驱动后轮四,其前轮通过前叉9与一直立车把连接以供使用者控制转向,其中,车把主要由两个车把横杆1和伸缩竖杆5等部分组成,两个车把横杆1的一端插入到伸缩竖杆5顶端轴向开口的车把固定套2中,通过锁紧车把锁紧装置3可缩小车把固定套2的直径,将2个车把横杆1和伸缩竖杆5锁紧固定成一体;在伸缩竖杆套管的顶端有一段轴向开口,并安装有竖杆锁紧装置6,通过锁紧竖杆锁紧装置6可缩小竖杆伸缩套管顶端开口部位的直径,将伸缩竖杆5与伸缩竖杆套管固定成一体。车把转向轴套管8上刚接一个折叠支杆11,折叠支杆11的另一端通过车把折叠固定轴12铰接在车架16上,折叠支杆11可绕车把折叠固定轴12转动,车架16靠近前轮一端为叉形,并有两个圆心为车把折叠固定轴12的弧形导向孔14,在每个弧形导向孔14的两端各有1个径向定位凹孔15,在折叠支杆11上靠中间部位,在一纵向长条形孔内安装有车把折叠锁紧装置13,当车把处于打开和折叠位置时,在一端固定在车架折叠固定轴12上, 另一端固定在车把折叠锁紧装置13中定位轴上拉伸弹簧的作用下,车把折叠锁紧装置13 中的定位轴会卡入到车架16上径向定位凹孔15内,当锁紧装置处于锁紧位置时,使车架靠近前轮一端叉形部位向内夹紧,可将车把和车架16固定成一体。在车架16的中部刚接踏板中轴20,通过轴承与踏板支架18连接在一起,踏板支架18可在一定角度内绕踏板中轴20转动,踏板铰接在踏板支架上,通过踏板支架上的构件限制踏板打开时与地面平行,并可向上垂直折叠,并在定位装置的作用下,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其能够保持在平行和垂直位置。如图2所示,踏板中轴20上同时套装有传动齿条19,在传动齿条19与踏板中轴20的连接部分有一个长方形的孔21,孔内内安装有两个外方内弧形阻尼摩擦片22,并通过环形弹簧23将两个阻尼摩擦片22压紧在踏板中轴20上,在长方形孔21、阻尼摩擦片22、 环形弹簧23的共同作用下,使传动齿条19形成一定的转动阻尼,同时传动齿条19的长方形孔与两个阻尼摩擦片22之间径向留有空隙,使传动齿条19可以延径向在一定范围内滑动。传动齿条19另一端的弧形孔内两侧分别有两排传动齿牙沈,可分别与后轮轴观上刚接的传动齿轮27的两侧配合,传动齿条19上的两条传动齿牙26与传动齿轮27处于配合位置时,传动齿牙法线的圆心为踏板中轴20的轴心。在传动齿条19上有一个具有一定倾斜角的导向孔25,中间枢接一个另一端刚接在踏板支架18上的单向锁紧轴M,如图3所示,当踏板支架18靠近后轮一侧向上转动时, 在传动齿条19上导向孔25斜面和传动齿条一端阻尼摩擦片22的合力作用下,传动齿条19 会向前轮方向滑动,使传动齿条19弧形孔内后侧的传动齿牙沈与后轮轴上的传动齿轮27 处于配合、锁紧状态,当踏板支架18的转动扭力大于转动阻尼后,踏板支架18将带动传动齿条19转动,并使之后侧的传动齿牙沈与传动齿轮27 —直处于配合状态,将踏板17的动力传递给后轮轴28,并带动后轮四转动,如图4所示,当踏板17反向转动时,传动齿条19 将向后轮方向滑动,使前侧的齿牙与传动齿轮27的另一侧配合,持续带动后轮向同一方向转动,使车体产生向前的驱动力。其折叠方法如图5所示,折叠车把横杆1时,按箭头E所示方向松开车把锁紧装置 3,按箭头C、D所示方向,将两个车把横杆1从车把固定套2中拉出,卡扣在刚接在车把竖杆伸缩套管上的车把横杆固定夹7中;收缩车把伸缩竖杆5时,将车把竖杆锁紧装置6按箭头 A所示方向松开,将伸缩竖杆5按箭头B所示方向,插入到竖杆伸缩套管内;折叠车把时,松开车把折叠锁紧装置13,按箭头F所示方向,将车把折叠锁紧装置13从径向定位凹孔15中拉出,按箭头G所示方向,使车把折叠支杆11带动车把绕车把折叠固定轴12向下转动,当到达弧形导向孔14顶端时,车把折叠锁紧装置13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其定位轴卡入到径向定位凹孔15中,使车把保持折叠位置;折叠踏板17时,按箭头H所示方向,将踏板17向上旋转到与地面垂直位置。折叠后效果如图6所示。如图7所示,使用者在驱动车辆时,双脚平行站立在踏板上,当双脚脚掌向下用力蹬踏时,在使用者身体重力的作用下,踏板会如箭头K2所示方向转动,当双脚脚掌停止向下用力时,使用者身体的重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踏板驱动自行车,其在车体上分别设有可以折叠的车把、转向前轮、可以折叠的踏板、驱动后轮,其特征在于:使用者踩踏踏板,并带动具有定向驱动功能的传动齿条和传动齿轮等部件,进而带动后轮驱动车体前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湘林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湘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