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027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下模扣合从而形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其中,所述型腔对应两个侧拉杆的最粗处均大于拉头体两侧开槽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所制成的拉片与拉头体装配后,可有效地防止出现拉片和拉头体相串的情形,减少电镀或喷漆的批量处理过程中因相串所造成的损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片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明拉链上的拉片模具。
技术介绍
拉链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拉链由拉链带以及可使其重复进行拉开、拉合的拉链头等组成,如图1-3所示,拉链头包括拉片10’和拉头体20。拉片10’包括拉部11’和握部12’,拉部11’设有拉孔111’,拉孔111’的三侧孔沿分别为位于前端的横拉杆112’和位于侧边的两个侧拉杆113’。拉头体20包括上下对合连接的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上翼板 21和下翼板22的两侧边弯折形成折边,且两个折边之间形成开槽23,从而在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之间形成收纳拉链带的内腔,该内腔开口大的一端为开口端,开口小的一端为闭合端。上翼板21上且位于开口端处设有前嵌合部,在闭合端处对应设有后嵌合部;前嵌合部的两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前挡止部,后嵌合部的两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对应形成两个后挡止部,上翼板21上装有帽盖30。帽盖30为中空的壳体,帽盖30的中部设有缺口从而形成前卡合部和后卡合部;前卡合部紧紧嵌合于前嵌合部,并抵接于前挡止部,后卡合部紧紧嵌合于后嵌合部,并抵接于后挡止部;这样帽盖30、上翼板21、前挡止部和后挡止部围成一个穿孔,拉片10’穿设于该穿孔中。为了便于使用者拉动拉头体20,握部12’的厚度较厚,为了制成轻便的拉链和节约成本,拉部11’的厚度较薄;拉片10’装设在拉头体20上,拉片10’的横拉杆112’位于穿孔中,两个侧拉杆113’分别位于穿孔的两侧。当拉片10’和拉头体20组装后进行批量电镀处理时,侧拉杆113’常常串进拉头体两侧的开槽23中,相串的拉片10’和拉头体20 的表面电镀层出现烧焦、不均勻的情形;进行喷漆处理时,相串的拉片10’和拉头体20的表面出现无喷漆、喷漆层不均勻等情形,相串所造成的损耗高达40%。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该改进型拉片模具能制成防止拉片和拉头体相串的拉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下模扣合从而形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其中所述型腔对应两个侧拉杆的最粗处均大于拉头体两侧开槽的开口。所述型腔对应侧拉杆处的上下腔壁的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所述型腔对应横拉杆的最宽处小于所述型腔对应侧拉杆的最宽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型腔对应两个侧拉杆的最粗处均大于拉头体两侧开槽的开口,浇注成型的横拉杆的最厚处,以及两个侧拉杆的最厚处均大于开槽的开口,可以防止两个侧拉杆串进拉头体的开槽中,避免了在电镀或喷漆过程中因相串所造成的不良品的出现;二、型腔对应侧拉杆处的上下腔壁的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浇注成型的侧拉杆的上下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无凸出或凹进的台阶面,这样有利于改变侧拉杆的厚度,防止两个侧拉杆串进拉头体的开槽,避免了在电镀或喷漆过程中因相串所造成的损耗,而且拉片的形状简单便于制造;三、型腔对应横拉杆的最宽处小于型腔对应侧拉杆的最宽处,浇注成型的横拉杆的宽度小于两个侧拉杆的宽度,也就是说横拉杆可以制成较窄的宽度,可以进一步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拉片和拉头体的相串的立体示意图一;图2为现有拉片和拉头体的相串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现有拉片的主视图;图4为上模的主视图;图5为下模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制成的拉片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制成的拉片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制成的拉片的A-A剖视图。图中拉片10,拉部11,拉孔111'横拉杆112,侧拉杆113'握部12,拉片10拉部11拉孔111横拉杆112侧拉杆113握部12拉头体20上翼板21下翼板22开槽23下模40型腔41上模50型腔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4-8所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包括下模40、上模50。下模40设有与拉片相对应的16个型腔41,8个型腔41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由左至右排列的两列型腔41呈镜像排列。上模50也设有与拉片相对应的16个型腔51,8个型腔51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由左至右排列的两列型腔51呈镜像排列。下模40和上模50扣合,从而对应形成拉片的型腔。型腔41对应横拉杆112的杆粗处由后侧腔壁面向前侧腔壁变薄,这样制成的横拉杆112的杆粗由后侧端面向前侧端面变细,型腔41对应横拉杆112前端面的厚度,以及型腔41对应两个侧拉杆113的最粗处均大于拉头体20两侧开槽23的开口。型腔41对应侧拉杆113处的上下腔壁的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型腔41对应横拉杆113的最宽处小于型腔41对应侧拉杆113的最宽处。本实施例中,型腔51与型腔41结构形状相同,这样下模 40和上模50合模后浇注成型的拉片为对称形状。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还包括浇口、浇道、水道、定位等装置,这些结构均采用现有的拉片模具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加工时,将上模50和下模40进行合模,下料浇注成型、冷却后,将上模50和下模 40打开进行脱模,即制成如图5-7所示的拉片10。拉片10为直片状,横拉杆112远离拉孔 111处的表面为外侧表面,该外侧表面为曲面;横拉杆112前端面的厚度,以及与横拉杆112 连接处的两个侧拉杆113的最粗处均大于开槽23的开口 ;侧拉杆113的上下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横拉杆112的宽度小于与其连接的侧拉杆113的宽度。因为横拉杆112的前端面的厚度,以及与横拉杆112连接处的两个侧拉杆113的最粗处均大于开槽23的开口,可以防止两个侧拉杆113和与侧拉杆113连接处的横拉杆 112串进拉头体20两侧的开槽23中;横拉杆112由后侧端面向前侧端面变细,这样可以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横拉杆112的宽度小于连接处两个侧拉杆113的宽度,可以进一步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侧拉杆113的上下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无凸出或凹进的台阶面,这样有利于改变侧拉杆113的粗细,可以进一步防止两个侧拉杆113串进开槽23中,而且拉片10的形状简单便于制造。总之,本实施例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所制成的拉片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拉片和拉头体相串的情形,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对组装后的拉片和拉头体进行电镀或喷漆处理时,减少了因相串所造成的40%的损耗,极大地节约了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下模扣合从而形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对应两个侧拉杆的最粗处均大于拉头体两侧开槽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对应侧拉杆处的上下腔壁的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对应横拉杆的最宽处小于所述型腔对应侧拉杆的最宽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下模扣合从而形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其中,所述型腔对应两个侧拉杆的最粗处均大于拉头体两侧开槽的开口。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下模扣合从而形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对应两个侧拉杆的最粗处均大于拉头体两侧开槽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福兴拉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