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吹散热的嵌入式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4340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吹散热的嵌入式电磁炉,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上端的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微晶板,所述壳体的整个底部设置进风栅孔,壳体内从底部到上端的口部依次设置抽风扇、电磁炉的电路板、以及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含盘体、线圈和磁条,盘体底部设置第一通风孔,线圈与盘体之间具有风道,线圈的外缘与盘体之间设置出风口,从壳体底部的进风栅孔向上依次经抽风扇和电路板到线圈盘上的第一通风孔,再经所述风道到出风口构成了电磁炉的散热通道。本电磁炉散热效率高,稳定、可靠。非常适合于家庭、餐馆等场所使用,尤其适合在火锅店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炉,特别涉及一种嵌入式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因具有安全、清洁、高效、体积小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是,传统的电磁炉在炉壳内底部靠近一侧处安装抽风扇,在炉壳内底部的另一侧安装电路板,在炉壳的底部靠近抽风扇处设置进风栅孔,在炉壳侧壁设置散热栅孔,抽风扇将空气从底部的进风栅孔吸入后从侧壁的散热栅孔排出,将壳体内的热量带出,实现散热。在抽风扇作用下,大部分气流是从向下上流,由于只有少部分气流能直接吹向电路板和其上的散热片,散热效果差,会影响电磁炉的寿命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嵌入式电磁炉。本技术嵌入式电磁炉,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上端的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微晶板,所述壳体的整个底部设置进风栅孔,壳体内从底部到上端的口部依次设置抽风扇、电磁炉的电路板、以及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含盘体、线圈和磁条,所述盘体底部设置若干贯穿该盘体的第一通风孔,所述线圈与所述盘体之间具有风道,所述线圈的外缘与所述盘体之间设置出风口,从壳体底部的进风栅孔向上依次经抽风扇和电路板到线圈盘上的第一通风孔,再经所述风道到出风口构成了电磁炉的散热通道。使用时,抽风扇将空气从壳体底部的进风栅孔吸入后向上直接吹向电路板和电路板上的散热片,然后继续向上进入线圈盘底部的所述第一通风孔,沿线圈和盘体之间的风道流向所述出风口,从而将电路板上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外,达到散热的目的。进一步还可在所述线圈盘和微晶板之间设置隔热用云母板。本电磁炉采用了具有气流通道的线圈盘,并将进风栅孔、抽风扇、电路板和线圈盘以层叠方式依次布置,使得抽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直接吹向发热元件,然后排出壳体外,因而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效率,保证电磁炉稳定、可靠地运行,能够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其支架可以将整个电磁炉嵌入桌面、灶台等上面的孔中,使桌面或灶台显得很整洁,而且嵌入后,整个电磁炉露出桌面或灶台的高度很小,桌子完全可以作为普通的餐桌使用,非常适合于家庭、餐馆等场所使用,尤其适合在火锅店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典型实施例嵌入式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其底面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其剖视图。图4为其线圈盘的剖视图。图5-7为其中线圈盘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从顶面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从底面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放大后的剖视图。图8为另一个典型实施例嵌入式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实施例中线圈盘从顶面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实施例中线圈盘从底面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嵌入式电磁炉采用直吹方式散热,即抽风扇从壳体外吸入的气流直接吹向发热元件,然后排出壳体外。图3、图4、图7和图8中的虚线表示气流方向。参照图1-4,本嵌入式电磁炉包括壳体1、支架2、微晶板3、测温组件4、线圈盘5、 电路板6、电路板上的散热片7、和抽风扇8。支架2安装于壳体1的上端,用于将整个电磁炉支撑于桌面、灶台等上面的孔中,同时用于将微晶板3支撑于线圈盘5的上方。壳体1的整个底部设置进风栅孔11,壳体1内从底部到上口部依次设置抽风扇8、 电磁炉的电路板6、以及线圈盘5,S卩,进风栅孔11、抽风扇8、电路板6和线圈盘5从下向上顺次层叠布置。线圈盘5含盘体51、安装于盘体51上的线圈52和磁条(图中未示出),所述盘体51底部设置若干贯穿该盘体51的第一通风孔53,所述线圈52与所述盘体51之间具有风道M,所述线圈52的外缘与所述盘体51之间设置出风口 55。从壳体1底部的进风栅孔11向上依次经抽风扇8和电路板6到线圈盘上的第一通风孔53,再经所述风道M到出风口阳构成了电磁炉的散热通道。使用时,抽风扇8将空气从壳体1底部的进风栅孔11 吸入后向上直接吹向电路板6和电路板6上的散热片7,然后继续向上进入线圈盘5底部的所述第一通风孔53,沿线圈52和盘体51之间的风道M流向所述出风口 55,从而将电路板 6上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1外,达到散热的目的。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盘体51含环形底板511、位于环形底板511内中心处的内环体512、以及呈发散状固设在环形底板511上且与所述内环体512固接的若干磁条容置槽 513,所述环形底板511的内缘与所述若干磁条容置槽513之间的扇形孔构成所述第一通风孔53。内环体512底缘有向外延伸的加强板516。此外,内环体512内壁设有突环515,测温组件4通过突环515安装于线圈盘5上。所述环形底板511外端还设置向上的导风环514。导风环514的高度最好不大于所述磁条容置槽513的高度。进一步,还可在线圈盘5和微晶板3之间设置隔热用云母板。以防止使用时锅体的热量通过线圈盘5向下传入壳体1内。本技术中,电磁炉的线圈盘并不限于上述典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体结构。 只要线圈盘的盘体51底部具有若干贯穿该盘体51的第一通风孔53,所述线圈52与所述盘体51之间具有风道M,所述线圈52的外缘与所述盘体51之间具有出风口 55,即可。例如,图5-7所示为线圈盘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7,该线圈盘5与图4所示线圈盘的区别在于图5-7所示线圈盘5的内环体512底缘没有加强板;而图4所示线圈盘5 在内环体512底缘有向外延伸的加强板516。此外,环形底板511外端的导风环514也可以省略。图5中56为磁条,磁条56安装于盘体511上的磁条容置槽513内。图8是另一典型实施例嵌入式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9和图10是其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除具有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散热通道外,还具有另一条散热通道。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参照图8-10,本嵌入式电磁炉包括壳体1、安装于壳体1上端的支架2、以及安装于支架2上的微晶板3,所述壳体1的整个底部设置进风栅孔11,壳体1内从底部到上端的口部依次设置抽风扇8、电磁炉的电路板6、以及线圈盘5,所述线圈盘5含盘体51、线圈52和磁条56,所述盘体51底部设置若干贯穿该盘体51的第一通风孔53,所述线圈52与所述盘体51之间具有风道(在本实施例的图中未示出,其结构与图4和图7中的风道M相同),所述线圈52的外缘与所述盘体51之间设置出风口 55,从壳体1底部的进风栅孔11向上依次经抽风扇8和电路板6到线圈盘上的第一通风孔53,再经所述风道到出风口 55构成了电磁炉的一条散热通道。线圈盘5的盘体51含环形底板511、位于环形底板511内中心处的内环体512、以及呈发散状固设在环形底板511且与所述内环体512固接的若干磁条容置槽513,所述环形底板511的内缘与所述若干磁条容置槽513之间的扇形孔构成所述第一通风孔53。环形底板511外端还设置向上的导风环514。盘体51的内环体512内设置测温组件安装架517和贯穿该盘体51的第二通风孔 518,第二通风孔518和线圈盘5上方的空间构成了电磁炉的另一条散热通道,所述盘体51 下侧设置用于将向上的气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风孔53和第二通风孔518的气流分配板8。使用时,抽风扇8将空气从壳体1底部的进风栅孔11吸入后向上直接吹向电路板 6和电路板6上的散热片7,然后继续向上被气流分配板8分配给所述第一通风孔53和第二通风孔518,进而分别经线圈52和盘体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直吹散热的嵌入式电磁炉,包括壳体(1)、安装于壳体(1)上端的支架(2)、以及安装于支架(2)上的微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整个底部设置进风栅孔(11),壳体(1)内从底部到上端的口部依次设置抽风扇(8)、电磁炉的电路板(6)、以及线圈盘(5),所述线圈盘(5)含盘体(51)、线圈(52)和磁条,所述盘体(51)底部设置若干贯穿该盘体(51)的第一通风孔(53),所述线圈(52)与所述盘体(51)之间具有风道(54),所述线圈(52)的外缘与所述盘体(51)之间设置出风口(55),从壳体(1)底部的进风栅孔(11)向上依次经抽风扇(8)和电路板(6)到线圈盘上的第一通风孔(53),再经所述风道(54)到出风口(55)构成了电磁炉的散热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守庆许申生陈劲锋赵克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