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950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该模具具有控制筋,控制筋的支撑部根据不同产品所计算出的其易变形的部位来灵活设置,产品成型过程中,控制筋与产品连接在一起,其支撑部对产品起支撑作用,产品冷却收缩过程中发生变形时,由于控制筋收缩很小,从而支撑产品防止产品变形,对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大型产品,控制筋可保证其四角平行;产品成型后通过顶杆及顶块将产品和控制筋一同顶出模具,并取出成型后连接为一体的产品和控制筋,控制筋可直接作为产品电镀时的挂脚使用,解决了产品电镀无挂脚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产品成型模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防止产品成型冷却后变形的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日用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熟料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例如,手机外壳、游戏机手柄等,在加工这些产品时需将塑料熔化后注入模具中,待成型后冷却开模便可得到所需产品;一般的模具包括凹模及凸模,凹模与凸模之间形成产品成型腔,产品成型冷却后,由顶出机构将成型产品从模具中顶出,从而达到脱模的目的。然而,现在常用的模具中,特别是当产品的尺寸较大时,产品在成型后冷却过程中会因收缩而变形,尤其当大型产品的平面度要求很高时,产品的收缩变形会使得产品的四个角不平行,且利用现有模具成型的产品,若成型后的产品还需要电镀处理,则会因为没有挂脚供电镀使用,致使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该模具能有效改善产品成型后冷却过程中的变形,且能有效保持大型产品的平面度, 使其四角平行,并能解决产品成型后电镀无挂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包括成型机构及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顶杆及顶块,所述顶块安装于所述成型机构内,所述顶杆与顶块的底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顶块顶出所述成型机构,其还包括控制筋,所述控制筋包括基部及从所述基部上凸伸形成的支撑部,所述顶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控制筋相对应的定位槽,所述控制筋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且所述支撑部凸出所述顶块。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具有控制筋,控制筋的支撑部根据不同产品所计算出的易变形部位来灵活设置,产品成型过程中,控制筋与产品连接在一起,其支撑部对产品起支撑作用,产品冷却收缩过程中发生变形时,由于控制筋收缩很小, 从而支撑产品防止产品变形,对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大型产品,控制筋可保证其四角平行 ’产品成型后通过顶杆及顶块将产品和控制筋一同顶出模具,并取出成型后连接为一体的产品和控制筋,控制筋可直接作为产品电镀时的挂脚使用,解决了产品电镀无挂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模具的剖示图。图2是本技术顶块与控制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模具将产品脱模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模具将产品脱模的另一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成型机构100面板110盖板120顶出板130容置腔131通孔132凸面133脱模机构200底板210顶出孔211底针板220面针板230顶杆240顶块250定位槽251凸面252复位杆260控制筋300基部310支撑部320Φ 口广口口40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包括成型机构100、脱模机构200及控制筋300,成型机构100设置于脱模机构200的上方,当产品400成型后,脱模机构200将产品400顶出成型机构100以实现脱模;所述成型机构100包括面板110、盖板 120及顶出板130,顶出板130上设置有容置腔131,用于安装顶块250,且顶出板130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容置腔131的通孔132,顶杆240的上端穿过通孔132后连接于顶块250的底部,在容置腔131的一侧向上凸出并延伸形成一凸面133,在盖板120上具有凹陷形成的凹槽,盖板120与顶出板130之间形成有产品成型腔;而面板110设置于盖板120的上方。请继续参阅图1-图4,脱模机构200包括底板210、底针板220、面针板230、顶杆 240及顶块250,底针板220、面针板230均设置于底板210之上,顶杆240的下端穿过所述面针板230与所述底针板220连接,在所述底板210上设置有顶出孔211,当产品400成型冷却后需对产品400进行脱模处理时,操作工具通过所述顶出孔211向上推所述底针板220, 从而所述底针板220推动面针板230及顶杆MO向上运动,以将成型后的产品400顶出所述成型机构100 ;顶块250容置于顶出板130上的容置腔内,且顶块250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控制筋300相对应的定位槽251,在顶块250的顶面呈台阶状,在顶块250的顶面靠近定位槽251的一侧具有条形的凸块252,凸块252沿顶块250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块252与顶出板130上的凸面133位于同一平面并形成与所述盖板120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所述产品成型腔;而控制筋300具有条形状的基部310,在基部310 上具有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两个支撑部320,支撑部320呈锥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筋300具有三个向上的支撑部320,三支撑部320位于一直线上,且控制筋300具有一平直侧面,当控制筋300安装于定位槽251内后,控制筋300的平直侧面与顶块250的侧面位于统一平面上。下面请再参考图1-3,本技术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成型产品时,控制筋300安装于顶块250的侧面上的定位槽251内,且控制筋300的支撑部320凸出于顶块250 的顶面,顶块250容置于顶出板130上的容置腔131,顶块250的顶面上的凸块252与顶出板130的凸面133形成成型产品的下模,而盖板120上的凹槽形成成型产品的上模,在上、 下模之间形成产品成型腔,在该产品成型腔成型产品400后,控制筋300的支撑部320与产品400连接为一体,并对产品400起支撑作用,以防止产品400冷却时收缩变形,尤其在产品400为大型产品且平面度要求较高时,控制筋300的设计能有效保持产品400的四角平行,控制筋300的形状及各支撑部320的设计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方式,控制筋300的形状可根据具体产品400的形状来设计,而各支撑部320的位置关系则根据不同产品所计算出的其易于变形的位置来设计,当然,控制筋300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仅设置于顶块250的一侧面,还可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设计于顶块250的两侧或更多侧。下面请参考图4、图5,当利用本技术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将产品400成型后,需将产品400进行脱模处理时,通过操作工具穿过所述顶出孔211向上推所述底针板 220,以推动面针板230、顶杆MO向上运动,顶杆240推动顶块250向上运动,进而将产品 400和控制筋300 —同推出顶出板130以上的位置,再从侧面取出成型后与产品400连接在一起的控制筋300,由于控制筋300与产品400连接在一起,因此,当产品400需要电镀时, 控制筋300可作为电镀的挂脚使用,解决了产品400电镀无挂脚的问题。如上所述,本技术模具由于具有控制筋300,控制筋300的支撑部320根据不同产品计算出的易变形部位来灵活设置,产品成型过程中,控制筋300与成型后的产品连接在一起,且其支撑部320对产品起支撑作用,当产品冷却收缩过程中发生变形时,由于控制筋300收缩很小,从而支撑产品防止产品变形,对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大型产品,控制筋 300可保证其四角平行;产品成型后通过顶杆240及顶块250将产品和控制筋300 —同顶出模具,并取出成型后连接为一体的产品及控制筋300,控制筋300可直接作为产品电镀时的挂脚使用,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控变形结构的模具,包括成型机构及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顶杆及顶块,所述顶块安装于所述成型机构内,所述顶杆与顶块的底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顶块顶出所述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筋,所述控制筋包括基部及从所述基部上凸伸形成的支撑部,所述顶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控制筋相对应的定位槽,所述控制筋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且所述支撑部凸出所述顶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健明吴小平蒋坤学龚文鹏王贤云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