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自动点底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2002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针自动点底焊接装置,其包括下料斗,下料斗的一侧设有点焊机;下料斗下部设有电池出料口,下料斗内对应电池出料口上方设有用于电池翻动轴,电池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池推动机构;点焊机包括第一点焊针及第二点焊针,第一点焊针与第二点焊针的下方设有焊接支撑体,焊接支撑体与第一电池推动机构间设有电池翻转机构;下料斗内的电池通过电池翻转机构推动翻转后,使得滑入焊接支撑体上电池的待点焊端能与第一点焊针及第二点焊针对应配合;焊接支撑体对应于与电池翻转机构相连的另一端与电池接料斗的电池进料口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电池的点焊质量,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焊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双针自动点底焊接装置,属于电池焊接加工的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日益减少,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在若干年后终会使用枯竭。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能源资源方面,鼓励开发新的能源资源,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备用电源太阳能等。目前,钢壳圆柱电池卷绕装配后基本采用人工将电池放入夹具内,脚踩点焊机踏板,焊针向下直线运动,将负极极耳与钢壳底部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双脚松开踏板,焊针向上运动,移出夹具,将电池取出,放入电池周转盒,进入下一加工工序。上述焊接工艺,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双手和双脚需不停的工作,很容易让员工疲劳,给生产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针自动点底焊接装置, 其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双针自动点底焊接装置,包括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一侧设有点焊机;所述下料斗下部设有电池出料口,下料斗内对应电池出料口上方设有用于翻动电池的电池翻动轴,电池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池推动机构;点焊机包括第一点焊针及第二点焊针,所述第一点焊针与第二点焊针的下方设有焊接支撑体,所述焊接支撑体与第一电池推动机构间设有电池翻转机构;下料斗内的电池通过电池翻转机构推动翻转后,使得滑入焊接支撑体上电池的待点焊端能与第一点焊针及第二点焊针对应配合; 焊接支撑体对应于与电池翻转机构相连的另一端与电池接料斗的电池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一电池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推动块相连。所述电池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电池感应器。所述电池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定位块,所述翻转定位块内设有呈S型分布的翻转定位槽,所述翻转定位槽的一端与电池出料口相连,翻转定位槽的另一端与焊接支撑体对应连接。所述焊接支撑体的下方设有用于对电池焊接定位的电池点底定位装置。所述电池点底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焊接定位块,所述焊接定位块上设有均勻分布的焊接定位槽,所述焊接定位槽与电池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电池进料口的一侧设有用于将焊接支撑体上的电池推入电池接料斗内的第二电池推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池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推动块相连;电池进料口对应于远离焊接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电池挡板。所述第一点焊针与第二点焊针对应于远离焊接支撑体的一端均与焊接调节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料斗内设有用于调节电池翻动轴转速的调速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下料斗的下部设置电池出料口,电池出料口下方设置第一电池推动机构,第一电池推动机构能够将电池推入翻转定位块内,并经翻转定位槽翻转后竖直滑入焊接支撑体上,从而电池待点焊的端部能够与第一点焊针及第二点焊针对应配合,得到焊接电池,焊接电池在第一电池推动机构作用下向电池接料斗方向运动,焊接电池在第二电池推动机构作用下推入电池接料斗内,完成对焊接电池的收集;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电池的点焊质量,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池接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下料斗1、电池2、电池翻动轴3、电池出料口 4、第一推动气缸5、第一推动块6、电池感应器7、翻转定位槽8、翻转定位块9、焊接定位槽10、 焊接定位块11、定位气缸12、电池接料斗13、电池挡板14、第二推动块15、焊接支撑体16、 第二推动气缸17、第二锁紧块18、第一锁紧块19、点焊机20、第一点焊针21、焊接调节气缸 22、第二点焊针23、四色指示灯24、电源开关25、控制器沈、计数器27、调速器观、输送定位槽四、焊接电池30及电池进料口 31。点底焊是电池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电池点底焊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点底不好会导致零电压(断路)和高内阻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做法人工点焊,员工要双手不停的放入电池和将焊好的电池移出,同时双脚还要不断地踩动踏板,不仅劳动强度大,同时效率不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所述下料斗1的一侧设有点焊机20,所述点焊机20同时具有第一点焊针21及第二点焊针23,所述第一点焊针21通过第一锁紧块19锁紧安装于点焊接20上,第二点焊针23通过第二锁紧块18锁紧安装于点焊机20上;且第一点焊针21及第二点焊针23均与焊接调节气缸22 的活塞杆相连,通过焊接调节气缸22活塞杆的伸缩能够调节第一点焊针21与第二点焊针 23的点焊位置。第一点焊针21与第二点焊针23的下方设有焊接支撑体16,通过焊接支撑体16能够支撑电池2的焊接。下料斗1的下部设有电池出料口 4,所述电池出料口 4的孔径与电池2的尺寸相匹配。下料斗1内对应于电池出料口 4的上方设有电池翻动轴3,所述电池翻动轴3能够在下料斗1内转动;当电池翻动轴3在下料斗1内转动时,能够使得下料斗1内的电池滑入电池出料口 4内,便于将下料斗1内的电池2输出。下料斗1内还设有用于调节电池翻动轴 3的调速器观,通过调速器28能够调节电池翻动轴3的转速。电池出料口 4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池推动机构及电池感应器7,第一电池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气缸5,所述第一推动气缸5的活塞杆与第一推动块6固定连接;电池感应器7能够感应电池出料口 4内的电池2,4从而能够根据电池感应器7检测的信号调节第一推动气缸5活塞杆的伸缩。第一电池推动机构能够将电池2推向焊接支撑体16的方向,从而能够对电池2对应的底部进行点焊。为了能够使得滑入焊接支撑体16上的电池2竖直分布于焊接支撑体16上,且电池2的待点焊端能够与第一点焊针21及第二点焊针23对应配合,电池出料口 4下方的第一电池推动机构与焊接支撑体16间设有电池翻转机构,电池翻转机构能够将水平放置的电池2翻转成竖直状态并滑入焊接支撑体16上。具体地,电池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定位块9, 所述翻转定位块9内设有翻转定位槽8,所述翻转定位槽8呈S型分布,翻转定位槽8的一端与第一电池推动机构相连,另一端与焊接支撑体16相连,且翻转定位槽8对应与焊接支撑体16相连的槽口与焊接支撑体16近似平行。翻转定位槽8的大小以电池2能够顺利滑入滑出为原则,翻转定位槽8不宜太大,否则会在里面晃动现象,还可能导致第一推动气缸 5所作用力分散,达不到电池输出的效果。翻转定位槽8邻近焊接支撑体16 —端的倾角小于翻转定位槽8邻近第一推动气缸5的倾角,从而能够使得经过翻转定位槽8过渡后第一推动气缸5推动水平放置的电池2能够竖直滑入焊接支撑体16上,然后通过第一点焊针21 与第二点焊针23能够对电池2进行点焊。翻转定位块9采用聚四氟材料或塑钢材料制成。为了确保电池2点焊时的可靠性,焊接支撑体16的下方设有电池点底定位装置, 所述电池点底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气缸12,所述定位气缸12的活塞杆上设有焊接定位块11, 所述焊接定位块11上设有均勻分布的焊接定位槽10,所述焊接定位槽10与电池2的形状相吻合;从而电池2待点焊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双针自动点底焊接装置,包括下料斗(1),所述下料斗(1)的一侧设有点焊机(20);其特征是:所述下料斗(1)下部设有电池出料口(4),下料斗(1)内对应电池出料口(4)上方设有用于翻动电池(2)的电池翻动轴(3),电池出料口(4)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池推动机构;点焊机(20)包括第一点焊针(21)及第二点焊针(23),所述第一点焊针(21)与第二点焊针(23)的下方设有焊接支撑体(16),所述焊接支撑体(16)与第一电池推动机构间设有电池翻转机构;下料斗(1)内的电池(2)通过电池翻转机构推动翻转后,使得滑入焊接支撑体(16)上电池(2)的待点焊端能与第一点焊针(21)及第二点焊针(23)对应配合;焊接支撑体(16)对应于与电池翻转机构相连的另一端与电池接料斗(13)的电池进料口(3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叶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明杨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