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325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第一结合部及与第一结合部接缝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设有第一凹槽及与第一凹槽相连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沿水平方向凸出且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结合部相抵压。这样使得遮蔽壳体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因外力而在竖直方向上开裂,确保了电连接器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产品的品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速传输数据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如个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产品领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连接器整体结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电连接器正常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201004060号揭示了这样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遮蔽壳体设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设有相互扣合的燕尾槽结构。然而,燕尾槽结构仅能在水平方向上扣合住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在实际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遮蔽壳体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摩擦或挤压,即在竖直方向上容易因受外力作用而翘曲变形,进而开裂。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竖直方向上防止遮蔽壳体开裂的电连接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第一结合部及与第一结合部接缝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设有第一凹槽及与第一凹槽相连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沿水平方向凸出且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结合部相抵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第一凸块在竖直方向上抵压第二结合部,这样使得在正常情况下遮蔽壳体不会因外力而开裂,确保了电连接器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下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沿图1所示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沿图1所示B-B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5中画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4中画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6中画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7中画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遮蔽壳体1、 绝缘本体2、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及锁扣装置4。所述遮蔽壳体1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相扣合而成,中间形成用以收容绝缘本体2的收容腔,其中上壳体11包括上盖板111、由上盖板111前端向下弯折形成的挡片 1111、由上盖板111末端向后延伸并弯折形成的U型包片1112及上盖板111两侧竖直向上弯折形成的侧壁1113。所述上盖板111同样设有弯折至收容腔内的内扣脚1114,可抵接在绝缘本体2上,防止绝缘本体2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向后退缩。所述侧壁1113前端设有开口 1117,靠近开口 1117处设有向收容腔内部凸伸的凸包1115。侧壁1113上边缘靠近末端处设有向内弯折形成的夹持片1116,夹持片1116与侧壁1113之间留有间隙,上、下壳体 11、12扣合后可夹持限定住下壳体12,保证了遮蔽壳体1整体结合紧密。所述下壳体12包括下盖板121、自下盖板12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2及由上盖板 111两侧竖直向上弯折的侧板126。所述对接部122设有顶壁1221、由顶壁122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1222及连接两个侧壁1222的底壁1223。所述顶壁1221设有向收容空间内凹陷的凹槽1224,所述凹槽12M将收容腔分隔为“D”形的第一收容腔1225和矩形的第二收容腔12沈。所述第一收容腔1225与第二收容腔12 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即所述遮蔽壳体1设有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收容腔1225和第二收容腔12沈。所述顶壁1221 设有第一结合部123和第二结合部124。所述侧板1 设有与凸包1115相对应的开孔125, 两者配合,可用以实现上、下壳体11、12组装扣合。所述第一结合部123设有第一凹槽1231及与第一凹槽1231相连的第一凸块 1232,所述第一凸块1232沿水平方向凸出且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结合部IM抵压,这样可以防止遮蔽壳体1因受力而在竖直方向上开裂。所述第一凸块1232是由冲压第一凹槽1231 而形成的,所述第一凸块1232的强度大于第一结合部123的其它部分。所述第一结合部还设有第一表面1233、燕尾槽1235、暴露于收容腔内的第二表面1333及第二凹陷部1234。所述第二结合部IM设有第二凹槽1241及与第二凹槽1241相连的第二凸块 1242。所述第二凸块12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凸块1232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凸块1242 在竖直方向上抵压第一结合部123。第一结合部123设有收容第二凸块1242的第二凹陷部 12;34。所述第二凸块1242位于第一凸块1232下方,所述第一凸块1232与第二凸块1242 在竖直方向上夹持第一结合部123与第二结合部124,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遮蔽壳体1在竖直方向上不会开裂。所述第二结合部IM还设有第三表面1243、暴露于收容腔内的第四表面1M4、与燕尾槽1235配合的燕尾形凸出部1246及用以收容第一凸块1232的第一凹陷部 1245。所述第一表面1233与第三表面1243平齐,确保电连接器100能够平稳地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所述突出部1246与燕尾槽1235配合后可以防止遮蔽壳体1在水平方向上因受外力而开裂。所述第一凹陷部1245设有第一倾斜面12451,所述第一凸块1232 设有抵压在第一倾斜面1M51上的第二倾斜面12321,所述第二凹陷部1234设有第三倾斜面12341,所述第二凸块1242设有抵压在第三倾斜面12341上的第四倾斜面12421,所述第一倾斜面1245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表面1233和第二表面1333之间。所述绝缘本体2设有基部21,及自基部21向前延伸入第一收容腔1225内的第一舌板22及延伸入第二收容腔1226内的第二舌板23,所述第一舌板22的端面呈“U”形,第二舌板23的端面呈矩形。所述基部21设有后壁面231,所述第一舌板22与第二舌板23底部设有若干部分暴露于收容腔内的端子槽24,所述端子槽24向后延伸并贯穿基部21至其后壁面321。所述第一舌板22两侧设有部分暴露于第一收容腔1225内的槽道221,所述槽道221贯穿基部21至其后壁面321。所述导电端子3设有暴露于收容腔内的接触部31、用以卡持于端子槽24内的安装部32及位于导电端子3末端的焊接脚33。所述锁扣装置4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锁扣41,所述锁扣41设有用以勾持对接连接器且向上凸伸出槽道221外的凸起411、用以卡持于槽道221内的卡持部412及连接凸起 411与卡持部412的连接部413组装时,导电端子3与锁扣装置4从绝缘本体2后方插入并安装于绝缘本体2内, 所述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扣合组成遮蔽壳体1,安装有导电端子3的绝缘本体2从遮蔽壳体1后方插入并安装于收容腔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第一结合部及与第一结合部接缝的第二结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设有第一凹槽及与第一凹槽相连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沿水平方向凸出且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结合部相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敬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