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轴及具有该销轴的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5820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联轴器的销轴以及具有该销轴的柔性联轴器,所述销轴包括:头部;本体部,由所述头部延伸,所述本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直径,所述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三直径;以及端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与所述头部相对的一端,所述端部具有第四直径,所述第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三直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销轴,通过包括不同直径的部分形成的阶梯轴,使得能够充分利用柔性联轴器的弹性变形来实现销轴与联轴器和连接轴的可靠连接,因而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联轴器划伤或断裂问题,运行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连接结构,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柔性联轴器的销轴以及具有该销轴的柔性联轴器。
技术介绍
在诸如医疗机械设备领域,经常需要用到联轴器。例如,对于医用注射泵的驱动电机而言,为了减震的目的,通过由柔性材料(诸如,橡胶、硅胶等)制成的柔性联轴器来连接电机输出轴与主动带轮。现有技术中,利用开口式连接销将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以及联轴器与主动带轮轴连接,这种开口式连接销安装不方便,且在联轴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将柔性联轴器划伤甚至使联轴器开裂,这直接威胁到机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甚至可能造成运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且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柔性联轴器的销轴,其能够有效地将柔性联轴器和连接轴连接在一起且能够确保连接的安全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联轴器的销轴,所述销轴包括头部; 本体部,由所述头部延伸,所述本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直径,所述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三直径;以及端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与所述头部相对的一端,所述端部具有第四直径,所述第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三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径等于所述第三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径等于所述第四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端部的自由端还形成有渐缩的截锥形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联轴器,在所述柔性联轴器的侧端沿所述柔性联轴器的旋转中心轴线插入连接轴,其中,所述柔性联轴器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 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销轴,所述销轴沿所述柔性联轴器的径向穿过所述柔性联轴器,并且其中,所述销轴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与所述柔性连接器配合,所述销轴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接轴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接轴形成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质心偏离所述柔性联轴器的旋转中心轴线而靠近所述端部。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联轴器由橡胶或硅胶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柔性联轴器的销轴,其外形美观大方,简化了安装工艺并节省了安装成本。具体地,通过包括不同直径的部分形成的阶梯轴,使得能够充分利用柔性联轴器的弹性变形来实现销轴与联轴器和轴的可靠连接,因而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联轴器划伤或断裂问题,运行极其安全可靠;通过将销轴设计成使得其质心偏离联轴器的轴线(即旋转中心)而朝向端部,因而在联轴器转动过程中,可有效防止销轴沿径向脱离联轴器,且更有助于将销轴保持在位,达到动平衡自锁的目的;此外,通过在销轴的端部设置截锥部分,更有助于将销轴插入到柔性联轴器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联轴器;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销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销轴及具有该销轴的联轴器。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柔性联轴器50,其可由橡胶或硅胶制成。如图1所示,柔性联轴器50用于连接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具体地,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 分别沿联轴器50的旋转中心轴线L插入到联轴器50的两侧端。两个销轴10分别用于连接第一轴20与联轴器50以及第二轴30与联轴器50。在该实施例中,这两个销轴10具有基本类似的结构。因此,下面将描述其中任意一个销轴10的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销轴10。如图2所示,销轴10基本呈阶梯状,其包括头部110 ;细长的本体部120,由头部110延伸;以及端部130,与头部110相对。 本体部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IM和第三部分126,第一部分122具有第一直径Dl,第二部分IM具有第二直径D2,且第三部分1 具有第三直径D3,其中,第二部分124的第二直径D2大于第一部分122的第一直径Dl和第三部分126的第三直径D3。 端部130具有第四直径D4,该第四直径D4大于上述第一直径Dl和第三直径D3。参照图1可知,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柔性联轴器50中,销轴10的第一部分 122和第三部分1 为与柔性联轴器50相配合的部分,而第二部分IM为与第一轴20或第三轴30相配合的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第一直径Dl等于第三直径D3,且更优选地,第二直径D2等于第四直径D4。再如图1所示,两个销轴10均沿柔性联轴器50的径向穿过柔性联轴器50,即,销轴10的头部110和端部130位于柔性联轴器50外且彼此相对。销轴10本体部120的具有第一直径Dl的第一部分122和具有第三直径D3的第三部分1 与柔性联轴器50配合, 而具有第二直径D2的第二部分124与第一轴20或第二轴30配合。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销轴10与柔性联轴器50及第一轴20的连接(销轴10与柔性联轴器50及第二轴30的连接与其相似),其中,销轴10的第一直径Dl和第三直径D3相等。如图所示,柔性联轴器50具有用于插入销轴10并与销轴10本体部120的第一部分122和第三部分1 配合的插孔,插孔的孔径与第一直径Dl 或第三直径D3基本相等,第一轴20具有与该插孔相对应且与销轴10本体部120的第二部分1 配合的配合插孔。如上所述,由于联轴器50为柔性联轴器,因此,当将销轴10插入联轴器50的相应插孔时,用力挤压销轴10,由于端部130的第四直径D4和本体部120第二部分124的第二直径D2大于该插孔的孔径,因此柔性联轴器50受力朝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压缩变形,柔性联轴器50的插孔孔径变大,从而端部130引导本体120进入并穿过该插孔以及第一轴20 的配合插孔直至端部130露出柔性联轴器50之外。当安装到位时,如图1所示,柔性联轴器50恢复至初始形状,其插孔孔径收缩至初始大小,销轴10本体部120的第一部分122和第三部分1 与柔性联轴器50紧密配合,而第二部分124与第一轴20相配合。由于与第一轴20配合的第二部分124的直径D2大于柔性联轴器50的插孔孔径,因此,销轴10由于柔性联轴器50的弹性回复力而被牢固地保持在位。优选地,销轴10本体部120的第二部分IM与第一轴20形成间隙配合,确保安装顺畅。此外,在销轴10端部130的自由端上可形成有渐缩的截锥形部分132,以有利于将销轴10方便地定位到柔性联轴器50的插孔中并有利于销轴10穿过柔性联轴器50。更进一步地,可诸如通过调整销轴10的端部130的长度等方法将销轴10设计成, 使得其质心M偏离柔性联轴器50的旋转中心轴线L而靠近端部132。由此,当柔性联轴器 50转动时,避免销轴10产生朝向头部110径向位移的趋势,有效防止销轴10脱离柔性联轴器50。而且,通过这一设置,即便销轴10在安装时没有沿图1所示向下安装到位,也可以在随后的运行过程中通过该质心偏移而产生的旋转径向加速度将销轴10逐渐推至正确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柔性联轴器的销轴,通过将穿过柔性联轴器的本体部设置成具有由不同直径的部分形成的阶梯状结构,使得能够充分利用柔性联轴器的弹性变形来实现销轴与联轴器和连接轴的可靠连接,因而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联轴器划伤或断裂问题, 运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销轴(10),用于柔性联轴器(50),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包括:头部(110);本体部(120),由所述头部(110)延伸,所述本体部(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124)以及第三部分(126),所述第一部分(122)具有第一直径(D1),所述第二部分(124)具有第二直径(D2),所述第三部分(126)具有第三直径(D3),所述第二直径(D2)大于所述第一直径(D1)和所述第三直径(D3);以及端部(130),位于所述本体部(120)的与所述头部(110)相对的一端,所述端部(130)具有第四直径(D4),所述第三直径(D4)大于所述第一直径(D1)和所述第三直径(D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