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槽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527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槽筒,包括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所述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耐磨衬套设置在小径槽筒内;所述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的两端对齐开有定位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层槽筒,由于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使得大径槽筒的中心孔处到槽筒表面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当大径槽筒长时间使用导致毛羽的产生后,报废大径槽筒,使用小径槽筒,增加了使用周期,降低了成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槽筒,特别是一种节省生产成本、使用周期长的双层槽筒,属于纺织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纺织设备上的各种槽筒,大多数分为胶木槽筒和金属槽筒,胶木槽筒在高速络纱过程中化学纤维纱或混纺纱容易摩擦产生静电,槽筒沟槽边缘特别是换向点即导纱沟槽交界处,极易磨损或破裂,而将纱线磨断;金属槽筒是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板制成的,也有用钢浇铸而成的,它的导电性能好,具有消除静电的作用,且表面及沟槽光洁度好,不易拉毛和碰断纱线。与胶木槽筒相比较,它不仅可以解决胶木槽筒存在的问题。但是,长时间使用后仍然会产生磨损,导致毛羽的产生,不得不修复磨损处或者更换槽筒。目前,市场上的槽筒的中心孔处到槽筒表面的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材料浪费明显,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节省生产成本、使用周期长的双层槽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槽筒,包括大径槽筒、 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所述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耐磨衬套设置在小径槽筒内;所述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的两端对齐开有定位通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双层槽筒,由于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使得大径槽筒的中心孔处到槽筒表面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当大径槽筒长时间使用导致毛羽的产生后,报废大径槽筒,使用小径槽筒,增加了使用周期,降低了成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层槽筒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双层槽筒的分解图;其中1、大径槽筒;2、小径槽筒;3、耐磨衬套;4、定位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2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层槽筒,包括大径槽筒1、小径槽筒2 和耐磨衬套3 ;所述小径槽筒2设置在大径槽筒1内;耐磨衬套3设置在小径槽筒2内;所述大径槽筒1、小径槽筒2和耐磨衬套3的两端对齐开有定位通孔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双层槽筒,由于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使得大径槽筒的中心孔处到槽筒表面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当大径槽筒长时间使用导致毛羽的产生后,报废大径槽筒,使用小径槽筒,增加了使用周期,降低了成产成本。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或任何对本技术中所述平板的移动方式,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双层槽筒,其特张在于包括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所述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耐磨衬套设置在小径槽筒内;所述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的两端对齐开有定位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槽筒,包括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所述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耐磨衬套设置在小径槽筒内;所述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的两端对齐开有定位通孔;本技术的双层槽筒,由于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使得大径槽筒的中心孔处到槽筒表面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当大径槽筒长时间使用导致毛羽的产生后,报废大径槽筒,使用小径槽筒,增加了使用周期,降低了成产成本。文档编号B65H54/48GK202107379SQ20112015794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钟瑞珍 申请人:苏州迅昌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槽筒,其特张在于:包括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所述小径槽筒设置在大径槽筒内;耐磨衬套设置在小径槽筒内;所述大径槽筒、小径槽筒和耐磨衬套的两端对齐开有定位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瑞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迅昌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