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铭益专利>正文

电线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5154 阅读:5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线接线端子,包括端子盒,其一端形成一封闭面而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另一端形成一开放面而提供一帽盖的盖设;导电柱,设于端子盒中心位置,其柱面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弧形槽,多个弧形槽并恰对应于每一个电线穿入孔;钢性弹片,设于端子盒内而对应导电柱的弧形槽,其靠近电线穿入孔的该端弯折形成一单向卡掣部,另一端则弯折形成一顶压部;借由上述构造,电线的导电端可由电线穿入孔插入端子盒内至定位,电线的导电端可受钢性弹片的顶压部顶压,而与导电柱的弧形槽呈紧密接触,并利用钢性弹片的单向卡掣部形成一单向卡掣作用,以避免电线被反向抽离端子盒。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导电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果,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线相接,是以绞接的方式来为之,然后再于绞接的地方缠绕包覆绝缘胶 布;但,该种以绞接来连接电线的方式,不仅施工不方便,且绝缘胶布亦很容易变质失去黏 性而脱落,造成使用上的危险。为改善上述缺点,逐有业者设计出一种接线端子,提供电线以插接的方式来连接 固定,例如我国第200710109779.0号专利申请案;而查,如图1至图3所示,该种接线端 子主要包含有一端子盒10,端子盒10内设有一弹簧钢片16与一电流总线17,端子盒10的 开放端设有一面板11,面板11上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12、13、14,而于对应电线穿入孔12、 13、14的弹簧钢片16上各冲压裁切形成一弹簧舌片21,并使该位置形成一窗口 211。借由上述构造,如图2、图3所示,使用时,先将电线15的线端剥去绝缘表皮,使其 裸露一适当长度的导电端18,然后将该导电端18由面板11上的导线穿入孔12插入端子盒 10内至定位,电线15的导电端18即可穿过窗口 211,而受弹簧舌片21的自由端20顶压, 使电线15的导电端18能与电流总线17的自由端171呈紧密接触,进而借由电流总线17 的导电,令同样插接于端子盒10内的电线15与电线15间形成连接导电,同时利用弹簧舌 片21的自由端20形成一单向卡掣作用,避免电线15的被反向抽离端子盒10 ;借此,达到 电线15与电线15的连接固定。然而,上述接线端子,虽然可提供施工更为方便、及使用更为安全的优点,而改善 现有以绞接的方式来连接电线所存在的缺点;但,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关系,电线15的导电 端18仅能与弹簧舌片21的自由端20及电流总线17的自由端171做接触导电(如图2、图 3所示),以致于其接触导电的面积非常小,几乎仅呈点的接触,因此除了导电效率不佳外, 且容易因而产生高温,使弹簧舌片21的弹性退化,而影响弹簧舌片21的自由端20顶压电 线15与电流总线17接触的作用力,进而将降低电线15与电线15间的连接导电能力,甚至 将会造成电线15的松动脱离端子盒10,而造成使用上的危险性。另,上述接线端子,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关系,仅于其一端的面板11上设有可供电 线15插接的电线穿入孔12、13、14,因此仅能提供同一方向而来的电线15顺向插接,而不同 方向而来的电线15则必须将线体折绕后始可插接,以致将造成施工上的不便,及造成电线 15在接线盒内的拥挤混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 种电线接线端子,可增加导电接触面积,以提高导电效果,进而提高使用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端子盒、导电柱与多个钢性弹片;其中所述端子盒,其一端形成一封闭面而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另一端形成一开放面而提供一 帽盖的盖设;所述导电柱,设于端子盒中心位置,其柱面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弧形槽,该多个 弧形槽并恰对应于每一个电线穿入孔;所述钢性弹片,设于端子盒内而对应导电柱的弧形 槽,其靠近电线穿入孔的该端弯折形成一单向卡掣部,另一端则弯折形成一顶压部;借由上 述构造,电线的导电端可由电线穿入孔插入端子盒内至定位,电线的导电端可受钢性弹片 的顶压部顶压,而与导电柱的弧形槽呈紧密接触,并利用钢性弹片的单向卡掣部形成一单 向卡掣作用,以避免电线被反向抽离端子盒。前述的电线接线端子,其中端子盒的帽盖上亦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该多个电线 穿入孔则与封闭面上所设的多个电线穿入孔成错开状排列。前述的电线接线端子,其中端子盒的内壁设有多个间隔壁,而将端子盒的内部周 围区隔成多个容置槽,该多个容置槽可提供钢性弹片的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增加导电接触面积,以提高导电效果,进而提高使用安 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电线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电线接线端子的剖视图及其使用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I-I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图。图6是图5所示的II-II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III-III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现有技术>10端子盒11面板12电线穿入孔13电线穿入孔14电线穿入孔15电线16弹簧钢片17电流总线171自由端18导电端20自由端21弹簧舌片211窗口〈本专利技术>30端子盒31电线穿入孔32帽盖33电线穿入孔34间隔壁35容置槽40导电柱41弧形槽50钢性弹片51单向卡掣部511自由端52顶压部60电线61导电端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电线接线端子,包含有一端子盒30、导电柱40与多个钢性 弹片50 ;其中端子盒30 (请同时参阅图5、图6所示),其一端形成一封闭面而设有多个电线穿 入孔31,另一端形成一开放面而可提供一帽盖32的盖设,帽盖32上亦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 33,该多个电线穿入孔33则与封闭面上所设的多个电线穿入孔31成错开状排列,端子盒30 的内壁设有多个间隔壁34,而将端子盒30的内部周围区隔成多个容置槽35,该多个容置槽 35并恰对应于每一个电线穿入孔31、33。导电柱40 (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是设于端子盒30中心位置,其柱面上设有多个 轴向的弧形槽41,该多个弧形槽41并恰对应于每一个电线穿入孔31、33,且同时恰对应于 端子盒30内壁所设的每一个容置槽35。钢性弹片50 (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是设于端子盒30内壁所设的每一个容置槽 35内,其靠近电线穿入孔31、33的该端弯折形成一单向卡掣部51,另一端则弯折形成一顶 压部52。借由上述构造,如图7、图8所示,使用时,同样的先将电线60的线端剥去绝缘表 皮,使其裸露一适当长度的导电端61,然后将该导电端61由电线穿入孔31、33插入端子盒 30内至定位,电线60的导电端61即可穿插于导电柱40的弧形槽41内,而受钢性弹片50 的顶压部52顶压,使电线60的导电端61呈紧密接触,进而借由导电柱40的导电,能令同 样插接于端子盒30内的电线60与电线60间形成连接导电,同时可利用单向卡掣部51的 自由端511卡掣于电线60的导电端61以形成一单向卡掣作用,而可避免电线60被反向抽 离端子盒30 ;借此,达到电线15与电线15的连接固定。由是,从以上的所述及附图可知,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上具有如下的优点一、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导电柱40的弧形槽41来与电线60的导电端61接触导电,因此具有较大面积的导电接触面积,而可提高导电效果。二、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利用钢性弹片50 —端所弯折形成的顶压部52来顶压电线60的 导电端61,因此具有较大的顶压面与顶压力,使电线60的导电端61能更平顺紧密的与导电 柱40的弧形槽41接触导电,而可提高导电效果。三、由于本专利技术端子盒30 —端的封闭面上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31,而另一端开放 面所盖设的帽盖32上亦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33,因此可提供不同向的电线60插接使用,而 可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端子盒、导电柱与多个钢性弹片;其中:所述端子盒,其一端形成一封闭面而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另一端形成一开放面而提供一帽盖的盖设;所述导电柱,设于端子盒中心位置,其柱面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弧形槽,该多个弧形槽并恰对应于每一个电线穿入孔;所述钢性弹片,设于端子盒内而对应导电柱的弧形槽,其靠近电线穿入孔的该端弯折形成一单向卡掣部,另一端则弯折形成一顶压部;借由上述构造,电线的导电端可由电线穿入孔插入端子盒内至定位,电线的导电端可受钢性弹片的顶压部顶压,而与导电柱的弧形槽呈紧密接触,并利用钢性弹片的单向卡掣部形成一单向卡掣作用,以避免电线被反向抽离端子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铭益
申请(专利权)人:周铭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