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布塑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361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布塑梭,包括梭体、护纱槽、导纱瓷眼;所述护纱槽设在梭体的一侧;所述护纱槽的一端开有导纱瓷眼;所述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所述导纱瓷眼内装有套上尼龙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织布塑梭,由于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减少了对下层经纱的接触摩擦,使得经纱不会起毛。又由于导纱瓷眼上套上尼龙环,使纬纱引出时具有工艺上需要的张力,起到控制纬纱退解气圈,均匀纬纱张力的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布塑梭,特别是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织布塑梭,属于纺织设备

技术介绍
原塑梭底部为平面,对下层经纱的接触摩擦大,就会导致经纱起毛。一般的塑梭出换梭侧梭箱时,梭子导纱眼至布边一段纱线非常松弛,梭子一动,纬纱即开始扭结,梭子则继续移动,由于抛出的一段纬纱,其速度大大滞后于梭子速度,故纬纱形成扭结,经梭子和前匣轨相挤,受到摩擦搓捻作用使纬纱扭结不易解开拉直,织入布内,就产生扭结纬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织布塑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织布塑梭,包括梭体、护纱槽、导纱瓷眼;所述护纱槽设在梭体的一侧;所述护纱槽的一端开有导纱瓷眼;所述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所述导纱瓷眼内装有套上尼龙环。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织布塑梭,由于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减少了对下层经纱的接触摩擦,使得经纱不会起毛。又由于导纱瓷眼上套上尼龙环,使纬纱引出时具有工艺上需要的张力,起到控制纬纱退解气圈,均勻纬纱张力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织布塑梭的立体图;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织布塑梭的尼龙环的立体图;其中1、梭体;2、护纱槽;3、导纱瓷眼;4、尼龙环;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3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织布塑梭,包括梭体1、护纱槽2、导纱瓷眼3 ;所述护纱槽2设在梭体1的一侧;所述护纱槽2的一端开有导纱瓷眼3 ;所述梭体1的底部开有凹槽5 ;所述导纱瓷眼3内装有套上尼龙环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织布塑梭,由于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减少了对下层经纱的接触摩擦,使得经纱不会起毛。又由于导纱瓷眼上套上尼龙环,使纬纱引出时具有工艺上需要的张力,起到控制纬纱退解气圈,均勻纬纱张力的作用。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或任何对本技术中所述平板的移动方式,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织布塑梭,包括梭体、护纱槽、导纱瓷眼;所述护纱槽设在梭体的一侧;所述护纱槽的一端开有导纱瓷眼;其特征在于所述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所述导纱瓷眼内装有套上尼龙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织布塑梭,包括梭体、护纱槽、导纱瓷眼;所述护纱槽设在梭体的一侧;所述护纱槽的一端开有导纱瓷眼;所述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所述导纱瓷眼内装有套上尼龙环。本技术的织布塑梭,由于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减少了对下层经纱的接触摩擦,使得经纱不会起毛。又由于导纱瓷眼上套上尼龙环,使纬纱引出时具有工艺上需要的张力,起到控制纬纱退解气圈,均匀纬纱张力的作用。文档编号D03J5/02GK202099512SQ20112013620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日专利技术者李君 申请人: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布塑梭,包括梭体、护纱槽、导纱瓷眼;所述护纱槽设在梭体的一侧;所述护纱槽的一端开有导纱瓷眼;其特征在于:所述梭体的底部开有凹槽;所述导纱瓷眼内装有套上尼龙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