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474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包括有壳体、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空气入口、空气出口,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元件,其中,换热元件包括有多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铸造翅片换热单元包括有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基体的中部两侧和第二基体的中部两侧的翅片,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于两端部相连并一体铸造成型而形成环状结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于中部形成主体流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由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构成的铸造空气预热器所存在的换热单元密封面烟气泄露的问题,具有可靠密封、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清洗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专用装备工程的设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的铸造空气预热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壳体2、烟气入口 1、烟气出口 7、空气入口 6、空气出口 4,以及设置于壳体2内的换热元件3和密封结构5。其工作过程为烟气从烟气入口 1进入,经过换热元件3热交换放热后从烟气出口 7排出,空气从壳体2侧壁的空气入口 6进入,经过换热元件3热交换吸热后从壳体2侧壁的空气出口 4 排出。如图2所示,其换热元件3通常为包括有多个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包括有第一基体31、第二基体32,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基体31的两侧和第二基体32的两侧的翅片311、321,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沿纵向对齐、并分别通过密封螺栓10密封连接其两端部,在第一基体31与第二基体32两端部的密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9。其工作原理为尚带低温余热的烟气从铸造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入口 1高速进入铸造空气预热器,经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热交换放热后从铸造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 7排出。而空气侧的流程分为两程,从铸造空气预热器侧壁的空气入口 6高速压进,水平流到侧壁的盖板8后完成一程,然后90°转折沿着盖板8继续流动,再90°转折后水平流到铸造空气预热器侧壁的空气出口 4而流出,完成第二程,在这两程中,空气从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热交换吸热,其中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烟气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铸造空气预热器,由于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的两端部是通过密封螺栓10进行密封连接。而且,在实际使用时,人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铸造空气预热器位于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旁侧的用于压紧密封垫9的密封面是没有经过机械加工的铸造毛面,当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之间充满烟气时,烟气侧压力将使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出现图2所示的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分别向外侧张开的趋势,严重时烟气就从换热单元内沿着虚线箭头所示的缝隙从里向外泄漏出去。烟气从换热单元周边密封面的泄露不仅使得铸造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果大大降低,增加了检修与维护,缩短了使用周期,而且有大量的能源耗费,同时不利于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的向大面积化的大型设备发展。上述铸造空气预热器存在的烟气从换热单元密封面泄漏的问题,同时也是其它类型的空气预热器所存在的共同问题,因此,针对烟气流程中烟气从换热单元周边密封面泄漏的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改进,在工程
具有极为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亟需提供一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换热单元密封面的泄露,且结构简单、密封可靠、便于清洗的铸造空气预热器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换热单元密封面的泄露,且结构简单、密封可靠、便于清洗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了一种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包括有壳体、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空气入口、 空气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元件,其中,所述换热元件包括有多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所述铸造翅片换热单元包括有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中部两侧和所述第二基体的中部两侧的翅片,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于两端部相连并一体铸造成型而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于中部形成主体流道结构。其中,所述主体流道结构为横截面具有封闭形状的主体流道结构。其中,所述主体流道结构为横截面具有矩形的主体流道结构。其中,所述横截面具有矩形的主体流道结构的四个角为圆弧角或者直角和圆弧角的组合。其中,所述翅片为片形的翅片、圆柱形的翅片和圆锥形的翅片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的组合或者三种的组合。其中,位于所述主体流道结构内的所述翅片为圆柱形的翅片和圆锥形的翅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组合。其中,所述换热元件为设置有一层或者一层以上的换热元件,每层换热元件中的多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紧密串联连接。其中,所述铸造翅片换热单元之间通过密封面设置有凹槽的螺栓密封结构相互组装密封连接。其中,所述多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中的主体流道结构的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之间的距离为等距设置。其中,所述多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中的主体流道结构的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之间的距离为异距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包括有壳体、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空气入口、 空气出口,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元件,其中,换热元件包括有多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 铸造翅片换热单元包括有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基体的中部两侧和第二基体的中部两侧的翅片,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于两端部相连并一体铸造成型而形成环状结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于中部形成主体流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克服了传统的由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构成的铸造空气预热器所存在的换热单元密封面烟气泄露的问题,具有可靠密封、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清洗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以下特点(1)换热元件由铸造翅片换热单元组成,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于两端部相连并一体铸造成型而形成环状结构,且其自身的主体流道结构是自我封闭的连续实体结构,相对现有技术中的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而言,由于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两端部分别为一体铸造成型,因此,烟气在该流程流动时不再存在换热单元翅片板之间的密封螺栓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烟气泄漏的问题;同时,检修时可用清水对铸造翅片换热单元内部进行冲洗而不必再担心损伤密封螺栓结构,从总体上明显简化了结构,使得重量减轻。(2)铸造翅片换热单元的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的两端部一体成型,从而使得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之间的距离恒定不变,这种主体流道结构能够保证两块基体的间距,从而使得保持在同一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内的流道面积稳定不变,保持流速不变,有利于操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铸造空气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铸造空气预热器的铸造翅片板换热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的铸造翅片换热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的换热元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的另一种换热元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中包括有 1——烟气入口、2——壳体、21——钢架、3——换热元件、31——第一基体、32——第二基体、311,321——翅片、312——第一基体端部、322——第二基体端部、33——主体流道结构、331——圆弧角、341——螺栓孔、342——螺栓螺母、343——凹槽、4——空气出口、5——密封结构、6——空气入口、7——烟气出口、 8——盖板、9——密封垫、10——密封螺栓、A——烟气流道、B——空气流道。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参考图1所示,包括有壳体2、烟气入口 1、烟气出口 7、空气入口 6、空气出口 4,以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闭式连体铸造空气预热器,包括有壳体、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空气入口、空气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元件包括有多个铸造翅片换热单元,所述铸造翅片换热单元包括有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中部两侧和所述第二基体的中部两侧的翅片,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于两端部相连并一体铸造成型而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于中部形成主体流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孙艺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