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内置无机膜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3742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内置无机膜管,含有内支撑体、外支撑体和控制膜层,所述控制膜层介于内支撑体和外支撑体之间。所述膜内置无机膜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无机粉料、悬浮剂、分散剂和载体配置成两种浆料,然后经过两次或者三次离心成型方法而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膜内置无机膜管能有效保持控制膜层的完整性从而保证无机膜的分离精度,有效地防止截留的污染物透过控制膜层与分离后的流体接触,将膜分离过程的二次污染降到最低,使膜的使用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膜,特别涉及一种膜内置无机膜管。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膜内置无机膜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无机膜因其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生物惰性、可清洗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学、医药卫生、生物、食品、环保等领域,用于流体的分离、澄清、除菌等。无机膜的分离性能取决于无机膜的结构和分离参数如膜孔大小和孔径分布、膜孔隙率、膜厚、膜通量、膜阻力、膜强度等。膜孔大小和孔径分布直接决定了无机膜的分离、澄清、除菌等的膜分离效果和应用领域。合适的膜通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体通过膜的量)可保证膜的实用性。而膜的强度决定了无机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无机膜的上述结构和分离参数之间是互相影响、制约的。如孔径小、孔分布窄的无机膜的分离、澄清、除菌效果好,但随着膜孔径的减小、孔分布的变窄,流体通过无机膜的阻力将增大,膜的通量将减小。这时减小膜厚、提高膜孔隙率能降低膜阻力、提高膜通量,但随着膜厚减小、膜孔隙率增加,无机膜的强度将随之降低,不利于膜的应用。性能优良的无机膜应该是具有好的膜分离效果、高的膜强度和大的膜通量。孔径大、孔分布宽,膜阻力小,膜通量会增大,但膜分离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内置无机膜管,其特征在于膜管孔隙率为20~85%,直径5~300mm,长度10~2000mm,壁厚为2~15mm,由内支撑体、外支撑体和控制膜层构成,所述控制膜层介于内支撑体和外支撑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贤栋黄肖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净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