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郎应红专利>正文

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361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包括固定框、背光源本体、发光组件及导光板,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的背光源本体上,所述的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其中:所述的发光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LED,所述的LED固设在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上。使用时,发光组件设于背光源本体上,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由于其各部分组合及结构变换,使其整体的厚度较现有相比,薄了很多,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车载GPS、车载 DVD、便携式DVD、电子数码相框和Notebook等的超薄型背光源结构
技术介绍
背光源是光电显示行业的一个重要组件,它是IXD面板光源的提供者。由于IXD 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必须在LCD面板上加上一个发光源,方能达到显示效果,背光源(Backlight)即是提供IXD显示器产品中一个背面光源的光学组件,简单来说,背光源即为IXD显示器的一个关键零组件,因此,是依附于下游IXD显示器的非标准化产品。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IXD显示器产品要求的提高,现在IXD显示器发展的都往薄型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背光源要变得更加薄,如图1、2所示,其为目前的背光源结构示意图,包括背光源本体1',柔性电路板2',其背光源尺寸在市场上的厚度已由之前的 5. 7mm降到了 3. 5mm的厚度,但这还不能满足市场上的要求,这就需光研发更加薄型的背光源产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的背光源结构,以更好的满意市场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包括固定框、背光源本体、发光组件及导光板,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的背光源本体上,所述的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其中所述的发光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LED,所述的LED固设在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上。上述的LED通过侧发光的方式封装在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上。优选地,上述的LED的厚度为0. 6mm。优选地,上述的导光板的光源端成形为斜坡。优选地,上述的导光板的锯齿采用圆弧形锯齿。优选地,上述的导光板采用高速注塑制作而成。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发光组件设于背光源本体上,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由于其各部分组合及结构变换,使其整体的厚度较现有相比,薄了很多,能够更好的满意市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背光源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背光源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图5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配合图3、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包括固定框1、背光源本体2、发光组件3及导光板4,其中固定框1为铁框,其选用0. 2mm厚度的材质。发光组件3包括柔性电路板31及LED32,LED32固设在柔性电路板31上。另夕卜, 在本实施例中,LED的厚度为0. 6mm,其是采用侧发光的方式封装在柔性电路板31上,其可降低发光组件3的厚度,从而使背光源结构更薄。参考图5、6所示,导光板4采用日本专业沙迪克(Sodick)或住友(Sumitomo)高速(注塑速率为800以上)130吨注塑机注塑成型,且其材料选高流动性,高透光性环保型材料,如日本宝理的COC材料,日本三菱的PC材料,目前国内COC和PC的材料很多,但都达不到此导光板的要求,要从日本采购原装的高端的高流动性,高透光性的材料,我司目前选用是日本三菱的高端的高流动性,高透光性PC材料。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的锯齿采用圆弧形锯齿41,该锯齿经过研发试验,能很好改善导光板4的效果。参考图7、8及9所示,导光板4的光源端成形为斜坡42。其也可以很好的改善导光板4的导光效果。使用时,发光组件3设于背光源本体2上,背光源本体2外设有固定框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包括固定框、背光源本体、发光组件及导光板,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的背光源本体上,所述的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LED,所述的LED固设在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通过侧发光的方式封装在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的厚度为 0. 6mmο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光源端成形为斜坡。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锯齿采用圆弧形锯齿。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采用高速注塑制作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包括固定框、背光源本体、发光组件及导光板,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的背光源本体上,所述的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其中所述的发光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LED,所述的LED固设在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上。使用时,发光组件设于背光源本体上,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由于其各部分组合及结构变换,使其整体的厚度较现有相比,薄了很多,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文档编号F21V8/00GK202101043SQ20112011013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李文戈, 郎应红 申请人:郎应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结构,其包括固定框、背光源本体、发光组件及导光板,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的背光源本体上,所述的背光源本体外设有固定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LED,所述的LED固设在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戈郎应红
申请(专利权)人:郎应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