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552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换向阀,包括阀体和设于其中可轴向滑动的阀芯。阀体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座,复位弹簧座中设有复位弹簧。阀体另一端连接有阀芯驱动机构安装座,该安装座中设有齿爪滑块和齿爪推杆。齿爪滑块抵接于阀芯和齿爪推杆之间,其工作端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棘轮轮齿和限位台阶,齿爪推杆的工作端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齿爪,齿爪推杆的中部凸缘与安装座的端部限位挡相抵接,其按压端伸出端部限位挡外。安装座内壁轴向设有导向轨,齿爪滑块和齿爪推杆上分别设有导向槽。阀芯外壁开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阀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通过按压齿爪推杆,改变阀芯相对于阀体的位置,从而实现换向动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向阀,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气动或液压控制的流体换向阀
技术介绍
在工业应用领域的气体、液体等流体输送和控制系统中,常常需要采用各种换向 阀来实现各种流体的截止、换向或改变其流量大小的操作。现有的流体换向阀主要有电磁 控制式、气动控制式、时间控制式和人工控制式等几种结构形式,不同种类的流体换向阀适 用于不同的场合。其中,人工控制式流体换向阀多为滑阀式结构和活塞式结构,通过控制滑 动件或活塞的位置来进行隔断,以连通不同的流体通道,达到使流体改变流动方向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人工控制式流体换向阀的结构较为复杂,操作局限性较大,工作人员只能近距 离操控,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工作环境扬尘大、振动大、噪声高、温度高、现场无电源等的 情况下,工作人员不能靠近设备操作,这时要实现流体的换向控制就十分困难了。同时,现 有的其他流体换向阀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显然也不适用于上述恶劣的工作场合。因此, 科技人员一直试图研制一种可以应用在前述场所的新型流体换向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无电源或操作者 不能靠近的环境下快速实现气动或液压换向控制的流体换向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流体换向阀,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内腔 中可轴向滑动的阀芯。所述阀体的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座,所述复位弹簧座内腔中设置有 与所述阀芯的一端相抵接的复位弹簧。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连接有阀芯驱动机构安装座,所 述安装座内腔中设置有齿爪滑块和齿爪推杆。所述齿爪滑块的平头端与所述阀芯的另一端 相抵接,所述齿爪滑块的工作端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棘轮轮齿和限位台阶。所述齿爪推 杆的工作端设置有与所述棘轮轮齿和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齿爪,所述齿爪推杆的中部凸缘与 所述安装座的端部限位挡相抵接,所述齿爪推杆的按压端延伸出所述安装座的端部限位挡 之外。所述安装座内壁上轴向设置有导向轨,所述齿爪滑块和所述齿爪推杆上分别设置有 与所述导向轨相配合的滑块导向槽和推杆导向槽。所述阀芯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二 环槽,所述阀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开设有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 所述阀芯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所述阀芯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 通过所述第一环槽连通,当所述阀芯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三通口通过 所述第二环槽连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流体换向阀通过外界机构远距离按压其齿爪推 杆,使得齿爪推杆、齿爪滑块和阀芯一起相对于阀体作轴向滑动,以不断切换阀芯相对于阀 体的位置,从而利用阀芯和阀体上的通口及凹槽,改变流体通路,达到使流体改变流动方向 的目的,操作简单快捷。同时,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种流体的输送、控 制系统。优选的,所述流体换向阀还包括推杆触碰机构,所述推杆触碰机构具有套筒、压杆 和压杆弹簧。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其一端内凸缘与所述安装座的端部外凸 缘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环形端盖。所述压杆包括位于套筒内的触碰段和延伸出所述环形 端盖的按压段,所述触碰段的一端与所述齿爪推杆的按压端抵接,所述触碰段的另一端与 所述环形端盖的内侧抵接;所述压杆弹簧套装在所述安装座外侧,且位于所述套筒的一端 内凸缘与所述压杆的触碰段之间。该推杆触碰机构与复位弹簧配合,为流体换向阀的换向 动作设置一个换向阈值,以保持阀芯位置相对稳定,从而防止前述结构和所述阀芯过于敏 感,致使动作过于频繁出现误动作,提高了流体换向阀工作的安全可靠度。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触碰段的外径与所述套筒的内径相匹配,其长度小于所述 套筒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流体换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流体换向阀处于换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流体换向阀的复位弹簧座、阀体、安装座以及安装座的立体剖视结 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流体换向阀的齿爪滑块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流体换向阀的齿爪推杆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流体换向阀包括阀体10和设置在阀体10内腔 中可轴向滑动的阀芯20。所述阀体10的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座14,所述复位弹簧座14内 腔中设置有与所述阀芯20的一端相抵接的复位弹簧30 ;所述阀体10的另一端连接阀芯驱 动机构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内腔中设置有齿爪滑块40和齿爪推杆50。图3展示了本实施例流体换向阀的复位弹簧座、阀体、阀芯驱动机构安装座以及 安装座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阀体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口 12a、第二通口 12b 和第三通口 12c,用于连接流体的输送管道,较佳的,所述第一通口 12a在轴向上位于所述 第二通口 12b和第三通口 12c的中间位置。所述安装座13为中空结构,其内腔的内径大于 所述阀体10内腔的内径,可以对设置在安装座13内腔中的齿爪滑块40进行限位。所述 安装座13 —端部形成有一外凸缘13a,所述阀体10可以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座13的端部 外凸缘13a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座13内壁轴向设置有导向轨15,用于对所述齿爪滑块 40和所述齿爪推杆50进行限位和导向。较佳地,所述导向轨15靠近所述齿爪滑块40的一 端端面15a为与所述齿爪滑块40相配合的斜面。所述复位弹簧30套在所述阀芯20 —端且抵接于所述阀芯20和所述复位弹簧座 14之间,用于将所述阀芯20始终压在所述齿爪滑块40上,并使所述阀芯20和所述齿爪滑 块40始终有一个朝着所述齿爪推杆50方向运动的趋势,能够克服所述阀芯20、齿爪滑块 40、齿爪推杆50的滑动阻力而使所述阀芯20自动回位。所述阀芯20外壁开设有第一环槽 21和第二环槽22,所述第一环槽21和所述第二环槽22为相互平行的环形槽。所述第一环槽21和所述第二环槽22与前述第一通口 12a、第二通口 12b和第三通口 12c相配合,形成 流体通路。所述阀芯20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所述阀芯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如图1所 示,所述第一通口 12a和第二通口 12b通过所述第一环槽21连通;当所述阀芯20处于第二 工作位置时,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通口 12a和第三通口 12c通过所述第二环槽22连通,从 而使得流体从不同的通路流通。图4和图5分别显示了前述齿爪滑块和齿爪推杆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前述 齿爪滑块40 —端为平头端,另一端为工作端,其在工作端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棘轮轮齿 42和限位台阶41,所述棘轮轮齿42最好为三角形棘轮轮齿,所述限位台阶41设于所述棘 轮轮齿42较低的一侧42a,具体地,所述棘轮轮齿42和所述限位台阶41形成一螺旋面。所 述齿爪滑块40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轨15相配合的滑块导向槽43。参照图5,所述齿爪 推杆50的中部凸缘与所述安装座13的端部限位挡13b相抵接,所述齿爪推杆50的按压端 50a延伸出所述安装座13的端部限位挡13b之外,所述齿爪推杆50的工作端设置有齿爪 53,所述齿爪53与所述齿爪滑块40的棘轮轮齿42和限位台阶41相配合,所述抵压部51 的外壁上对应所述导向轨15设有推杆导向槽54。作为本技术流体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换向阀,包括阀体(10)和设置在阀体(10)内腔中可轴向滑动的阀芯(2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的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座(14),所述复位弹簧座(14)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阀芯(20)的一端相抵接的复位弹簧(30);所述阀体(10)的另一端连接有阀芯驱动机构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内腔中设置有齿爪滑块(40)和齿爪推杆(50);所述齿爪滑块(40)的平头端与所述阀芯(20)的另一端相抵接,所述齿爪滑块(40)的工作端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棘轮轮齿(42)和限位台阶(41);所述齿爪推杆(50)的工作端设置有与所述棘轮轮齿(42)和限位台阶(41)相配合的齿爪(53),所述齿爪推杆(50)的中部凸缘与所述安装座(13)的端部限位挡(13b)相抵接,所述齿爪推杆(50)的按压端(50a)延伸出所述安装座(13)的端部限位挡(13b)之外;所述安装座(13)内壁上轴向设置有导向轨(15),所述齿爪滑块(40)和所述齿爪推杆(50)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轨(15)相配合的滑块导向槽(43)和推杆导向槽(54);所述阀芯(20)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槽(21)和第二环槽(22),所述阀体(10)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环槽(21)和第二环槽(22)开设有第一通口(12a)、第二通口(12b)和第三通口(12c),所述阀芯(20)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所述阀芯(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口(12a)和第二通口(12b)通过所述第一环槽(21)连通,当所述阀芯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口(12a)和第三通口(12c)通过所述第二环槽(2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峰何世球胡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