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486680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将碳材料、粘接剂和导电剂混合制备浆料;对浆料进行喷雾干燥造粒或挤压混捏造粒,得到粒度大小为5μm~30μm的颗粒;将颗粒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烧结,保温时间为两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块状材料;将块状材料打散至颗粒大小为5μm~30μm;使用液体沥青或树脂对打散的材料进行浸泽,再将浸泽后的材料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烧结,并将得到的材料再次打散至颗粒大小为5μm~30μm,在3000℃~3300℃进行石墨化处理,即得到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在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碳负极材料包括石墨,软碳和硬碳,其中就克容量而言,石墨容量最高,理论容量为372mAh/g,目前实际容量发挥高达360mAh/g以上,正是因为碳材料具容量高、嵌/脱锂可逆性好、电位平台低以及循环性能优良等优点,其作为是3C类电子产品的主要负极材料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锂离子只能从石墨层的边缘,即平行于石墨层的方向进出石墨层结构,无法从垂直石墨层的方向进出,因此锂离子进出石墨层的扩散系数小,直接导致锂离子电池较差的倍率性能。此外,在高倍率下充放电时,当锂离子来不及扩散进入石墨层间时,锂离子集中在负极电极表面并被还原成活性极高的金属锂枝晶。金属锂枝晶容易与电解液反应,消耗电解液,使电池容量降低,严重缩短了电池的循环寿命;金属锂枝晶聚集到一定程度还可能造成电池的内部短路而导致安全事故。因此,解决石墨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不论从充放电速度上来说,或者是安全性能上以及电池寿命的考虑,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目前,电动汽车领域更是对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纳米孔、微米孔石墨和多边形石墨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期解决锂离子电池高功率的需求,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从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上考虑以及业界对高功率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迫切需求,开发高功率密度同时兼顾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意义重大。通常解决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主要通过打孔,减小颗粒尺寸和表面改性的方法。比如专利CN103682282A是将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负载在石墨上;将负载有催化剂的石墨与反应气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石墨负极材料,采用这种方法置备得到的材料虽然能够增加碳材料中锂离子进出通道,但是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影响初始效率和全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该制备方法采用颗粒状的碳材料,通过喷雾干燥等方式造粒,再通过沥青或者树脂等液相浸泽的方式将颗粒中的缝隙填补,以制备实心结构的石墨负极材料。保证了颗粒的强度,能够实现较高的压实密度,在大幅提高倍率性能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大幅提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60wt%~98wt%的碳材料、0.01wt%~25wt%的粘接剂和0.01wt%~15wt%的导电剂混合制备浆料;对所述浆料进行喷雾干燥造粒或挤压混捏造粒,得到粒度大小为5μm~30μm的颗粒;将所述颗粒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500℃~1000℃的惰性气氛下进行烧结,保温时间为两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烧结后的块状材料;将所述块状材料打散至颗粒大小为5μm~30μm;使用液体沥青或树脂对所述打散的材料进行浸泽;再将浸泽后的材料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500℃~1000℃的惰性气氛下进行烧结,保温时间为两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并将得到的材料再次打散至颗粒大小为5μm~30μm;在3000℃~3300℃将所述再次打散的颗粒进行石墨化处理,即得到所述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优选的,所述浸泽与浸泽后所述烧结的次数重复为1~3次。优选的,所述碳材料的颗粒大小为0.5μm~10μm,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石墨碎、中间相碳微球、石油焦、沥青焦、针状焦、焦炭、软碳或硬碳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粘结剂包括沥青、树脂、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乙炔黑、炉黑、科琴碳、石墨颗粒或导电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碳纳米管、碳纤维、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烧结的条件包括:以2℃/min~5℃/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温至500℃~100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石墨负极材料。优选的,所述石墨负极材料的形貌为球形、椭球形、鹅卵石形或无规则的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石墨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锂硫电池或全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或其中一部分。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石墨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颗粒状的碳材料,通过喷雾干燥等方式造粒,再通过沥青或者树脂等液相浸泽的方式将颗粒中的缝隙填补,以制备实心结构的石墨负极材料。保证了颗粒的强度,能够实现较高的压实密度,在大幅提高倍率性能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大幅提高。附图说明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9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0提供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2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0.1C和10C的充电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意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将60wt%~98wt%的碳材料、0.01wt%~25wt%的粘接剂和0.01wt%~15wt%的导电剂混合制备浆料;具体的,碳材料的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60wt%~98wt%的碳材料、0.01wt%~25wt%的粘接剂和0.01wt%~15wt%的导电剂混合制备浆料;对所述浆料进行喷雾干燥造粒或挤压混捏造粒,得到粒度大小为5μm~30μm的颗粒;将所述颗粒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500℃~1000℃的惰性气氛下进行烧结,保温时间为两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烧结后的块状材料;将所述块状材料打散至颗粒大小为5μm~30μm;使用液体沥青或树脂对所述打散的材料进行浸泽;再将浸泽后的材料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500℃~1000℃的惰性气氛下进行烧结,保温时间为两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并将得到的材料再次打散至颗粒大小为5μm~30μm;在3000℃~3300℃将所述再次打散的颗粒进行石墨化处理,即得到所述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
括:
将60wt%~98wt%的碳材料、0.01wt%~25wt%的粘接剂和0.01wt%~15wt%
的导电剂混合制备浆料;
对所述浆料进行喷雾干燥造粒或挤压混捏造粒,得到粒度大小为5μ
m~30μm的颗粒;
将所述颗粒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500℃~1000℃的惰性气氛下进行烧
结,保温时间为两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烧结后的块状材料;
将所述块状材料打散至颗粒大小为5μm~30μm;
使用液体沥青或树脂对所述打散的材料进行浸泽;
再将浸泽后的材料置于回转烧结炉内,在500℃~1000℃的惰性气氛下进
行烧结,保温时间为两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并将得到的材料再次打散至
颗粒大小为5μm~30μm;
在3000℃~3300℃将所述再次打散的颗粒进行石墨化处理,即得到所述
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泽与浸泽后所
述烧结的次数重复为1~3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的颗粒大
小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飞刘柏男张志清李辉刘芳冯苏宁陈卫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