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该极片制作的电池具有短路率低,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电化学反应特点,所用的隔膜通常在18-40 μ m之间,而电池正负极极片的材料,以正极为镍钴锰酸锂,负极为人造石墨的圆柱形电池为例,其正极的D50 粒径通常在5-10 μ m, D90粒径在20 μ m以上。负极的D50粒径通常在15-25 μ m。作为高倍率放电的锂离子电池,通常需要用较薄的隔膜来降低电池内阻实现高倍率放电性能,且极片面积较大,所用隔膜通常低于25 μ m,基于以上数据对比,常规的负极片粉尘或者颗粒较大的正极片粉尘就很容易刺穿电池隔膜造成电池的短路和微短路,而面积较大的极片更是增加了短路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方法通过对于极片表面进行包覆,形成一层可以通过锂离子又能阻止极片粉尘刺穿隔膜引起短路的包覆层,来降低电池微短路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a、以镍钴锰酸锂为正极活性物质,以碳黑、导电石墨为导电剂,以聚偏氟乙烯作为粘结剂,镍钴锰酸锂为90 95份,聚偏氟乙烯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倍率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a、以镍钴锰酸锂为正极活性物质,以碳黑、导电石墨为导电剂,以聚偏氟乙烯作为粘结剂,镍钴锰酸锂为:90~95份,聚偏氟乙烯为:2~6份,碳黑为:1~5份、导电石墨为:0.5~5份;b、将步骤a中的固体物质分别在小于或等于-0.095MPa的真空度条件下烘烤2~4小时,烘烤温度为80~120℃;将烘烤后的固体物质冷却至21~25℃;将聚偏氟乙烯倒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与步骤a中的固体物质的重量比为0.3~1.0∶1,在小于或等于-0.095MPa的真空度条件下搅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明杨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