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0593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绕装置,包含一个机座、一个撑开单元、一支卷针、一个传动单元、一个转动单元及一个驱动单元。该撑开单元设置于该机座,该传动单元与该卷针连接,该转动单元设置于该机座并与该传动单元连接,该转动单元透过该传动单元带动该卷针转动,该驱动单元设置于该机座并与该传动单元连接,该驱动单元透过该传动单元带动该卷针移动,使该卷针可相对于该撑开单元在一个接合于该撑开单元的接合位置,及一个远离该撑开单元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借此可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卷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卸下成品的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以往用于将例如纸张、铝箔、塑料膜等材料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绕装置1 包含一支卷针11、一个套筒12、一个卷针座13、一个转动单元14及一个驱动单元15。该卷针11部分设置于该套筒12内,该转动单元14可驱使该套筒12转动,使该套筒12带动该卷针11转动,该驱动单元15驱使该卷针11相对于该卷针座13在一个穿入该卷针座13的接合位置,及一个远离该卷针座13的分离位置(图未示)之间移动。在该接合位置,该卷针11穿入并定位于该卷针座13,借由该转动单元14驱使该卷针11转动对欲卷绕的材料进行卷绕作业。在卷绕作业完成后,驱动单元15驱使该卷针11移动至该分离位置,使该卷针 11远离该卷针座13,同时将卷绕成品卸下。然而,由于该卷针11设置在该套筒12内,该套筒12的体积会因应大型的卷针11 变得过于庞大,导致占用过多空间,而且在卷绕材料时,材料会紧贴于该卷针11而难以在卷绕作业完成后卸下成品,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卸下成品的卷绕装置。本技术卷绕装置,包含一个机座、一个撑开单元、一支卷针、一个传动单元、一个转动单元及一个驱动单元。该撑开单元设置于该机座。该卷针包括一个直立的基壁、一个环绕一条轴线的围绕壁及一个连接部,该围绕壁自该基壁的周缘延伸,并具有一个内表面、一个外表面、一个端面、多个剖槽及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剖槽的开孔,该端面分别连接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并朝向相反于该基壁的方向,所述剖槽自该端面朝该基壁延伸并贯穿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所述开孔邻近于该基壁并自该外表面贯穿至该内表面,所述开孔分别与所述剖槽连通,该连接部与该基壁连接。该传动单元与该卷针的连接部连接。该转动单元设置于该机座并与该传动单元连接,该转动单元透过该传动单元带动该卷针绕该轴线转动。该驱动单元设置于该机座并与该传动单元连接,该驱动单元透过该传动单元带动该卷针沿着该轴线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卷针不需设置于套筒内,因而可节省空间的使用, 此外,借由所述开孔、所述剖沟,及该撑开单元相配合,该卷针在不同位置分别具有不同的形态,如此,该卷针可分别配合卷绕作业及卸下成品的作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以往卷绕装置的侧视局部剖面示意图,说明一支卷针在一个接合位置;图2是本技术卷绕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支卷针的侧视图;图4是该卷针的正视图;图5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滑动单元的俯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局部剖面示意图,说明该卷针在一个接合位置;及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卷针在一个分离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图5,本技术卷绕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包含一个机座2、一个撑开单元 3、一支卷针4、一个传动单元5、一个转动单元6、一个驱动单元7、一个滑动单元8及至少一个减震轴9该机座2包括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减震轴9的轴套21。在本实施例中,该卷绕装置包含两个减震轴9,该机座2包括两个对应于所述减震轴9的轴套21。参阅图2、图6,该撑开单元3具有一个与该机座2连接的基壁31、一个自该基壁 31中央朝该卷针4的方向延伸的凸出部32、一个自该基壁31周缘朝该卷针4的方向延伸的环绕壁33,及一个套设于该凸出部32并被该环绕壁33环绕的套环34,该套环34与该环绕壁33之间形成一个间隙35。参阅图2、图3、图4,该卷针4包括一个直立的基壁41、一个自该基壁41的周缘延伸且围绕一条轴线100的围绕壁42,及一个连接部43。该围绕壁42具有一个与该基壁41 连接的开孔壁部420、一个与该开孔壁部420连接的卷绕壁部421、一个与该卷绕壁部421 连接的嵌入壁部422、一个外表面423、一个内表面424、一个端面425、多个剖槽426、多个开孔427及多个凹槽428。该端面425分别连接该内表面424、该外表面423并朝向相反于该基壁41的方向,所述剖槽426自该端面425朝该基壁41延伸并贯穿该外表面423与该内表面424,所述开孔427形成于该开孔壁部420并自该外表面423贯穿至该内表面424,所述开孔427分别与所述剖槽4 连通,所述凹槽4 形成在该外表面423,该连接部43与该基壁41连接并朝相反于该端面425的方向延伸。值得一提的是,该卷针4不需如以往技术一般设置于套筒内,因此可以节省空间的使用,使该机座2的外缘尺寸降低。在本实施例中,任一个开孔427的宽度大于与其连通的剖槽426的宽度。该传动单元5包括一个轴杆51,该轴杆51与该连接部43连接。该转动单元6包括一个设置于该机座2的马达61、一个与该马达61连接的转轴 62、一个与该轴杆51同轴设置的套筒63、两个分别与该转轴62及该套筒63同轴设置的皮带轮64、65及一个套联所述皮带轮64、65的皮带66,该马达61经该转轴62、该皮带轮64、 该皮带66及该皮带轮65驱使该套筒63转动,使该套筒63带动该轴杆51转动,进而使该轴杆51带动该卷针4绕该轴线100转动。该驱动单元7包括一个气压缸71及一个传动元件72,该气压缸71透过该传动元件72驱使该轴杆51移动,使该轴杆51带动该卷针4可相对于该撑开单元3在一个接合于该撑开单元3的接合位置,及一个远离该撑开单元3的分离位置(见图7)之间移动。参阅图2、图5,该滑动单元8具有两个套轴82及一个滑动件81,所述套轴82设置于该机座2,该滑动件81可滑移地套设于所述套轴82上并与该轴杆51连接,该轴杆51移动时会同时带动该滑动件81沿所述套轴82滑动。所述减震轴9设置于该滑动件81上,在该轴杆51带动该卷针4移动至该接合位置时,该轴杆51同时也带动该滑动件81滑动,使所述减震轴9分别插设入所述轴套21。值得一提的是,借由将所述减震轴9分别穿设入所述轴套21,所述轴套21会限制所述减震轴9的移动。在进行卷绕作业时该轴杆51会转动并导致该滑动件81产生震动, 且同时使所述减震轴9震动。但由于该轴套21限制了所述减震轴9的移动,所述减震轴9 震动的幅度大幅下降,同时也减低与所述减震轴9连接的该滑动件81的震动幅度。参阅图2、图3、图6,在该接合位置时,该嵌入壁部422嵌入该间隙35,该围绕壁42 被该套环34向外撑开,使该嵌入壁部422顶抵于该撑开单元3的环绕壁33,借此,在该卷绕壁部421的该外表面423与该轴线100间的距离均相同。该转动单元6经该轴杆51驱使该卷针4转动,进而卷绕一个置放于该卷绕壁部421的材料200。由于位于该卷绕壁部421 的该外表面423与该轴线100之间的距离均相同,在卷绕时可使该材料200贴附于该外表面423并均勻地接受卷绕的力量,因而可使卷绕完的成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值得一提的是, 所述开孔427配合所述剖槽4 可使该围绕壁42易于被撑开。此外,所述凹槽4 会减低该材料200与该外表面423的接触面积,借此,可减少该材料200与该外表面423之间的静电效应。参阅图7,该材料200被卷绕成卷筒状并具有一个内表面201。在该分离位置时, 该卷针4远离该撑开单元3,该围绕壁42就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装置,包含一个机座、一个撑开单元、一支卷针、一个传动单元、一个转动单元及一个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单元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卷针包括一个直立的基壁、一个环绕一条轴线的围绕壁及一个连接部,所述围绕壁自所述基壁的周缘延伸,并具有一个内表面、一个外表面、一个端面、多个剖槽及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剖槽的开孔,所述端面分别连接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并朝向相反于所述基壁的方向,所述剖槽自所述端面朝所述基壁延伸并贯穿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所述开孔邻近于所述基壁并自所述外表面贯穿至所述内表面,所述开孔分别与所述剖槽连通,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壁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卷针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转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机座并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所述转动单元透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卷针绕所述轴线转动;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机座并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透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卷针沿着所述轴线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运
申请(专利权)人:罗得电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