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99912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一转轮可转动地固定;第二转轮安装于第二轴上,第二转轮可转动地固定,第一转轮上设置有定位销,第二转轮上设置有凹槽,定位销与凹槽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既方便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的钢带,又方便对钢带定位并支撑其运转,可以防止钢带晃动或上下移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电镀引线框架时,使用钢带1悬挂多个引线框架2进行电镀。钢带1 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钢带1仅画出一段,引线框架2仅画出两个。为均勻电镀及连续大规 模电镀,钢带携带引线框架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以将多个引线框架带入不同的电镀槽内。 在使用时,电镀槽的数目很多,往往超过十个。多个电镀槽沿引线框架的运动轨迹排列。在 电镀时,由于钢带会携带引线框架从一个电镀槽内进入下一电镀槽内。而且,钢带只需进行 水平运动,而无需进行上下运动。传输钢带的动力来源于带轮,带轮转动驱动钢带运转并支 撑带轮。为大规模电镀,钢带长度往往较长,在靠近带轮处,钢带位置能够保持一致。但在 远离带轮处,由于重力作用等因素,将会导致钢带偏离位置,如向上偏移或向下偏移。钢带 偏移后会对引线框架的电镀均勻性及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钢带进行定位并 能够支撑钢带的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 轮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一转轮可转动地固定;第二转轮安装于第二轴上,第二转轮可转动地 固定,第一转轮上设置有定位销,第二转轮上设置有凹槽,定位销与凹槽相配合。本技术使用时,使钢带位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定位销穿过钢带的通 孔后插入凹槽内。定位销插入凹槽内时,凹槽可限制定位销的位置。定位销与凹槽可防止 钢带上下移动,共同起到对钢带的定位和支撑作用。两个转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转动。优选地是,所述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均为圆柱形,定位销设置于第一转轮侧面 上,定位销数目为两个以上,沿第一转轮圆周方向分布。优选地是,所述的凹槽设置于第二转轮侧面上,凹槽数目与定位销数目相同,沿第 二转轮圆周方向分布。优选地是,所述的凹槽沿第二转轮圆周方向设置一圈。凹槽沿第二转轮圆周方向开设一周,凹槽可防止定位销上下位移(即转轮轴向位 移),可避免凹槽卡住定位销。优选地是,所述的第一轴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二轴与第二连杆连接;弹性复位装 置一端与第一轴或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或第二连杆连接。使用弹性复位装置,可使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相对位置相对固定,在其远离或 靠近时,弹性复位装置可使两者恢复设置的距离。弹性复位装置优选采用拉伸弹簧。优选地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基板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至少一个与3基板活动连接。至少一个连杆活动连接,可以方便使用。在使用时,方便调节两个转轮的距离。优选地是,所述的基板上设置有通槽,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设置有通孔,螺栓穿 过通孔和通槽并与螺母相配合将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与基板活动连接。这样设置,方便调 节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是,第一轴与第一连杆的连接方式为高度可调节地连接;第二轴与第二连 杆的连接方式为高度可调节地连接。对于不同规格的钢带,其通孔位置可能会有不同,为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将连杆 的连接方式设置为高度可调节,方便调节转轮轴向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钢带。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螺纹,第一连杆设置第一通孔,第一轴穿过第一通 孔,第一轴上的螺纹与第一螺母配合;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螺纹,第二连杆设置第二通孔, 第二轴穿过第二通孔,第二轴上的螺纹与第二螺母配合。优选地是,所述的第一轴与第一转轮之间设置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与第一轴间 隙配合,第二轴与第二转轮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与第二轴间隙配合。本技术中,即可以设置使转轮与轴固定连接,使用时使轴旋转;也可以设置成 转轮与轴转动连接,轴相对固定。采用轴套后,可使轴固定,转轮安装于轴套上,使用过程 中,转轮与轴套旋转,轴可不旋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即方便调节高度以适 应不同的钢带,又方便对钢带定位并支撑其运转,可以防止钢带晃动或上下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引线框架电镀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转轮301和第二转轮302, 第一转轮301通过轴套305安装于第一轴303上,轴套305与第一轴303间隙配合,以使轴 套305能够旋转。第一转轮可与轴套同步或不同步旋转。第二转轮302通过轴套306安装于第二轴304上,轴套306与第二轴304间隙配 合,以使轴套能够旋转。第二转轮302可与轴套306同步或不同步旋转。第一转轮301和第二转轮302均为圆柱形。第一转轮301侧面设置有定位销307,定位销307数目为两个以上,沿第一转轮 301圆周方向排列。定位销307具体数目可根据钢带上的多个通孔11之间的距离及第一转 轮301直径大小确定。第二转轮302侧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凹槽308。定位销307与凹槽308相配合。第一轴303上设置有螺纹309,第一连杆313设置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轴303设置螺纹309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使用第一螺母311配合螺纹309将第一连杆313 和第一轴303连接。调节第一转轮沿轴向的位置时,旋转第一螺母311,使第一轴带动第一转轮向上或 向下移动,即可调节转轮的高度。第二轴304上设置有螺纹310,第二连杆314设置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二 轴304设置螺纹310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使用第二螺母312配合螺纹310将第二连杆314 和第二轴304连接。调节第二转轮高度的原理与第一转轮相同。拉伸弹簧315 —端与第一连杆3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14连接。第一连杆313与基板316通过第一螺栓317和螺母(图中未示出)配合连接。基 板316上设置有通槽318,第二连杆314上设置有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二螺栓319穿过 通孔和通槽318并与螺母(图中未示出)相配合将第二连杆314与基板316活动连接。松 动螺母和螺栓后,可以调节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距离。使用时,使钢带1位于第一转轮301和第二转轮302之间,定位销307穿过钢带的 通孔11插入第二转轮302的凹槽308内。钢带1移动过程中,拉动定位销307从而带动第 一转轮301旋转。旋转过程中,前方的定位销从通孔内退出,后面的定位销穿过后面的通 孔,依此类推。随着第一转轮301旋转,不断的有定位销穿过通孔11。实施例2 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凹槽数目与定位销数目相同,凹槽沿第二转轮圆 周方向排列。凹槽的形状和尺寸保证定位销可插入并能自如的退出即可。以上实施例中,各部分结构可以进行另外的组合。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 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 内。权利要求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一转轮可转动地固定;第二转轮安装于第二轴上,第二转轮可转动地固定,第一转轮上设置有定位销,第二转轮上设置有凹槽,定位销与凹槽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引线框架传输钢带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一转轮可转动地固定;第二转轮安装于第二轴上,第二转轮可转动地固定,第一转轮上设置有定位销,第二转轮上设置有凹槽,定位销与凹槽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荣吕海波黄利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