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9008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电磁炉,包括由外壳构成的炉腔,风扇、线圈盘和控制电路电气连接并置于所述炉腔内,其中,所述风扇、线圈盘和控制电路直接设置于所述炉腔的底壁上。所述风扇为至少2个,所述风扇的进风口为所述外壳的侧部。所述风扇针对发热量较大的线圈盘和控制电路进行集中散热,所述风扇可以根据线圈盘和控制电路的排布不同进行不同的设置,具体可以同时设置于外壳的侧部,或设置于侧部和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超薄电磁炉,其结构安全、风道合理、散热风扇利用率极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电磁炉
技术介绍
现有电磁炉在工作时,其本身不产生明火,而锅具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则会传导到炉体下的线盘或控制电路等结构,同时,控制电路的IGBT结构在工作时也会发出大量的热。为了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这些产生在炉体内的热量需要吸时排出。为此,电磁炉通常设有风扇以及进出风口,传统的电磁炉只使用一个风扇,在电磁炉下表面设置进风口,在电磁炉后侧壁设置出风口。线圈盘和控制电路则排列在风扇的上方。其工作时,风扇在吸入风后,吹向上方的控制电路及线圈盘,再经出风口流出。为了配合进风口的良好吸风效果,此电磁炉在下表面必须设置一定高度的底脚,让电磁炉放置时能产生一定的空间用以吸入空气。所以,其电磁炉的高度必然较高,整体较为笨重。为了更好的散热,传统电磁炉中,线圈盘和控制电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错综复杂地排列于炉体内。因此,也造成电磁炉高度较高,整体较为笨重的缺点。传统的电磁炉都是采用一个风扇进行散热,一个风扇既要对线圈盘以及控制电路上的IGBT同时进行散热,风扇的体积需要做得较大,转速要较快,因此产生的噪声也较大。 线圈盘和控制电路之前也存在间隙,同一个风扇针对两个地方进行散热时,吸入的空气不能全部用于散热,使得风扇的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的根本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道合理、散热风扇利用率极高的电磁炉。针对以上根本技术问题,本技术相应的解决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炉,包括由外壳构成的炉腔和设置于该炉腔内的零配件,所述零部件包括相电气连接的风扇、线圈盘和控制电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线圈盘和控制电路直接设置于所述炉腔的底壁上。有效控制电磁炉的整体高度,从而达到超薄的效果。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线圈盘的周围。进一步地,所述炉腔内的所有零配件均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风扇为至少2个,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作为本技术的最优选状态,所述风扇为2个。风扇小于2个时,进出风效果不好;风扇大于2个时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但个数太多带来的缺点是噪声较大。作为本技术最佳优待状态,所述风扇(2)为2个,其中一个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线圈盘,另一个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控制电路,2个风扇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侧部。在电磁炉的工作中,发热主要两个部分是线圈盘和控制电路的IGBT结构。针对于此, 线圈盘和控制电路各设立一个风扇针对性地进行散热工作,其风扇的利用率因针对性而大大提高,具有较明显的散热效果。 2个风扇临近所述外壳不同侧壁。这样的优点在于,其进风口集中,线圈盘和控制电路可以设置在相对较近的位置时也能有效地散热。风扇只设于一侧时,出风口可以设置于电磁炉的另外三个侧部,风道的流通大,散热效果好。所述出风口设置在与风扇的出风口相对应的侧壁上。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后侧壁上。所述2个风扇可以根据线圈盘或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设置于电磁炉不同的侧部上。其出风口可以是电磁炉的同一侧部,也可以为对应的不同侧部上。多侧部的进出风结构,其风道结构较好,散热速度也快。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壁上面还设有隔热层,所有零配件均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隔热层为电木或云母片或铝片。在本技术中,优选为云母片。当热量散发不及时的情况下,云母阻隔大量的热量传导至外壳,避免外壳因过热而发生的变型或燃烧等情况发生,确保了本技术的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安全、风道合理、散热风扇利用率极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超薄电磁炉,包括由外壳1构成的炉腔,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电气连接并置于炉腔内,所述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直接设置于所述炉腔的底壁上。有效控制电磁炉的整体高度,从而达到超薄的效果。 炉腔内的所有零配件均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其中,风扇2的个数为至少2个,风扇2的进风口为外壳1的侧部。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选状态,风扇2的个数为2个。因为当风扇2小于2个时,进出风效果不好;风扇2大于2个时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但个数太多带来的缺点是噪声较大。其中一个风扇2对向所述线圈盘3进行工作,另一个风扇2对向控制电路4进行工作,2个风扇2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1的侧部。在电磁炉的工作中,发热主要两个部分是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的IGBT结构。针对于此,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各设立一个风扇2 针对性地进行散热工作,其风扇2的利用率因针对性而大大提高,具有较明显的散热效果。2个风扇2均位于所述外壳1的同一侧部。这样的优点在于,其进风口集中,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可以设置在相对较近的位置时也能有效地散热。风扇只设于一侧时,出风口可以设置于电磁炉的另外三个侧部,风道的流通大,散热效果好。炉腔内底部还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为电木或云母片。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云母片。当热量散发不及时的情况下,云母片阻隔大量的热量传导至外壳,避免外壳因过热而发生的变型或燃烧等情况发生,确保了本技术的安全性。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 的一种超薄电磁炉,风扇2设置的位置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结构大体相同,不再一一赘述。在本实施例中,2个风扇2可以根据线圈盘3或控制电路4的具体结构,设置于电磁炉外壳1不同的侧部上。其出风口为外壳1对应的不同侧部上。多侧部的进出风结构, 其风道结构较好,散热速度也快。同样达到本技术散热风扇利用率极高的特点。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技术文件后,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炉,包括由外壳(1)构成的炉腔和设置于该炉腔内的零配件,所述零部件包括相电气连接的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直接设置于所述炉腔的底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4)和所述风扇(2)设置于所述线圈盘(3)的周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为至少2个,所述外壳(1) 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为2个,其中一个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线圈盘(3),另一个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控制电路(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2个风扇(2)均临近所述外壳(1)的同一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2个风扇(2)临近所述外壳(1)不同侧壁。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与风扇(2)的出风口相对应的侧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后侧壁上。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壁上面还设有隔热层, 所有零配件均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10.根据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电木或云母片或铝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炉,包括由外壳(1)构成的炉腔和设置于该炉腔内的零配件,所述零部件包括相电气连接的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4)直接设置于所述炉腔的底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才德陈亨军凌金星代松黄理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