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及其中的导纱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7160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较小的导纱器平移行程下能够完成大排幅绕排的排丝装置。该排丝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纤维的导纱器,用于带动导纱器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相邻的两个导纱缝隙间的距离等于导纱器平移的行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在较小的导纱器平移行程下能够完成大排幅绕排的排丝装置中的导纱器。本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应用于缠绕机的排丝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是一种制作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用缠绕机的一种多缝隙排丝装置,还涉及排丝装置中的导纱器。由许多单根纤维组成的纤维束称为纱线,但有时也称为纤维,并无严格区分。
技术介绍
目前,方便实用的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制作方法是中国国家标准GB/ T4550-2005规定的缠绕法。现有的缠绕机的排丝机构包括一个绕丝嘴(导纱器)、带动绕丝嘴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绕排纤维时,穿过绕丝嘴的纤维,缠绕驱动机构带动芯模绕中心线转动,纤维穿过绕丝嘴绕排在转动的芯模上,同时绕丝嘴在平移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平行于芯模中心线移动,按计算的缠绕层数、纤维后移速度、缠绕圈数把纤维平行地缠绕在芯模上。对于专用的缠绕机,绕丝嘴的行程足够长,一个往复行程即可达到预制作的试验用板材(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所需的宽度。然而,试验室中的一些设备,也具有这类缠绕机的基本特征,如果加以适当改造,或者说,只要更换适当的部件,即可实现一机多用功能。比如,用于纱线线密度测试的缕纱测长仪就是一例。如把测长仪的绕纱框架换成芯模, 就可以实现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的缠绕机功能。但是,缕纱测长仪自带的排丝装置存在不足,具体地说,它排丝装置由多个并排的导丝钩组成,每个导丝钩可以绕排出一个小条带,但条带之间有间隙,因此得到的是多条窄板(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无法形成宽幅板(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这使得用该仪器改造的缠绕机的缠绕出的板材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改变窄幅排丝装置的不足,需要对排丝装置实现改进,达到制取宽板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较小的导纱器平移行程下能够完成大排幅绕排的排丝装置。本技术的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纤维的导纱器,用于带动导纱器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相邻的两个导纱缝隙间的距离等于导纱器平移的行程。本技术有益效果使用时,缠绕驱动机构带动芯模绕芯模中心线转动,纤维穿过一个导纱缝隙绕排在转动的芯模上,同时排线板在平移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芯模的中心线移动,当一个导纱缝隙排完规定的纱线圈数得到一个较窄的条带后,把纱线移到紧邻的下一个缝隙中继续绕排,这样得到两个条带之间无缝隙也不重叠的大条带。然后把纤维穿过下一个导纱缝隙,继续绕排,直至完成全部幅宽的绕排。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较小的导纱器平移行程下能够完成大排幅绕排,解决了试验室内小排幅缠绕机构制作大幅宽试验用板材的问题,同时为仪器的多用途改造提供了便利。上述的排丝装置,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导纱缝隙的个数不小于需要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宽度与所述行程的比值。上述的排丝装置,导纱缝隙的宽度等于所述需要绕排的纤维(或纱线)直径的 0.8-4倍,优选导纱缝隙的宽度与所述需要绕排的纤维(或纱线)的直径相等。本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在较小的导纱器平移行程下能够完成大排幅绕排的排丝装置中的导纱器。本技术的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中的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上述的导纱器,导纱缝隙的宽度等于所述需要绕排的纤维(或纱线)直径的0. 8-4 倍,优选导纱缝隙的宽度与所述需要绕排的纤维(或纱线)的直径相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排线板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排线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多缝隙排丝装置在缠绕应用时的示意图。1——导纱器;2——排线缝隙(导纱缝隙);3——与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孔; 4——被缠绕的纤维(或纱线);5——缠绕用的芯模;6——缠绕形成的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3,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纤维的导纱器1, 用于带动导纱器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未示出)。所述导纱器为一个开有10条以上的导纱缝隙2的排线板,相邻的两个导纱缝隙间的距离等于平移驱动机构带动导纱器平移的行程。对于纱线直径0. 5mm 1. 5mm,缠绕机的排丝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凸轮动程是35mm,即一个小排幅为35mm,现需制作350mm的板材(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排线板的参数如下导纱缝隙宽度,取纱线的直径,本例为0. 5mm 1. 5mm ;导纱缝隙深度10_ 20_ ;导纱缝隙间的中心距,取一个小排幅的幅宽,本例为35mm ;导纱缝隙条数,不小于所需板材的宽度与一个小排幅的宽度比值,本例不小于10条。本技术采用梳状排线板,见图1。每个梳齿的间隔为排丝驱动机构的往复动程,导纱缝隙宽度为纤维束直径,梳齿数量取决于总排幅。当一个导纱缝隙排完规定的纱线圈数后,把纱线移到紧邻的下一个缝隙中继续绕排,这样得到两个条带之间无缝隙也不重叠的大条带。继续下一个缝隙的绕排,直至完成全部幅宽的绕排。本技术解决了试验室内小排幅缠绕机构制作大幅宽试验用板材的问题,同时为仪器的多用途改造提供了便利。本技术具有多排幅无缝接排功能,实现了小排幅排丝驱动机构缠绕出大幅宽板材的目的。权利要求1.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纤维的导纱器,用于带动导纱器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相邻的两个导纱缝隙间的距离等于导纱器平移的行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丝装置,其特征是导纱缝隙的个数不小于需要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宽度与所述行程的比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丝装置,其特征是导纱缝隙的宽度等于所述需要绕排的纤维直径的0. 8-4倍。4.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中的导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器,其特征是导纱缝隙的宽度等于所述需要绕排的纤维直径的0. 8-4倍。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在较小的导纱器平移行程下能够完成大排幅绕排的排丝装置。该排丝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纤维的导纱器,用于带动导纱器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相邻的两个导纱缝隙间的距离等于导纱器平移的行程。本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在较小的导纱器平移行程下能够完成大排幅绕排的排丝装置中的导纱器。本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文档编号B29C53/80GK202079776SQ20112014367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建明 申请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将纤维绕排到芯模上的排丝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纤维的导纱器,用于带动导纱器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导纱器为一个开有两个以上的导纱缝隙的排线板,相邻的两个导纱缝隙间的距离等于导纱器平移的行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