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172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铆合机,包括机台底座、基准板、含有滑动轴承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带联接孔的模具、含有导轨槽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方向的闭环导轨、由伺服电机和升降突出装置组合成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行程的伺服传动机构、多个可用于不同作业的工作台、铆合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为加铆料、检查、纠正等工序,铆合工作台为冲压铆合工作台,多个工作台和铆合工作台组成闭环导轨,放置在基准板上,伺服传动机构通过闭环导轨控制所述模具,升降突出装置与所述模具联接孔相匹配。模具通过底部的滑动轴承限位,从而在闭环导轨上按导轨槽做直线移动。所述模具与工件接触的表面上装有可拆卸的耐磨块。该设备能够实现铆合作业中的多人协作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循环铆合机台。
技术介绍
机加工中的铆合作业必须要用到铆合机,一般情况下铆合作业的工序是装夹、 放置铆料、压铆、取走工件,在某些情况下放置铆料这道工序工作量很大,比如PCB(印制电路板)制造中的背板需要铆合大量的铆钉,目前放置铆料工序是由一名工作者手工来完成的。但这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是效率不高,一个人徒手或者用工具来作业太慢了 ;其次由于没有检查工序,容易出错,造成漏放或者多放铆料;最后是安全性差,工作人员在铆合机下作业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十分安全,多人协作,同时又大大提高劳动效率的铆合机台。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铆合机,包括机台底座、基准板、含有滑动轴承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带联接孔的模具、含有导轨槽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方向的闭环导轨、由伺服电机和升降突出装置组合成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行程的伺服传动机构、多个可用于不同作业的工作台、铆合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工作台为冲压铆合工作台,多个工作台和铆合工作台组成闭环导轨,放置在基准板上,伺服传动机构通过闭环导轨控制所述模具,升降突出装置与所述模具联接孔相匹配。模具通过底部的滑动轴承限位,从而在闭环导轨上按导轨槽做直线移动。所述模具与工件接触的表面上装有可拆卸的耐磨块。优选的,所述模具通过底部的滑动轴承限位,从而在闭环导轨上按导轨槽做直线移动。优选的,所述闭环导轨总体上成矩形状。优选的,所述伺服传动机构包含升降突出装置,与所述模具的联接方式为间断性嵌入联接。优选的,所述模具带有与所述升降突出装置大小相匹配的联接孔。优选的,所述模具以嵌入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导轨系统上,摩擦类型为滑动摩擦。优选的,所述模具与工件接触的表面上装有可拆卸的耐磨块。附图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底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模具与伺服传动机构的立体图。其中1-闭环导轨,2-伺服传动机构,3-模具,4-工作台,5-铆合工作台,6_机台底座, 7-基准板,8-滑块轴承,9-导轨槽,10-伺服电机,11-升降突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铆合机,包括机台底座6、基准板7、含有滑动轴承8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带联接孔的模具3、含有导轨槽9用于控制所述模具3运动方向的闭环导轨1、由伺服电机10和升降突出装置11组合成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行程的伺服传动机构2、多个可用于不同作业的工作台4、铆合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4为加铆料、检查、纠正等工序,铆合工作台5为冲压铆合工作台,多个工作台4和铆合工作台5组成闭环导轨1,放置在基准板7 上,伺服传动机构2通过闭环导轨1控制所述模具3,升降突出装置11与所述模具3联接孔相匹配。模具3通过底部的滑动轴承8限位,从而在闭环导轨1上按导轨槽9做直线移动。 所述模具3与工件接触的表面上装有可拆卸的耐磨块。下例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闭环导轨1是由十五个工作台4和一个铆合工作台5联接组成,被放置在所述基准板7上,闭环导轨1由四组包含两条平行的导轨槽9形成封闭的矩形;模具3有十四块,分布于所述导轨1上,所述模具3底部有四块滑动轴承8,嵌入所述导轨槽9中,与闭环导轨1之间为滑动摩擦,所述模具3上表面放置待加工的工件;所述伺服传动机构2包含电机10和升降突出装置11,所述升降突出装置11与所述模具3的联接孔大小相匹配;所述基准板7被放置在所述底座6上,所述基准板7应有足够的平面度,以作为导轨1的基准面。 从单个模具3运动角度来看,所述铆合机开始工作时,首先模具3在工作台4内进行装夹作业。完成后,接着伺服传动机构2运动到该模具下,升降突出装置11升起,嵌入模具3的联接孔中,完成联接状态。然后伺服传动机构2拖动模具3到下一工作台4中,进行下一道工序。最后模具3运动到铆合工作台5进行铆合作业,工件被取下,完成一次作业循环。从模具整体运动角度看,所述铆合机开始工作后,闭环导轨1某一条边上的模具3 开始顺次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工作台4或铆合工作台5的距离。同时对边上的模具3做同步移动,运动方向相反。当这条边上的模具3被整体移动一个工作台4或铆合工作台5的距离后,它的邻边模具3才开始移动。当邻边模具3整体移动一个工作台4或铆合工作台 5距离后,便完成了一次循环作业。采用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循环作业系统实现铆合作业的多人协作,明显减少放置铆料工序的周期;能够安排检查、纠正工序,且不占用过多时间;同时放置铆料工作站和铆合工作站分开,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权利要求1.一种铆合机,包括机台底座、基准板、含有滑动轴承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带联接孔的模具、含有导轨槽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方向的闭环导轨、由伺服电机和升降突出装置组合成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行程的伺服传动机构、多个可用于不同作业的工作台、铆合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工作台为冲压铆合工作台,多个工作台和铆合工作台组成闭环导轨,放置在基准板上,伺服传动机构通过闭环导轨控制所述模具,升降突出装置与所述模具联接孔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通过底部的滑动轴承限位, 从而在闭环导轨上按导轨槽做直线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导轨总体上成矩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传动机构包含升降突出装置, 与所述模具的联接方式为间断性嵌入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带有与所述升降突出装置大小相匹配的联接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以嵌入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导轨系统上,摩擦类型为滑动摩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与工件接触的表面上装有可拆卸的耐磨块。专利摘要一种铆合机,包括机台底座、基准板、含有滑动轴承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带联接孔的模具、含有导轨槽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方向的闭环导轨、由伺服电机和升降突出装置组合成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行程的伺服传动机构、多个可用于不同作业的工作台、铆合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为加铆料、检查、纠正等工序,铆合工作台为冲压铆合工作台,多个工作台和铆合工作台组成闭环导轨,放置在基准板上,伺服传动机构通过闭环导轨控制所述模具,升降突出装置与所述模具联接孔相匹配。模具通过底部的滑动轴承限位,从而在闭环导轨上按导轨槽做直线移动。所述模具与工件接触的表面上装有可拆卸的耐磨块。该设备能够实现铆合作业中的多人协作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安全性。文档编号B21J15/10GK202114205SQ20112005906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专利技术者孙建光, 安长龙 申请人:苏州大禹自动化元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合机,包括机台底座、基准板、含有滑动轴承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带联接孔的模具、含有导轨槽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方向的闭环导轨、由伺服电机和升降突出装置组合成用于控制所述模具运动行程的伺服传动机构、多个可用于不同作业的工作台、铆合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工作台为冲压铆合工作台,多个工作台和铆合工作台组成闭环导轨,放置在基准板上,伺服传动机构通过闭环导轨控制所述模具,升降突出装置与所述模具联接孔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长龙孙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禹自动化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