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89931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多边形有机发光器件的一边为阴极接触区,其余边为阳极接触区,阳极接触区和阴极接触区隔断且分别与输入电源信号的正负极连接;多边形平面上排布了导电金属细线,金属细线与阳极接触区连接;金属细线及多边形平面边界和电极接触区之间用绝缘材料覆盖。通过增加了阳极输入面积,使得正向电荷量输入增加,多边形OLED亮度提高且发光较为均匀,是一种可实现大面积OLED照明器件电流注入性好、发光均匀、散热好的布线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显示技术,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 用下发光的技术。OLED具有主动发光、视角宽、使用温度范围广、轻薄、可实现柔性弯曲、制 作工艺简单及绿色节能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的照明和显示技术。在照明领域,OLED与LED相比,同属于高效的固态光源,与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 相比,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而与LED照明不同的是0LED是平面光源,不需要导光板或扩 散板;驱动电压低,散热量较小;OLED较容易实现透明和柔性,可应用于特殊场合并开拓出 新的照明市场。在透明化、薄型化和柔性照明方面OLED具有较高产品优势。OLED器件的结构为“三明治”结构,通常使用玻璃基板,基板上覆盖有透光性较好 的阳极导电材料,如ITOa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阳极之上依次蒸镀多层有机材 料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然后蒸镀阴极金属材 料,最后进行封装。对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阳极输入的正电荷(空穴)和阴极输入的 负电荷(电子)在有机材料层复合并发光,光线从玻璃基板透出。如果工艺设计阴极金属 透明、阳极不透明,则光线从阴极透出;而如果工艺设计为阴极和阳极均可透光,则光线从 两边透出,得到透明器件。通常,OLED照明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均是连续的平面薄层,布线时,阴极和阳极输入 的接触区一一对应,实现整个平面的发光。但是,如果发光面积较大,如2时以上,就会出现 明显的亮度不均。这是因为,ITO的方阻通常为15Ω/□左右,面内导电性较差。当发光面 积增大时,对于离阳极较近的位置,正电荷通过ITO的路径较短,电压降较小,此处的电荷 量较大,电子和空穴复合机率增加,亮度较高;而对于离阳极较远的位置,正电荷通过ITO 的路径较长,电压降较大,此处的电荷量较少,电子和空穴复合机率降低,亮度也较低,因而 造成了发光平面亮度不均。另外,由于电荷量的不均勻分布,容易造成局部过热,器件发生 短路,而影响到OLED照明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OLED照明器件因面积增大时,会有发光不均勻以及发热不均的问 题,提出了,将η边形(η为大于2的整数)结构的 OLED照明器件布线进行设计,其中,(η-1)条边为阳极接触区,1条边为阴极接触区。在η边 形内部增加了与阳极接触区连接的导电金属细线,并用绝缘材料将金属细线及发光区域边 缘覆盖,解决了大面积色块均一性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多边形有机 发光器件,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极接触区排布多边形有机发光器件的一边为阴极接触区,其余边为阳极接 触区,阳极接触区和阴极接触区隔断且分别与输入电源信号的正负极连接;2)导电金属细线排布多边形平面上排布了导电金属细线,金属细线与阳极接触 区连接;3)绝缘层覆盖金属细线及多边形平面边界和电极接触区之间用绝缘材料覆盖。所述导电金属细线的间距为2mm 20mm,金属细线的宽度不大于100 μ m。所述电极接触区与导电金属细线选用相同的导电金属材料。所述导电金属材料为 电导率较高的金属或合金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是一种可实 现大面积OLED照明器件电流注入性好、发光均勻、散热好的布线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实施例1中未加绝缘材料覆盖的 布线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实施例1中绝缘材料覆盖后的布 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中实施例2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未加绝缘材料覆盖的布线图,要制作的OLED照明器件为矩 形结构,基板上覆盖有阳极导电层材料ΙΤ0。首先设计电极接触区,接触区材料为导电性较 好的金属。制作得到的阴极接触区为左边阴影区域11,阳极接触区为上下及右边的阴影区 域12。因为OLED器件是电极之间夹有有机材料的多层结构,因此布线时,阳极接触区与ITO 连接,而阴极接触区与ITO和阳极接触区均是蚀刻断开的。为了增加矩形区域中部的电荷量,用与电极接触区相同的导电金属材料将矩形发 光区域一分为二。矩形宽度方向的两条导电金属细线13分别位于矩形的左边(阴极接触 区的右边)和矩形宽度一半的位置。金属细线的宽度为50 μ m。然后,为了避免导电金属细线及矩形边界和电极接触区之间因高度不平整带来的 如器件短路等问题,用绝缘材料将这些区域覆盖。如图2所示绝缘材料覆盖后的布线图。15 为绝缘材料区域,中间的细线为导电金属细线覆盖绝缘材料之后的图形。最终的发光区为 绝缘材料围起来的区域。最后,所得到的两个次发光区域14面积基本相等(本实施例中分别为15. 84cm2和 16. 03cm2),且两个次发光区域连接部分由于电荷的引入亮度增加,整体矩形OLED器件的发 光和散热得到了改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设计的整体矩形发光区域尺寸与实施例1是 相同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2改变了矩形内部导电金属细线的数量(宽度仍然 为50 μ m),同样最后覆盖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区域为25,整个矩形发光区域被分割为12个 更小的区域对,面积在2. 6cm2左右。因为对于每个小的发光区域内,其电荷输入路径所造 成的电压差较小,使得面内用于发光层材料发光的电荷量差异较小,因而亮度更加均勻。器件较为稳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 1 英寸)的多边形结构OLED照明器件。为了增加阳极输入电流,多边形一边为阴极接触区, 其余各边为阳极接触区,阳极接触区与OLED结构中的阳极层(如ΙΤ0)连接,阴极接触区与 OLED结构中的阴极层(如Al)连接,因此阴阳极接触层是隔断的。这样因为增加了阳极的 输入截面宽度,多边形周边的电荷量增大,有助于提高OLED发光亮度,且周边亮度较均勻。 接触区材料为导电性较高的金属或合金,如Cr,Ag等等。通过增加阳极输入面积,使得正向电荷量输入增加,多边形OLED周边亮度提高且 均勻,但是,多边形中间区域由于距离电荷输入区较远,通过ITO的电荷量从多边形的边缘 到中间线性减少,因而亮度也逐渐下降。因此,为了使多边形中间和边缘区域发光亮度一 致,本专利技术在多边形内部排布了导电金属细线,金属细线与阳极接触区连接,由于这种导电 金属的电导率远大于ΙΤ0,从而有利于正电荷顺利地到达多边形内部,电荷量随压降损耗 小,正电荷分布较均勻。金属细线在多边形内部以将整个平面分割成多个较小的、面积相当的区域为目 的,在多边形内部分布。每个较小的区域(次发光区域)内实现电荷较为均勻。每个次发 光区域的面积根据器件结构和所选用的各层材料具体设置,当金属细线增多时总发光面积 减小(金属细线一般是不透光材料),当金属细线较少时器件的亮度不均勻性较明显一些, 器件稳定性下降。因此金属细线的间隔和细线的宽窄需根据器件目的和实验结果决定。通 常,导电金属细线的间距为2mm 20mm,金属细线的宽度不大于100 μ m,可以得到较为均勻 的发光。权利要求1.,包括多边形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具 体方法包括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包括多边形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极接触区排布:多边形有机发光器件的一边为阴极接触区,其余边为阳极接触区,阳极接触区和阴极接触区隔断且分别与输入电源信号的正负极连接;2)导电金属细线排布:多边形平面上排布了导电金属细线,金属细线与阳极接触区连接;3)绝缘层覆盖:金属细线及多边形平面边界和电极接触区之间用绝缘材料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张积梅陈科徐洪光余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