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PCI-E插排。该本体具有一基板、一发光模组及一导光部,该发光模组具有一载板及一设于该载板的发光部,该导光部相对该发光部设置,至少部分该发光部的光源经由该导光部而射至该电子装置的外部;该PCI-E插排设于该基板,且该PCI-E插排供与一PCI-E插槽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降低更换成本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如中国台湾专利M508053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基板、至少一发光二极体及一至少半透明的导光体。该基版具有一 PC1-E插排,该PC1-E插排供与一 PC1-E插槽电性插接;该至少一发光二极体设于该基板相对于该插排的一侧,且与该插排电性连接;该至少半透明的导光体至少覆盖该至少一发光二极体。然而,此类电子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因为发光部(LED)与基板是一体连接的,若是发光部损坏,通常须将整块基板一同更换,才得以得到发亮的电子装置,十分浪费金钱与资源。并且,当发光部散热效率太差时,也容易使基板过热而损坏,进而需更换整组电子 目.ο除此之外,导光部并无法有效地使发出的光线均匀分布,难以达到均匀发亮的功效,并会使该电子装置较不美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使基板与发光部可分别设置,当发光部损坏时,仅需更换设置有发光部的载板即可,不必更换整组电子装置,因此大大地降低了更换成本。并且,发光部另设于载板上,不用再与基板共用散热面积,可使散热效率提升,降低电子装置因过热而损坏的风险。除此之外,也可例如通过导光部的散射结构让发光部投射出来的光线可较均匀地散射至电子装置外部,并可使光线看起来更加柔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 PC1-E插排。该本体具有一基板、一发光模组及一导光部,该发光模组具有一载板及一设于该载板的发光部,该导光部相对该发光部设置,至少部分该发光部的光源经由该导光部而射至该电子装置的外部;该PC1-E插排设于该基板,且该PC1-E插排供与一 PC1-E插槽电性连接。所述导光部设有一散射结构,部分所述发光部的光源朝所述散射结构投射而散射后、均匀地穿透出该导光部并射至所述电子装置的外部。所述散射结构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导光部内,部分所述发光部的光源朝该散射结构投射后可向该导光部的周侧射出。所述导光部具有至少一入射面、一设有所述散射结构的散射面及一相对该散射面的出射面,所述发光部邻设于所述至少一入射面,该发光部的光源朝该至少一入射面入射、且部分光源经由该散射结构散射后可从所述出射面透出。所述散射结构为凹凸结构或散射网点结构。所述基板具有一贯孔,所述导光部穿设于所述贯孔。所述载板凸设有至少一侧翼,该至少一侧翼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设有一与所述PC1-E插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性插槽,所述载板设有一与所述发光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插槽,所述第一电性插槽及所述第二电性插槽以一电性排线相互插接而电性连接。所述本体还包括一壳部,该壳部盖设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该壳部设有一透光部,至少部分所述发光部的光源可经由所述导光部及所述透光部而射至所述电子装置的外部。所述基板还设有一电子单元,该电子单元与所述PC1-E插排电性连接,该电子单元为绘图处理模组及显示处理模组其中一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可透过与基板分别设置的发光部(另设于载板),若发光部损坏时,仅需更换设置有发光部的载板即可,不必更换整组电子装置,因此大大地降低了更换成本。并且,发光部另设于载板上,不用再与电子单元共用基板的散热面积,可使散热效率提升,降低电子装置过热而损坏的风险。除此之外,也可例如通过导光部的散射结构让发光部投射出来的光线可较均匀地散射至电子装置外部,并可使光线看起来更加柔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性关系方块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号:1:电子装置;10:本体;11:基板;111:贯孔;112:电子单元;113:第一电性插槽;12:发光模组;121:载板;122:侧翼;123:发光部;124:第二电性插槽;13:导光部;131:散射结构;14:电性排线;15:PC1-E插排;16:PCI_E插槽;17:壳部;171:透光部;123a:发光部;13a:导光部;131a:散射结构;132a:入射面;133a:散射面;134a:出射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至5,其显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电子装置1包括一本体10及一 PC1-E插排15。该本体10具有一基板11、一发光模组12及一导光部13。进一步说,该基板11设有一电子单元112,该电子单元112与该PC1-E插排15电性连接,该电子单元112可为绘图处理模组、显示处理模组或其它处理模组,使该电子装置1能当作绘图卡、显示卡或其它装置使用。该发光模组12具有一载板121及一设于该载板121的发光部123,该导光部13相对该发光部123设置。该PC1-E插排15设于该基板11,且该PC1-E插排15供与一 PC1-E插槽16电性连接,较明确地说,该PC1-E插排15不仅可传输电力、也可传输资料。可理解的,该PC1-E插排15可因应不同主机板规格的PC1-E插槽16而为PC1-E xl,PC1-E x2, PC1-E x4, PC1-Ex8或PC1-E xl6的插排。该基板11设有一与该PC1-E插排15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性插槽113,该载板121设有一与该发光部123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插槽124,该第一电性插槽113及该第二电性插槽124以一电性排线14相互插接而电性连接,且该基板11与该载板121为印刷电路板,进而使该发光部123可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基板、一发光模组及一导光部,该发光模组具有一载板及一设于该载板的发光部,该导光部相对该发光部设置,至少部分该发光部的光源经由该导光部而射至该电子装置的外部;一PCI‑E插排,设于该基板,且该PCI‑E插排供与一PCI‑E插槽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翰鸿,程威迪,
申请(专利权)人:宇帷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