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2698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包括引线框架、内引脚、IC芯片及塑封体,所述引线框架采用有载体或无载体的引线框架,引线框架四边绕圈排列有引线框架内引脚,所述的IC芯片带有凸点,凸点连接在内引脚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比同样面积的单排引线框架的引脚数设计增加40%以上;引脚与引线框架之间不需要键合线连接,结构简单合理。热传导距离短,具有较好的热性能,由于凸点与框架(基板、芯片)直接接触,减小了电路内部焊接电感和电容,信号传输快,失真小,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封装厚度和重量减小,避免了焊线的交丝和开路,提高了测试良率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信息自动化元器件制造
,尤其涉及到四边扁平无引脚IC芯片封装,具体说是一种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机领域便捷式电子元器件的迅猛发展,小型封装和高密度组装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对小型封装技术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 诸如,要求封装外形尺寸尽量缩小,尤其是封装高度小于1 mm。封装后的连接可靠性尽可能提高,适应无铅化焊接和有效降低成本。QFN(Quad Flat No Lead Package)型多圈IC芯片倒装封装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小形高密度封装技术,是最先进的表面贴装封装技术之一。由于无引脚、贴装占有面积小,安装高度低等特点,为满足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机领域的便捷式电子机器,如PDA、3G手机、MP3、MP4、MP5等超薄型电子产品发展的需要应用而生并迅速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封装技术。目前的四边扁平无引脚封装件,由于引脚少,即I/O 少,满足不了高密度、多I/O封装的需要,同时焊线长,影响高频应用。而且QFN—般厚度控制在0. 82mm 1. 0 mm,满足不了超薄型封装产品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引脚间距为0. 65mm 0. 50 mm, I/O数达200个的高密度封装四边扁平无引脚的一种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种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包括引线框架、内引脚、IC芯片及塑封体,所述引线框架采用有载体的引线框架,引线框架四边绕圈排列有引线框架内引脚,所述的IC芯片带有凸点,凸点连接在内引脚上。所述弓I线框架采用无载体的引线框架。所述的绕圈排列的内引脚有第一圈内引脚、第二圈内引脚、第三圈内引脚及第四圈内引脚,每圈之间通过中筋和边筋相连接,同一圈的内引脚之间相连接。所述弓丨线框架每边的内弓丨脚平行排列。所述引线框架每边的内弓丨脚交错排列。所述的IC芯片的凸点连接在第一圈内引脚上。所述的IC芯片为倒装上芯。本技术的多圈QFN引线框架设计,可以比同样面积的单排引线框架的引脚数设计增加40%以上;引脚与引线框架之间不需要键合线连接,结构简单合理。倒装芯片 (Flip-Chip)封装技术的热学性能明显优越于常规使用的引线键合工艺。由于凸点与框架 (基板、芯片)直接接触,其特点是热传导距离短,具有较好的热性能。按照工作条件,散热要求(最大结温),环境温度及空气流量,封装参数(如使用外装热沉,封装及尺寸,基板层数, 球引脚数)等,相比之下,Flip-Chip (倒装芯片)封装通常能产生25W耗散功率;Flip Chip封装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电学性能。如今许多电子器件工作在高频,因此信号的完整性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凸点与框架(基板、芯片)直接接触,减小了电路内部焊接电感和电容, 其特点是信号传输快,失真小,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在过去,2GHZ 3GHZ是IC封装的频率上限,Flip Chip (倒装芯片)封装根据使用的基板技术可高达10 GHZ 40 GHZ,减小了电路内部焊接电感和电容,其特点是良好的高频性能。;可大大减小封装厚度和重量;避免了焊线的交丝和开路,提高了测试良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腐蚀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磨削分离引脚后剖面示意图。图4为激光分离引脚后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引脚平行排列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内引脚交错排列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采用无载体引线框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无载体内引脚平行排列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无载体内引脚交错排列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多圈排列无载体IC芯片封装件,包括引线框架、内引脚、IC芯片及塑封体。本技术采用有载体的引线框架,在引线框架1四边排列有第一圈内引脚8、第二圈内引脚 9、第三圈内引脚16及第四圈内引脚18。每圈之间由中筋g和边筋f相连接,同一圈的内引脚之间相互连接。引线框架a、b、c、d四边的每一圈内引脚平行排列或交错排列。引线框架1的内引脚上粘接有带凸点的IC芯片3,IC芯片3倒装上芯,IC芯片3的凸点4连接在第一圈内引脚8上,IC芯片背面是塑封体。如图1、图4所示,首先,在四边扁平无引脚多圈排列的封装框架上印刷上焊料2, 接着进行带凸点的IC芯片3倒装上芯并回流焊,使带凸点的IC芯片3上的凸点4及焊料 2和第一圈内引脚8进行充分结合;其次,使用下填料将IC芯片3上的凸点4及第一圈内引脚8包裹并烘烤;构成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通过塑封,塑封体12包围了引线框架1、 焊料2、带凸点的IC芯片3、凸点4、第一圈内引脚8、第二圈内引脚9、第三圈内引脚16及第四圈内引脚18、凹坑14、构成电路整体,并对带凸点的IC芯片3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然后进行后固化、打印。如图2所示,将打印完的产品框架底部进行腐蚀和磨削结合方法或激光切割,达到分离互相连接引脚的目的。最后通过切割分离产品入盘,测试、编带完成四边扁平无引脚多圈排列的产品生产。权利要求1.一种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包括引线框架、内引脚、IC芯片及塑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采用有载体的引线框架(1),引线框架四边绕圈排列有引线框架内引脚,所述的IC芯片(3)带有凸点(4),凸点(4)连接在内引脚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采用无载体的引线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圈排列的内引脚有第一圈内引脚(8)、第二圈内引脚(9)、第三圈内引脚(16)及第四圈内引脚(18), 每圈之间通过中筋(g)和边筋(f)相连接,同一圈的内引脚之间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每边(a、 b、c、d)的内引脚平行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每边(a、 b、c、d)的内引脚交错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C芯片(3) 的凸点(4)连接在第一圈内引脚(8)上。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C芯片(3) 为倒装上芯。专利摘要一种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包括引线框架、内引脚、IC芯片及塑封体,所述引线框架采用有载体或无载体的引线框架,引线框架四边绕圈排列有引线框架内引脚,所述的IC芯片带有凸点,凸点连接在内引脚上。本技术比同样面积的单排引线框架的引脚数设计增加40%以上;引脚与引线框架之间不需要键合线连接,结构简单合理。热传导距离短,具有较好的热性能,由于凸点与框架(基板、芯片)直接接触,减小了电路内部焊接电感和电容,信号传输快,失真小,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封装厚度和重量减小,避免了焊线的交丝和开路,提高了测试良率和可靠性。文档编号H01L23/488GK202111082SQ20112022807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慕蔚, 朱文辉, 李习周, 郭小伟 申请人: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圈排列IC芯片封装件,包括引线框架、内引脚、IC芯片及塑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采用有载体的引线框架(1),引线框架四边绕圈排列有引线框架内引脚,所述的IC芯片(3)带有凸点(4),凸点(4)连接在内引脚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辉慕蔚李习周郭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