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2740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显示面板、一按键组及一触控面板。第二机体耦接于第一机体。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机体。按键组设置于第二机体。触控面板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中,以位于按键组的下方的一第一位置,或位于自按键组的下方露出的一第二位置。当触控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触控面板用以根据按键组的触碰而操作于一触控模式下,使得显示面板根据来自触控面板的信号显示对应的画面。当触控面板位于第二位置时,触控面板用以操作于一显示模式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装置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举例来说,由于笔记本电脑具有便于携带的特性,因此,笔记本电脑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为了因应信息爆炸的时代, 现代人往往需吸收与处理大量的信息。然而,受限于笔记本电脑的配置,使用者往往仅可借由切换窗口的方式来同时取得不同的信息。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便于使用者取得多种信息的电子装置,乃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通过触控面板的位置来决定操作的模式,以提供多元的应用层面,且增加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显示面板、一按键组及一触控面板。第二机体耦接于第一机体。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机体。 按键组设置于第二机体。触控面板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中,以位于按键组的下方的一第一位置,或位于自按键组的下方露出的一第二位置。当触控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触控面板用以根据按键组的触碰而操作于一触控模式下,使得显示面板根据来自触控面板的信号显示对应的画面。当触控面板位于第二位置时,触控面板用以操作于一显示模式下。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所揭露的电子装置,是通过触控面板位于按键组的下方的第一位置来操作于触控模式,或者露出于按键组之外的第二位置来操作于显示模式。因此,在触控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而操作于触控模式下时,触控面板与按键组为相互配合,以提供输入数据及命令的功能。另外,在触控面板位于第二位置而操作于显示模式下时,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为提供了双屏幕显示的功能。如此一来,电子装置的应用层面更加多元,以增加市场上的竞争力。再者,触控面板可通过被主体、按键组或/及透明层的保护而达到防尘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图IA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触控面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IB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触控面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2A为沿着图IA中的剖面线2A-2A的第二机体的剖面图;图2B为沿着图IB中的剖面线2B-2B的第二机体的剖面图;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触控面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电子装置110 第一机体120 第二机体121 主体123 透明层130 显示面板140 按键组141 按键141a按压顶部141b触碰柱143 固定层150 触控面板160 推杆Cl 第一耦接点C2 第二耦接点T:贯槽R:凹槽d:间距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系举出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明了,此些图式与文字仅为说明之用,并不会对本专利技术的欲保护范围造成限缩。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A、图1B、图2A及图2B,图IA及图IB分别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触控面板150位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2A为沿着图IA中的剖面线2A-2A的第二机体120的剖面图,且图2B为沿着图IB中的剖面线2B-2B的第二机体 120的剖面图。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型计算机,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显示面板 130、按键组140及触控面板150。第二机体120例如是以枢接的方式耦接于第一机体110, 使得第一机体110可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开合。显示面板130设置于第一机体110。按键组140设置于第二机体120。触控面板15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120中,以位于按键组 140的下方的第一位置(如图IA及图2A所示),或位于自按键组140的下方露出的第二位置(如图IB及图2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50是根据所在的位置来决定操作的模式。更详细地说, 当触控面板150位于如图IA及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触控面板150用以根据按键组140 的触碰而操作于触控模式下,使得显示面板130根据来自触控面板150的信号显示对应的画面。另外,当触控面板150位于如图IB及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触控面板150用以操作于显示模式下,以显示画面。兹将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进一步说明如下。第二机体120包括主体121及透明层123。主体121具有凹槽R,用以容置触控面板150。按键组140位于一部分的凹槽R的上方,且透明层123覆盖于另一部分的凹槽R的上方。当触控面板150位于如图IA及图 2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触控面板150是位于按键组140的下方。当触控面板150位于如图 IB及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触控面板150是经由透明层123露出。另外,第二机体120的主体121还具有贯槽T。贯槽T连通于凹槽R,且位于触控面板150的一侧。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推杆160,固定于触控面板150的该侧,且经由贯槽 T露出。使用者可借由推杆160来移动触控面板150,使得触控面板150位于第一位置来操作于触控模式下,或位于第二位置来操作于显示模式下。按键组140包括多个按键141及固定层143。各按键141包括按压顶部141a及触碰柱141b。按压顶部141a位于触碰柱141b的上方,且连接于触碰柱141b。固定层143 固定于此些按压顶部141a上。固定层143例如是借由印刷的方式来具有多个字母图案于其上。此些字母图案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此些按压顶部141a的位置,以供使用者参考来进行输入。当触控面板150位于第一位置时,触碰柱141b与触控面板150相隔一间距d。此时, 当使用者例如是按压对应于“F”的字母图案的按压顶部141a时,连接于按压顶部141a的触碰柱141b是触碰触控面板150。触控面板150是根据被触碰位置传递信号至显示面板 130,使得显示面板130显示出“F”。于本实施例中,为了让按键141在被按压之后可回复到初始位置,固定层143的材料可为弹性材料,例如是硅胶。如此一来,固定层143可在使用者按压按键141之后提供按键141恢复力,使得按键141回复到初始位置。再者,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二机体120具有第一耦接点Cl,且触控面板150具有第二耦接点C2。于图2B中,当触控面板15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耦接点C2为接触于第一耦接点Cl,以使触控面板150据以操作于显示模式下。举例来说,第一耦接点Cl与第二耦接点C2可例如是通过接触来相互电性连接。当使用者移动触控面板150至第二位置时, 第一耦接点Cl与第二耦接点C2为相互接触而电性连接,以提供电性信号至触控面板150, 使得触控面板150根据电性信号来操作于显示模式下。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50可借由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来分别操作于触控模式或显示模式下。因此,在触控面板150位于第一位置时而操作于触控模式下时,触控面板 150与按键组140是相互配合,以提供输入数据及命令的功能。另外,在触控面板150位于第二位置而操作于显示模式下时,触控面板150与显示面板130是相互配合而提供双屏幕显示的功能。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50是被主体121、按键组140与透明层123 所覆盖,因此,触控面板150可减少被灰尘沾污的情况而达到防尘的效果。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3,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的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耦接于该第一机体;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一按键组,设置于该第二机体;以及一触控面板,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机体中,以位于该按键组的下方的一第一位置,或位于自该按键组的下方露出的一第二位置;其中,当该触控面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触控面板用以根据该按键组的触碰而操作于一触控模式下,使得该显示面板根据来自该触控面板的信号显示对应的画面,当该触控面板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触控面板用以操作于一显示模式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柏彦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